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2020-07-05戴叶明黄志杰饶建东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

门窗 2020年7期
关键词:国土分类

戴叶明 黄志杰 饶建东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

1 自然资源调查研究的意义

1.1 自然资源概述

通俗地讲,自然资源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自然多种多样的体现,是大自然经历地球气候变换,不断发展演化出的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资源。我国法律规定自然资源需要根据物权法进行确权登记,以使自然资源归属明确,有清晰的权责内容。自然资源包括有形的自然资源如水流、山岭、草原、森林、荒地、滩涂、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空气、阳光、水、热能资源等。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对这些资源进行测算登记是自然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

1.2 自然资源调查的意义

自然资源属于我国国有公共资源,掌握准确的自然资源数据,对我国进行耕地、林业用地、矿地、水域水利、住宅、草地、湿地、交通运输等的全局规划、调控管理有重大意义,其是目前利用现状的体现,未来确定规划发展的前提。将自然资源调查分类,明确各种类责任部门,分级分类的调查模式有利于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和真实度。自然资源是大自然馈赠与人类生存的资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有利于合理分配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调查对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矿产资源开发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改善生态所需要了解的最基本数据资料。

2 自然资源调查全覆盖

自然资源无论是以森林、草原还是矿产等不同形式展现,其载体都是土地。对自然资源的最基础的数据采集就是土地、地块、宗地数据的采集。全覆盖包括土地种类全覆盖、权属管理全覆盖。土地种类目前有滩涂资源、水流资源、荒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和矿产资源几个大类;权属管理包括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等。

3 自然资源调查研究的原则

3.1 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自然资源数据的真实性也体现在数据的及时更新,因此最新的调查成果要及时体现在数据上,注意数据的时效性,最新数据与最新调查结果相匹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数据采集逐渐开始运用较为智能化的数据统计系统进行自动的数据更新与统计,故而在未来的自然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人力干预的环节会逐渐变少,但为了避免有关程序出现故障,还是需要拥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监督与管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3.2 数据采集的专业性

数据应体现科学合理性,在搜集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以各类权责和地类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专业的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在过去的自然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很多负责数据采集的工作人员本身并没有纯熟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的职业素养,导致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但是随着数据采集工作的逐步专业化,原本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都存在问题的工作人员逐渐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参加较为专业的职业培训,才能够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再者,由于自然资源的信息采集逐渐智能化、信息化,因此只具有自然资源数据统计部分技能的工作人员是无法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高效率的工作的。在未来,该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职业技能,才能够胜任未来的自然资源数据统计工作。可见,专业的职业培训是必需的,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3.3 数据采集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数据的采集要严格按照权籍调查规范进行。划分清楚农民集体土地和国家土地的边界,以及各级政府和机关部门所行使所有权的边界。过去的自然资源统计充斥着边界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自然资源统计无法高效进行。只有数据资源的采集过程变得更加规范,整个自然资源的统计效率才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4 自然资源调查存在的问题

4.1 自然资源内涵界定不统一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自然资源分类有13种,《中国自然资源手册》中只有9 种分类,一些种类的自然用地没有明确的属性归类。现今存在着国家法规规定和地方政策相互矛盾的现象,自然资源分类界定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这造成了在自然资源统计中分类名目不准确,各层级提交数据时种类有重复或有疏漏的情况。

4.2 自然资源分类体系不明确

自然资源分类是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和确产登记的基本前提。在目前自然资源分类中有分类重复的现象,例如山岭用地和林业用地、荒地和草地等容易出现重复数据。各省地方政策不同,对于自然资源土地分类的概念也不同,更容易出现省与省相同属性的土地被进行了不同的分类。这样增加了统计汇总的工作难度,也使最终数据出现极大偏差。

5 明确工作任务

在自然资源新形势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主要有7项具体工作任务。

5.1 组建项目部

做好项目工作量评估和分工,按照组织架构,安排人员进场。人员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项目实施人员,其中有内业分析处理人员、外业调查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和后勤安全人员等。

5.2 资料收集

收集内容包括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资料、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各类测绘图件资料以及其他土地调查、土地规划、不动产整合数据等资料。

5.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主要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5.4 土地权属调查

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并开展补充调查。

5.5 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主要包括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

5.6 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立省、市、县三级土地调查及专项数据库,以此建立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管理平台。

5.7 成果资料整理与归档

做好已有历史调查、确权档案资料的利用、衔接,做好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数据成果制作与图件编制。

6 技术流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是以国家下发的影像为基础,参考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库,以“细化已有内容、更新变化内容、增加缺少内容”为原则,以省级内业预判、地方外业调查核实为主要工作模式,以“互联网+”、内外业一体化先进技术为支撑,全面查实查清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总体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总体技术工作流程图

7 针对自然资源调查问题的整改策略

7.1 完善国家相关法律和地方政策

国家在制定相关国土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时,应当重视自然资源分类的问题,使我国国土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分类明确,同时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地方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时,严格按照国家法规为基础进行编制,使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类能做到全国统一,全面完善,不遗漏,不重复。当然,有关法律法规得到了完善,相应的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当及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倘若各级地方政府都不对相关的自然资源统计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即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也很难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落实。

7.2 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

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是自然资源国土调查的第一要素。建立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分级分层次,归类明确,权属明确,纵向要从自然资源土地属性不同的角度分类,横向要从管理的范围角度分类。要避免土地属性重复归类,也要避免管理混乱和遗漏。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分层分级分类的整改,有利于完善的自然资源体系的建立,为国土自然资源的明晰划分提供了便利。

7.3 建立数字化信息资源处理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逐步渗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然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统计、整理以及分类是未来自然资源数据统计的必然之策。随着GPS定位系统的全面覆盖,在国土资源调查所覆盖的范围内,一旦自然数据发生变化,其相应的数据都能够通过相应的路径反馈至相关平台,相关平台可以通过自动生成的数据核对、修改程序来完成自然资源数据的及时更新。

8 结束语

国土自然资源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重新进行国土资源的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总结我国前期的土地分配发展,还是规划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自然资源调查都是很好的数据说明。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摄影测量、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福于国土资源的调查研究,将使工作量减轻,准确率提升。

猜你喜欢

国土分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试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我给资源分分类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按需分类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