APP下载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2020-07-05黄晶

科技资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培育

黄晶

摘  要: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培育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本质上来讲,社会责任感集中反映了个体对国家、社会的价值取向。总体来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内化于心,还需要外化于行。对此,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当中,要加强模式创新,高度注重大学生服务区域社会的实践探索。该文提出了以志愿服务为載体来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思路与方法,着重于就其重要意义及培育路径展开了详细论述和探究,

关键词:志愿服务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c)-0243-02

1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志愿服务之所谓能够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是因为二者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与关联性。概括来讲,志愿服务能够保障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能够扩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能够检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效果。

1.1 志愿服务能够保障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者间存在高度趋同的价值理念。志愿服务既强调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也有助于大学生在切身参与的过程当中逐步养成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伴随着志愿活动的逐步推进,可以使学生由最初的被动参与,在志愿精神的不断引领之下,使得原来的无意识状态逐步升华与转化为自觉而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行为。

1.2 志愿服务能够扩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

当代大学生不仅乐于追求个性解放,而且个性鲜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局限,并不能够有效地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而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能够扩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其中所涉及的社区服务、公益服务等诸多领域,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培育自我的有效平台。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基于丰富多样的形式,也能够激发其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正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

1.3 志愿服务能够检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效果

如果说传统模式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所进行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能够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化与心,那么志愿服务则是将这种社会责任感外化于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而这种外化于行可以说更为必要和重要。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自愿性活动,是大学生开展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在志愿活动中,能够检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效果,克服大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

2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2.1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也是未来推动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由此,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应要勇于担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而这种认知的形成除了来源于课堂校园,还需要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是实现。而其中,志愿服务活动既应是大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是以自身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新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 是大学生培育健全人格的关键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有助于不断地充实自我精神世界,提升自我道德认知,完善自我道德体系,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与此同时,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能够加强社会责任认知,磨练自我道德意志。可以说,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是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

2.3 是大学生勇担历史重任的前提

大学生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国家进步与民族复兴的希望。然而,对于尚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是实践的磨练,社会责任感也只处于思想认知的范围当中,而并非上升为人生信条或崇高坚守。对此,基于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培育社会责任感的体验式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实现自我责任感与国家、社会责任感的有机结合,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3  培育路径

3.1 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旨在保障大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进而实现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地方的同时,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应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1)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也就是说在志愿服务活动实践之前,高校要对所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统一而专业的培训,具体形式可由各系领导牵头,由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教师)组织,以主题讲座或者是班会讨论等形式来进行,具体内容应包括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技能、礼仪等开展专业化培训;(2)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高校除了要提供并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外,还需要适当引入社会资金;(3)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估机制,着重于就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当中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表现及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估,对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应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3.2 整合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协同作用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着眼于大学生对区域社会的实际服务来进行。对此,就必须要整合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协同作用,积极创建以学校为主导,家长及社区主动参与的协作机制。对此,高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间的联系与沟通,共同协商来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安排,保障志愿活动项目可行、有实际价值的同时,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相互衔接与三位一体的共同支持,以此来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

3.3 加强特色品牌项目的建设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的建设,既是社会责任文化的得以广泛传播与推广的内在要求,也是持续、稳定而有效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当然,特色品牌项目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这依赖于多方参与的共同努力。而其中,主要还是大学生自身,一方面要注重责任自觉,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着重于大学生自身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技能和创造性,以此来提供良好的志愿服务品质。

总而言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来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时期高校探索大学生服务区域社会实践重要方向,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勇担历史重任的关键。今后,应围绕志愿服务的内容及形式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更为有效的实践,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袁博.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探究[J].现代企业,2019(11):118-119.

[2] 兰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59-60.

[3] 王程.实践育人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体系构建[J].商洛学院学报,2019(10):86-87.

[4] 石丽娟.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N].安徽日报,2019-10-29.

[5] 雷荣珍,王永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J].才智,2019(9):93-94.

[6] 黄永徽.论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完善[N].中国旅游报,2019-11-20.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