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好“双城记” 建设“经济圈”

2020-07-04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城记双城经济圈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热议背后更多的是对于圈内效应和圈外辐射的深层思考。从2011年成渝经济区的确定,到2016年成渝城市群的打造,再到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名称的改变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再升级,也是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重视。

成都和重庆直线距离约270公里,兩座城市都承担着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作用,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此次的牵手将会带给重庆、四川怎样的变化?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和堵点何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之外

的又一经济圈将对中国经济版图产生怎样的影响?

牵手发展1+1>2

唱好"双城记”是此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头戏,但早在9年前,搭台唱戏的工作在四川、重庆两地间已紧锣密鼓地开展,从未间断。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确定在广安、潼南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

2015年5月21日,重庆和四川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决定推动交通、信息和市场三个"一体化”。

同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这是连接成渝的首条高铁。

2018年6月6日至7日,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考察。其间,川渝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

2019年7月9日至10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双方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

……

涵盖交通、产业、人才、机制等方面的政策不断激荡升华在四川与重庆间,释放出各种发展红利,给西部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

从经济体量上来看,2019年川渝地区生产总值已达7万亿,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从地理版图上看,成渝经济圈占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落在圈内,西部对外开放由此向南端打开,而重庆、成都这两座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上,也有足够的能力带动圈内其他城市共同发展。一条大江将四川和重庆连在一起,深厚的历史渊源,相近的地方文化,让成渝在一体化的发展中有了天然的亲近感。

而近年,四川省委提出的东进发展,与重庆的西向战略更像是在为此次经济圈的发展预热。在去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中,重庆、成都均占有重要一席,而一个经济圈内配置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这样的特殊待遇,目前也只有京津冀地区享有。这些都决定了成渝地区在区域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奠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能级"1+1>2”的效应。

突破瓶颈

4月10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在重庆签署产业协同招商战略合作协议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同是四川和重庆的支柱性产业,两地都有非常明显的发展优势,在此次合作中,两地首先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两大产业。

根据协议,川渝双方将对标国内发达地区,围绕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等重点领域,研究产业协作的空间、前景,谋划推动产业协作的机制、平台。

在利用好自身优势的同时,川渝双方将协同开展双向集群招商、产业链互补招商,联合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融合。

“过去单打独斗,两地同质化严重,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难取得规模突破。但双方在细分领域上却各有所长,存在互补互利的可行性,协同招商可有序统筹,形成错位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让1+1>2。”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迈开步伐的当下,解决同质化发展仅仅是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川渝两地共同面对的难点之一,想将“圈”画好、画圆,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部塌陷”便是其中之一。

单单从GDP上来看,重庆2019年GDP突破2万亿,成都超过1.7万亿,但除此之外,经济总量最高的绵阳,只有2800多亿。中部城市发展的缺位,将严重影响整个成渝地区发展的厚度和竞争力。

纵向上看,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了江、浙、皖、沪三省一市,大大小小共26个城市。万亿俱乐部、5000亿元以上城市梯度分明、星罗棋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9个城市2019年经济总量已超过11万亿元。2万亿元、8000亿元、3000亿元……同样梯度有序、产业布局完整。

数字差异的背后,反应的绝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落差,也有着城市结构布局不合理的深层缘由。以长三角为例,上海下面有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合肥等二线城市,还有无锡、常州等比较发达的地级市,层级结构更加合理,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更有活力。

为此,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特别指出,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实施,促进重庆市、四川省通力协作,加大成渝地区发展统筹力度,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交通、产业、环保、民生政策对接,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培育形成新动力源。

而从四川、重庆两地各市区反应来看,多地相继出台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相关方案和文件,有些步伐稍快的城市诸如内江、资阳等,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在解决这些被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瓶颈”的过程中,也许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这都是正常的。”四川省社科

院研究员盛毅表示。当这些问题被逐一解决,那么“双核独大”将变为“协同发展”。

撬动西部

作为新晋的“国字号”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版图的走向有何影响,是诸多关切的集中点。

国际投行摩根土丹利去年发布《中国城市化2.0:超级都市圈》蓝皮书预测,在2030年中国将形成五大世界级都市圈,分别是: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成渝都市圈。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未公布前,摩根士丹利在蓝皮书中便对这一区域特别看好,“在2030年,这两大都市圈和上述三大都市圈一起,将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超级都市圈。”这样的预测放在成渝经济圈划定的当下再看,确有依据可循。

众所周知,世界级的都市圈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圈内发展的体量级增长,整合所在区域资源,撬动区域协同发展才是“划圈”的真正意义所在。

4月10日起,成都、重庆和贵阳开行环形高铁,主要环绕着成渝高铁、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三条铁路线运行。不仅如此,西北地区的甘肃从省级层面支持陇南、天水两市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泛成渝经济区”的概念随着开行的列车呼之欲出。

“以‘胡焕庸线陕西、四川、云南段为上线,以成渝两市连线向东南延伸至贵州为下线,构成一个由西北向东南倾斜T字型的经济带。”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首席研究员汤继强清晰地指出了成渝经济圈建设下,陕西、云南、贵州以及甘肃等西部各省的机遇。

其实早在去年,贵州与甘肃已经在这场西部区域经济的新征程中打了提前战。

2019年12月18日,贵州党政代表团到访四川,而在此前一个月,四川党政代表团到访贵州,双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及8个专项合作协议。

同年,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陇南天水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的意见》,从省级层面支持陇南、天水两市融入成渝地区。陇南和天水各自出台了实施方案,两市之间也签署了《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合作行动计划》。

以成渝经济圈释放出的效能作为撬动西部经济的杠杆,有利于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这是中央在划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初便提出的殷切希望,而在未来的践行中,这一希望也必将照进现实。

责编:李卉嫔

猜你喜欢

双城记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