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亿老洋房和它的追捧者们

2020-07-04

党员生活·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洋房老房子房子

周先生目前住的房子,在2007年购入的时候,整栋楼连上地价,一共2000万。现在,他保守估计,至少也涨到了七八千万——讲到这里时,他笑出了声。

过亿的烦恼

在价值千万甚至上亿的老洋房里,生活是怎样的?

一部分符合工薪阶层对有钱人的描摹:衣帽间里,一面墙都是铂金包,衬衫们由专门的收纳师负责整理,由浅入深地排好顺序。拉开酒柜,里面是3万元一瓶的红酒,要用单价大几千的水晶杯来装。

受邀前去作客的Sammi——一位从事了17年老洋房生意的房产中介,每次碰到这样的时刻,都会说,别给我这么贵的酒,我也喝不出来好坏。但或许,酒柜里也没有便宜的酒。

但老洋房的最迷人之处,不在于昂贵,也不在于底蕴,而在稀缺。据资料显示,全上海现存的老洋房只有不到5000栋,其中九成以上的产权为国有。再除去有产权纠纷的房子,余下可供出售的,只有一两百栋。

这些房子分别来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而房子的现任主人,有富豪榜上有名的大商人、90后新贵、也有一线明星。Sammi负责让房子和这个年代的主人相遇,当她的客户完成了装修和搬家后,通常会邀请她来吃一顿晚饭,或是喝一顿下午茶。

烦恼也是他人难以想象的——是的,即使住进了上海老洋房里,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徐汇区、长宁区拥有200平米的大花园和三层别墅,也并不意味着,生活就因此没有烦恼了。

周先生的房子在原来的“法租界”,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年了。院子里有四棵合抱粗的百年老樟树,根部越长越深,使得院墙有了裂缝。为此,他重新铺了院子里的砖块,每年要定期给香樟树“剃头”,但每次剃完没多久,叶子们又哗哗地长出来了。

三层楼的高度也恼人。拿个东西要跑上跑下,麻烦。不过,这些麻烦好解决,要么搬去可以加装电梯的老房子,要么就顺了儿子的心愿,一家人搬去外滩的大平层。换换口味,也好。

老洋房们不愁找不到客户,品相好的老房从来不缺主人。

2008年,专做新式里弄洋房中介生意的汪平卖出了一套房子,客户是一个在上海长大、后来去了法国的温州女人。小时候,她和家人住“亭子间”,去班长家里做客,发现班长住在旧霞飞路上一套很大的独栋洋房里。看房的时候,她一直在描述当时的画面:专门的厨师做好的菜,通过一个传菜窗,由佣人端到桌子上来。她还清楚记得,有一盘红烧肉被端上了桌。

年幼时许下的心愿往往会相伴一生,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温州女人当场决定,以后一定要在霞飞路上买房。三十多年后,这个愿望实现了。

“在买的一瞬间,冲动、感性、情结,占据了上风。”汪平说。

老房子的买进与卖出,需要房产中介的全程参与。汪平把前来咨询的潜在客户分成了四个档位,ABCD,最有可能成交的是A类客户,购买力强,对洋房市场了解,购房需求明确。从上到下,以此类推。

相较于其他房产,买卖老洋房更像是一个收藏市场。既然是收藏,就有入行的门槛,钱只是其中的一项。

“第一次看房就是互相筛选的过程。”汪平做过老洋房中介,也在地产公司的售楼处做过豪宅销售。公司培训的一项内容是认品牌:名车,名表,名牌。在和有钱人打了十多年交道后,他练就了一项本领,“一扫就知道他整个多少钱。”

可即使中介们已经练就了一双如扫描仪一般锐利的眼睛,有时候还是会看走眼。2013年,Sammi接待了一位自称是退休老干部的客人,对方提出要以公司名义购买1.5到2亿的老洋房。那阵子,这位客人几乎每天都出现在门店里,聊房子,看房子,滔滔不绝一两个小时。

可等到需要付意向金的时候,客人却迟迟不愿意掏钱。Sammi悄悄联系了老人所在公司的老板。卻发现这家公司和这个老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情的真相如同一则公益广告:老人退休了,缺少陪伴,就去中介公司假装要购房,找人陪他聊天。

老洋房的生意经

中介也好,买家也好,与老洋房密切相处的人们都表示,一旦看中,下手必须稳准狠,品相好的老房子就那么些,买得起的人却越来越多。

中介得在关键时刻推波助澜一把。从业之初,Sammi遇到过一位犹豫型的客户,她“很强劲地推了一把”,告诉对方,你得买这个房子,若干年以后,你会感谢我的。

客户买下了房,几年后,又找她换栋新房。重新接手这位客户的生意时,她收到了对方的一封邮件:谢谢你在关键的时刻踢了我一脚。

感谢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因为房子涨价了。从2009年开始,全上海的房价迎来了长达8年的持续飞涨,老洋房的行情也跟着被带动。市面上流通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

汪平希望老洋房们都找到合适的主人,“合适”在某种意义上,是“喜欢”的同义词。不过,对于大多数买家来说,老洋房是一门生意,一种投资。“像买名画一样买下来”,等哪天需要去银行贷款的话,老洋房相对新公寓而言,通常能获得更高的抵押。

汪平在2009年,卖出了他迄今为止最贵的一套房:5000万。11年后,那套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房子,已经涨价到一点几个亿。

在胡先生买进卖出、搬来搬去十多年后,上海的楼市价格也进入了平台期。他卖掉了手里大多数的老房子,只留下现在住的一套,折腾累了。最近,他开始联系熟悉的房产中介,希望换一套纯自住的房子。

“我们这样简单地概括,就是从一个小的地方、简单的地方,逐步逐步搬到一个大的、奢华的地方,然后从奢华的地方,再逐步逐步搬到一个简单的、小的地方。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他这样总结自己50多年来的人生经验。大房子好看归好看,但打理起来有些费劲,不如换一套更轻松的,“哪怕小一些也没关系。”他说,夫妻两个人住,250平方米,房间不用太多,“稍微有一点花园”,可以给太太施展园艺,足够。

汪平依然在为他的洋房梦想而不断充值。天气晴好时,他会把收藏的书拿到太阳下摊开晾晒。有一次,他从画册里看到了和自己收藏一样的黄铜门把手,惊喜之余,他开始想,连门把手也在涨价,去年收来的价格是600元一对,今年已经涨到了600元一个。他给收藏的图书拍了照,配上一句话:喜欢是一阵风,而爱是细水长流。

Sammi每次被邀请去老洋房里做客时,都很开心。她喜欢看到一家人惬意起居的样子,但更开心的是,也许,住在这里的人有天要换房,那时,她又有房子可以卖了。

摘自《人物》

猜你喜欢

洋房老房子房子
一间老房子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三毛之父”张乐平在此居住了四十二年
孤独的房子
老房子
西贡区洋房受青睐
九龙塘豪宅有价有市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老房子饿了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