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挤眉弄眼 你家娃真的只是在给你扮“鬼脸”吗

2020-07-04费医薛征

食品与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鬼脸抽动症多动症

费医 薛征

作为儿科医生,薛征教授说,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关系,孩子们都放假在家,交叉感染类疾病少了。然而抽动症发病和就诊的孩子不减反增,甚至有些孩子症状还加重了,对于一些新发病例,甚至还有很多家长误会了,认为这是孩子在搞怪,闲着无聊给他们扮鬼脸……

学龄期儿童患病率最高

薛征教授介绍说,儿童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时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肌收缩或不自主的发声抽动为特征的一组症候。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抽动在精神紧张、疲劳、感染时加重,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时减轻,入睡后消失,病症可自行缓解或加重,但智力不受影响。

薛征教授表示,通常来说,这些抽动症表现都是非常明显的,一眼就能识别。例如,学龄期的患儿会在上课时东张西望,精力难以集中,走神、搞小动作成家常便饭,整天都没有消停的时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或出现频繁挤眉眨眼、噘嘴、摇头、耸肩或不自主说脏话、骂人、发出“吭吭”干咳声等抽动表现……“这时候,无论是家长、老师都应该引起警惕,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现象发生在小孩子身上很正常,这可能就是多动症或抽动症的一些表现。”

一般来说,抽动症的发病常见于3岁以上的孩子,学龄期儿童患病率最高。在门诊中,不乏因为抽动症影响到日常生活的病例,还有的孩子因为抽动症受到同龄人的嘲笑而伤及自尊。

病因多样与遗傳、环境、心理都有关

薛征教授表示,儿童抽动症的发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如环境污染,铅中毒,长期精神刺激,过多食用方便面、火腿等含有防腐剂、添加剂的食品,过多食用烤羊肉串、涮羊肉,用饮料代替喝水,剖腹产,新生儿窒息,病毒感染,脑外伤,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

在上述发病因素中,薛征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应该要属“心理压力”,疫情期间抽动症患儿增加的现象也应该与此有关。一方面,孩子不能出门,只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活动,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压抑、烦闷、无处宣泄,从而诱发抽动症状加重;另一方面,休息在家,看电视、玩手机、打电子游戏等刺激性的娱乐活动增加,加上近期为了使孩子跟上学习进度,学校及平台推出各类直播课程及线上网课,孩子长时间盯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也会加重抽动症状;此外,孩子们在假期期间,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疲劳等对抽动症孩子都是不利因素。

抽动症和多动症是一回事吗

抽动症和多动症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多动症是由轻微大脑功能失调引起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多在7岁发病。多动症的孩子主要有以下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易走神,做事杂乱无章;?活动过多:不能安静,上课时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无法自制,常伴咬铅笔、咬指甲;?冲动任性:性情急躁,爱发脾气,惹是生非,随心所欲,不听劝,难管教;?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心神不定,情感脆弱,兴奋话多,爱管闲事,做事粗糙,懒散拖拉;?学习困难:学习不专心,缺乏计划、时间、任务观念,作业难以完成,字迹潦草,读写时常有错漏字或颠倒;?计算、分析能力差,或虽能简单计算,但缺乏耐心,不能深入,做应用题时理解困难。患儿因注意障碍、多动、不能自控、成绩低、干扰他人、被人歧视打骂,可发展为说谎、斗殴、破坏、离家出走等行为,或发展成其他精神疾患。

与多动症不同,抽动症是由于基底神经节结构或功能存在异常等因素引起的快速、不自主的单一或复合肌群的收缩。发病多在2~14岁之间,男孩多于女孩,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刻板式眨眼、皱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等,甚至全身抽搐,症状可以部分地、暂时地自我控制,感冒、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病情加重后可出现秽语骂人,有的继发精神异常、强迫症、恐怖等。抽动症症状时轻时重,不治疗可持续到成人或延续终生。由于患儿行为与性格的异常,使患儿与环境的交往和实践的机会减少,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心理安抚最为重要

薛征教授表示,在临床中,90%的孩子是可以治疗好的,尤其是症状较轻、发病一年内的孩子,而难治性的病例只占5%~10%,这部分患者的抽动症有可能会迁延到成人。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对于症状较轻的孩子,家长不想用西药的可以选择中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中医认为,此病是脏腑功能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所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有悠久的历史,通过调和阴阳、滋肾平肝、宁神益智,再配合针灸、小儿推拿等方法,内外结合,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薛征教授表示,针对症状严重的患者,通常也会结合西药治疗。总体预后较好,一般青春期前可以得到控制及症状消失。

治疗也是对家长的“修炼”

抽动症需要“治疗”的不仅仅是孩子,也让家长反思自己提供给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

孩子得了抽动症,家长应避免三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完全忽视,不予理会轻度抽动症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但是家长需要注意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给孩子以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若是症状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请及时向医生咨询或就诊。

第二个误区,不坚持到底,见好就收有的家长采用了一些应对抽动症的调理方法,看到一点起色就擅自结束,结果症状反弹,甚至越来越严重。

第三个误区,过分关注,过度治疗决定是否开始治疗抽动取决于症状的严重性以及抽动本身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干扰,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对待疾病的态度,症状发作时不宜当面批评和过分关注。

薛征教授还说,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抽动症。“许多家长会误会这是孩子的坏毛病而训斥,反而容易导致症状加重,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这种情况下,对于家长,我们也会加以引导。避免吓唬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鬼脸抽动症多动症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缤纷“鬼脸”秀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一起做鬼脸吧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房子犯了多动症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