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三九大”文旅“春之声”

2020-07-04彭纳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3期
关键词:羌寨文旅四川

彭纳

2019年,对于四川的文化、旅游发展来说,是意义特殊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四川文旅开启了融合发展之路。

2019年4月,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出,推动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四川优势独特、大有可为。文化和旅游是相生共兴、融合交汇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大自然的特别眷顾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也赋予了四川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在这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出无穷魅力。

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出土的文物造型奇特、大气恢宏、神秘怪诞、内涵丰富,充满未解之谜。“九寨归来不看水”,走进九寨沟就走进了童话世界,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形成了全球罕见的世界自然遗产,堪称“水景之王”。国宝大熊猫更是四川的代名词。以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为代表的四川旅游“三九大”新名片,以藏羌彝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众多资源绘就了四川文旅的丰富多彩。

一年交融发展,同样是在4月这个春光烂漫的8子,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省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94.32亿元,同比增长14.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1亿人次,同比增长7%,接待入境游客41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4%。

印象四川

2019年1月1822点30分,澳大利亚游客迪恩从成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手中接过加盖了临时入境许可的护照,幸运地成为享受成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第一人。原本要到新加坡公干的他,订票前在网上得知成都推行144小时免签新政的消息,作为资深吃货,他立即决定“转战”成都。在成都的3天里,他去了热门打卡地——太古里、春熙路,逛了锦里和熊猫基地,如愿品尝了地道的四川美食。“我在熊猫基地待了5个小时,这是一个很有成都特色的地方,我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随着诸如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重点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的推出;以及通过“欢乐春节”“美丽中国”“川灯耀世界”等四川文旅项目的全球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四川,而通过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发力,更多人知道了大熊猫以外的四川。

“我很开心能有机会来到桃坪羌寨,感受羌寨古老的历史文化。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多米尼加共和国媒体记者亚伯拉罕.佩雷斯·佩纳开心地说。2019年11月29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及青年四川行”的40余名参访团成员参观了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羌族古朴的民族风俗和风格独特的建筑物吸引了这群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的桃坪羌寨,至今仍保有古朴的民风,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是羌寨古碉楼。羌碉是羌寨的标志,在古代也称“邛笼"碉楼一般高达20多米,最矮也有10米左右。其独具魅力的碉楼式城堡民居、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程式,组成了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看着眼前的一栋栋碉楼,喝下一碗羌酒,携手成圈跳起欢快的舞蹈,这样的体验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这群“老外"新奇不已。

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越南通讯社驻北京站记者赵永河对于四川既熟悉又陌生,“驻站的3年时间里,我走过中国很多地方,但这是第一次来四川。”虽是第一次,但对于四川,对于三国文化,他却有一种独特的熟悉感,“中国的四大名著在越南非常有名,而且我也看过电影《赤壁》,林志玲演的小乔。”看到川剧变脸,赵永河兴奋得像个孩子,指着演员说:“我在北京也看过变脸,但这么近距离是第一次,可惜這么近,还是没看出来他是怎么变的。”当走进夜色中的阆中古镇,在古镇的青砖小路上,走走停停,看着变脸、太极、皮影戏等中国传统艺术,让这个越南小伙对四川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美食、美景、历史、文化,每一个来到四川的游客都有自己独有的四川印象,正如彭书记说的,“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在这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出无穷魅力。”然而,这么多丰富的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让其如川菜一样,色香味俱全地端上中国文旅这张大桌,这是对四川的一次大考。

文旅融合一年间

在确立文旅融合发展之初,四川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筹备召开文旅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等“1+1+2”系列重要文件,力求在政策措施上予以融合发展强有力的保障,也基于此,四川文旅业在2019年呈现蓬勃之势。

2019年9月6日,达州市巴山大剧院的舞台上,一群身穿红裳,颈系绿绦的姑娘们正伴着音乐节奏或插秧、或薅秧,有的挑担、有的挖地,一幅田间劳作图在她们的演绎下鲜活起来,这支表现巴山妇女劳作的舞蹈《就爱那片田》,正是“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的获奖作品。而这场比拼,只是为期三个月的艺术节期间的一场赛事,涵盖主体活动、专业赛事和延伸活动三大板块共19项活动的艺术节,集中展示了四川舞台艺术、美术、群众艺术创作等优秀成果,惠及群众30万人次。

此外,天府旅游名县等文旅品牌的评选创建、第七届国际非遗节、第二届四川艺术节、第五届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和第六届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一组建名县、名镇、名企、大九寨、大熊猫、大遗址、创意产业、国际友城等文旅联盟,一系列文旅业的“大动作”,共同组成了四川文旅深度挖掘的一套“组合拳”。

而在新一年里,探索的步伐也在加快,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透露,四川在2020年将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等时代主题,瞄准"五个一工程”“文华奖”等国家级大奖,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力作;文化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向深度融合发展,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劲动能。今年还将完成第二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命名、10个候选县递补工作,开展第二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评选。同时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与科技、体育、康养、工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还将以深化改革、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强化文化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围绕“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十大精品旅游线路”等重点品牌,构建“省+市+县、横+纵"联动传播推广模式,宣传展示四川优质文化旅游资源。

责编:雷露

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路线图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经过5年努力,要把四川省建设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一核”

建设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支持成都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增强世界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对全省的辐射引领作用。

“五带”

建设以大熊猫文化、古蜀文明等为主要特征的环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带

长江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南文化旅游经济带

巴文化、蜀道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东北文化旅游经济带

彝文化、“三线”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攀西文化旅游经济带

藏羌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西北文化旅游经济带

一区建成三星堆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一园建成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

一廊建成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一周举办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文化旅游周

十大建成“十大”知名文旅精品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

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工程

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全域旅游创建工程

文旅特色小镇培育工程

文旅精品线路推广工程

节会活动品牌培塑工程

文旅交流合作工程

(张稚妍制图)

猜你喜欢

羌寨文旅四川
寒池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有趣的羌寨婚礼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守望的花朵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20对重组新人 吉娜羌寨的集体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