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盼啃下学前教育发展的硬骨头

2020-07-04崔利玲

江苏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督导公共管理学前教育

崔利玲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督导;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4-0011-02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长期困扰督学们的“机构不健全、权威性不够、结果运用不充分”三大顽疾,成为此次改革的突破口,将推动教育督导由部门监督真正转变为政府监督,让督政、督学、评估监测更加切实有效。

这是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意见》,“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的目标任务,必将形成上下联动、统一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各级各类教育健康规范有序前行。

这也是着眼教育公平、满足民意的《意见》,督导问责的报告制度、反馈制度、整改制度、复查制度、激励制度、约谈制度、通报制度、问责制度等八大举措,让督导长了“牙齿”、有了底气,让推诿扯皮、不作为现象无藏身之处,为化解教育难点问题提供了落地的政策保证。

《意见》中最触动笔者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重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阐述。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次提出“幼有所育”,并将其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大举措,提出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安全优质发展。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克服“顽瘴痼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这些都要求督导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着眼教育公平,化解难点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督学工作中,笔者参与督导次数最多的是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在全国各地,令人惊讶的不仅是城市中小学的变化,还有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各地在缩小校际差异、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提升内涵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择校现象,在家门口上学、就近入学,已逐渐成为常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和监测复查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笔者常常想,学前教育何时也能化解“入园难、入园贵”的教育公平难点问题,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幼儿园上、有优质幼儿园上?让笔者特别激动的是,在《意见》印发的同时,教育部也同时发布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学前教育的春天在这双重政策利好下,就要到来了。

《意见》的出台,将彻底解决一直困扰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性质不明、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不清、监督和管理缺位、学前资源供给和保障不足等难题,对于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办让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意见》精神,把握督导改革的机遇,用督导的“牙齿”啃下“入园难、入园贵”的硬骨头,让全国适龄儿童有幼儿园上、安心入园、上得起幼儿园。

一、有幼儿园上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坚持公益普惠发展的原则,以满足儿童发展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各级政府通过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提升质量,满足人民幼有所育的期盼,增强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总体来看,学前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普遍问题,对照党中央的要求、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地区政府缺乏科学规划,未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中,将举办幼儿园的责任推向了市场和民营资本,举办者的资本过度逐利行为加剧了“入园贵”矛盾。此次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政府主导的体制机制日益强化,有利于分级治理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意见》中“重点督导评价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可以推动政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意见》让教育督导长了“牙齿”,将大大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的同时,督促县域人民政府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任务落实好法定职责。

二、安心入园

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数量的短缺和专业发展水平的不足,成为制约学前教育發展的“短板”《意见》中常态化的督导和幼儿园督学制度的建立,不仅督促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也能让督导从外部对幼儿园的监督评估转向指导幼儿园内部的自主发展,通过优化幼儿园内部治理,厘清办学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教育督导方式方法的变革、教育评估监测的改进,有利于幼儿园建立自我督导体系,建立健全以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为核心的教师培养制度和教师评定制度,营造“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让教师在挑战与收获中体会职业价值享受自我成长的喜悦,坚定职业理想与信念。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改革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如果地方政府依靠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体的教师培养体系,严格学历持证上岗的从业门槛,一定会营造出孩子们“安心”、家长们“放心”的学前教育生态环境。

三、上得起幼儿园

《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提出,普及普惠水平主要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的标准和指标。这个标准,直接决定“入园难、入园贵”热点问题的化解,它是政府履行职责,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的关键指标,也是《意见》中问责机制涉及的关键指标,更是督导“牙齿”需要啃的硬骨头。

督导问责机制将唤醒各级政府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助推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南京市在《关于优化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增量、创优、惠民三项工程,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机制,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优质幼儿园覆盖率并达省定目标。

期盼《意见》的实施,能让全国所有的学龄前儿童像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一样,都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都能上“好”园,都能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期盼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幼有所育”的春天早日到来!

(作者系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国家督学

猜你喜欢

教育督导公共管理学前教育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教育督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