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雾霾治理:问题成因与路径选择

2020-07-04尤泽东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4期
关键词:问题成因美丽中国路径选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明显加快,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特殊的地形版图加之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合理、环保意识的缺乏等原因导致了城市雾霾天气的高发,雾霾不仅使经济发展滞阻,更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摆脱雾霾带来的消极影响,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多元高效治霾模式,当前需要以更加有效和切合实际的治污措施来推动“青山绿水、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雾霾;问题成因;路径选择;美丽中国;雾霾治理

近年来,中国很多城市遭受雾霾困扰以来,雾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成为公众所熟知的概念。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越了城市的承受尺度,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带,雾霾污染早已超出本城市的范围,拓展成为了区域性的公共问题,具有高度渗透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点。雾霾的出现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化解雾霾带来的与危害,必须溯本求源,发现雾霾的成因、所呈现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然后确立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雾霾治理路径。

一、雾霾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空气污染已成为中国无法忽视的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雾霾问题已被提上治理的日程表,面对我国城市雾霾所呈现的新特点,从雾霾天气已经或者可能对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入手,探究引发雾霾的根源,揭示出雾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治理的迫切性。

第一,雾霾覆盖范围广。提到雾霾,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首都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却因雾霾被人们戏虐的成为“首毒”、“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根据2013年下半年气象卫星遥感的监测,我国近二十多个省市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并且呈扩散趋势。我国雾霾严重地区主要分布于四大区域:以北京、天津等京津冀为主的华北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主的华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及以江苏、浙江、上海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四大地区已涵盖大半个中国,并不断向其周边地区扩展。生态问题暴露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大都市成为雾霾问题的高危地带。

第二,雾霾天气日数持续增加。我国年均雾霾日数呈不断上升趋势,1961以来全国年平均雾霾日数变化以波动方式不斷上涨,已经从1961年接近于零雾霾发展到了近年来的20天左右。从2013年开始,全国雾霾天气明显增多,2013年1月到10月全国雾霾日数达到24天之多。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2015年1月1日至4月10日雾霾天数统计,雾霾天数约占46%,这就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天数都会出现雾霾天气。

第三,雾霾污染强度不断增大。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每年从十一月份开始,我国雾霾天气开始进入高频发季节。针对各地雾霾严重程度不同所出现的“白色圣诞节”、“土黄色圣诞节”和“灰色圣诞节”网友们调侃到“你那里是什么颜色的圣诞节,不同颜色的雾霾使圣诞老人都迷了路”。伴随着雾霾覆盖范围的扩大和雾霾发生天数的增多,雾霾强度也相应的持续增强,雾霾天气导致道路能见度不断变小,已降至往年的两到三倍。与此同时,Pm2.5的监测量在不断增加,浓度日益增大,空气污染超标天数、中度污染、重度污染比例也持续走高。

二、雾霾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雾和霾是自然环境无法承受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环境崩溃现象。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体,但是雾和霾的具体成因却存在差异。雾是在空气相对湿润的条件下,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和冰晶,其形成条件需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霾则是在空气湿度相对干燥的条件下,由于大量的尘粒、烟粒和盐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气中,使水平有效能见度降低的空气污浊现象。[1] 目前的雾霾基本上可以视作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超标的统称,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影响的“隐形杀手”。

三、对当前雾霾治理的政策建议

结合当前全球各国在雾霾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近年来我国在雾霾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根据当前我国的雾霾污染实际情况,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尽快推动我国雾霾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早日还祖国大地一片久违的蓝天白云。

(一)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环境监测

在雾霾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国家要积极完善相关雾霾治理政策,促进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机制,建立雾霾综合治理体系。

第一,进一步完善雾霾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已有《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空气污染方面已经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法律体系仍有待完善,健全雾霾治理配套措施,为治理创造法律依据,奠定法律基础。第二,加强政府在雾霾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确保法规政策的落实。第三,促进执法机制创新,加强环境监管,在雾霾的治理中不断应用先进的科研技术,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成效。

(二)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打造低碳循环生态

雾霾天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以及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各种排放,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必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首先,对于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加大技术投入,引进排污装置,从根源处削减排放量;其次,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所占的能源消耗比重,增加天然气比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最后,对严格限制私家车,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发挥缓解交通压力和尾气排放的双重功效,对餐饮业、农村地区秸秆燃烧等可能产生污染物排放的领域加大整顿力度,实现由“雾霾”到“生态”的转变。

(三)建立长效机制,创新雾霾治理模式

想要在雾霾治理中取得成效,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市场机制和社会的力量融入雾霾治理中来,使雾霾治理发展模式朝着多中心治理的方向发展。针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可以综合运用三种模式:府际合作模式、市场调节模式、网络治理模式。第一,府际合作模式,沟通、交流与合作是府际合作的基本形式,通过政府间的深入接触来消除由于彼此间信息的不对称引发的不信任。第二,市场调节模式,其主要是指在环境跨越污染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协调污染外部性。综合运用信贷、税收、利率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借助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对污染的外部性进行有效制约。“市场机制是一部复杂而精良的机器……并没有人去刻意的加以管理,但市场却一直相当成功的运行着”。2 [11]  第三,网络治理模式,又称合作治理,主要是指为了更好实现空气污染的治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彼此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其显著特征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行动主体的多中心性。

(四)提升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气污染不仅源于工业化、汽车尾气,还与人们的生活垃圾和污染排放密切相关,要驱散雾霾就必须提升我们每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日本在提升环保意识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借鉴,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学校环保教育,学校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也较为完善,涉及从理论到实践各个方面的内容;二家庭环保教育,通过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节约的习惯,对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易拉罐、旧报纸等进行回收利用来提升环保意识;三社会环保教育,主要是培养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的环保自觉性,垃圾的分类回收、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等都社会的环保教育内容。

公民环保意识的形成,需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舆论、行政等多种手段,从细节入手,将环保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用教育和科普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公民减排的意识,倡导绿色、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模式。加强环境立法,用法律和制度形成一道环保的安全屏障。只有这样,城市的环保建设才更具内涵,城市的天空才会更蓝,城市的未来才会更美。

参考文献:

[1]张小曳、孙俊英等:《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科学通报》2013年第13期。

[2][美]保罗·A.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作者简介:

尤泽东,1979年6月生,山东沂南人,武警山东总队训练基地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问题成因美丽中国路径选择
管窥高中生习惯养成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浅谈概率学习中的问题成因与解决策略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工作常见问题成因及改进建议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