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参果正名的必要性和认知

2020-07-04冯云格王士超付海美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参果香瓜植物

冯云格 王士超 付海美

摘要:

香瓜茄俗称“人参果”,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麓高原地区的茄属植物,学名为Solanum murcatum Ait。我国大陆于1980年引入该植物,先后在广东、四川、河南等地试种,现已在甘肃河西等地区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本文从香瓜茄的原产地与传播、植物学性状、果实营养成分、种植方式和病毒病防治概述了“人参果”正名的必要性。在以往的文献和媒体报道中,涉及香瓜茄的报道多用“人参果”指代,但“人参果”一词在中文文献中可指代完全不同的植物产品,易引起信息混乱,常给读者以误导,不利于学术交流和商品的推广。考虑到该植物的系统分类和产品特性,建议在今后的中文学术文献中将Solanum murcatum Ait統称为“香瓜茄”。

关键词:

香瓜茄;人参果;果实特性;种植方式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62

在“人参果”引进推广的几十年里,我国从南方到北方成功引种,但是对其命名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现在的命名较为杂乱,不利于学术交流和商品的推广。为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人参果”学科的建立,仅就将我国各省的“人参果”统一命名为“香瓜茄”做粗浅的讨论,其商业价值及发展潜力尚未得到人们的认识,积极发展香瓜茄及其加工产业,对于增加我国水果种类,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香瓜茄是茄科茄属多年生半木质化草本植物,学名Solanum murcatum Ait,一般以成熟果实做水果用,也可做观赏植物,英文名有Pepino、Pepino Dulce、Melon Shrub、Melon Pear等[1]。

香瓜茄野生祖先不祥,植物学分类上属于南美安第斯山本土茄科、茄属植物[2]。近缘植物主要有Wonderberry (Solanum retroflexum)、Tzimbalo (S.caripense)、Lulita (S.pectinatum)、Lulo comun(S.pseudolulo)、Naranjilla (S.quitoense)、Garden Huckleberry (S.scabrum)、Cocona (S.sessiliflorum) 等[3]。对近缘植物叶绿体和核糖体的酶切位点分析表明,香瓜茄野生祖先可能是S.basendopogon(秘鲁)、S.caripense(哥斯达黎加)或S. tabanoense-emerge(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尤以S. tabanoense-emerge最为可能[3]。

1香瓜茄种植范围

香瓜茄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麓[2],主要分布在S10°~15°、海拔1200~2700m的高原地区,如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国家[4]。

早在印加帝国时代,香瓜茄已经在其南美洲原产地成为重要农作物。但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香瓜茄的生产和消费都仅限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等南美洲国家。19世纪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有香瓜茄零星种植,1970年新西兰引进香瓜茄作为继猕猴桃之后的第2种重要外来水果进行商业性生产。1990年,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以色列、韩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始了香瓜茄商业化生产[5]。

1985年,华南植物园黄邦彦先生首次从新西兰将香瓜茄引种到我国大陆地区[6],先后传播到四川[7]、浙江[8]、广西[9]、河南[10]等地试种。1990年以后,吉林[11]、河北[12]、江苏、陕西[13]、湖北、宁夏[14]等省区也开始零星种植。

甘肃省于1992年首次将香瓜茄引种到白银市[15],后陆续扩散到河西地区作为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作物。2009年,甘肃省武威市日光温室种植香瓜茄已近6667hm2。目前,甘肃日光温室香瓜茄种植面积近500hm2[16],武威天梯山、玉门清泉等香瓜茄(人参果)品牌在国内市场已经小有名气,甘肃河西地区成为我国香瓜茄生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人参果”全球种植范围广,统一命名香瓜茄便于其科研推广,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商业宣传。

2香瓜茄植物学性状

香瓜茄无主根,须根系浅但较发达[17],水平分布范围为70~100cm[18]。茎草质、有棱,幼嫩时绿色,木质化后为灰白色,有直立、半直立和匍匐3种生长类型。叶互生或轮生,绿色或浅绿色,椭圆型或卵圆型,单叶或复叶(复叶由3~7枚小叶组成),单叶最大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80cm和72cm。花为聚伞花序或穗状花序,单株平均可开166穗花[6],每穗花序由8~20朵单花组成[19],上午开花,下午闭合[4]。花萼5裂,花冠白色、浅蓝或深蓝色,花瓣5片、白色,雄蕊5枚,花药顶孔开裂,子房2室,胚株多数。果实形状和色泽极其多样化[20],有桃形、椭圆形或圆球形等,成熟果实多为淡黄色或奶黄色,上覆紫色或绿色条斑(图1)。单株平均结果88穗、16个,最多可达30个以上。单果重一般150~300g,最大可达600g。无种子或含种子10~200粒[21]。种子小,黑色或褐色,千粒重082~120g[22],外壳坚硬[23]。

香瓜茄从植物学性状分类属于茄科,是命名中“茄”的来历;果实皮薄、肉厚、多汁,命名中“瓜”的来源;成熟果实伴有香气[24],香气属于黄瓜的清香,命名中“香”的出处。

不同品种香瓜茄的根、茎、叶、花表型不同,尤其是果实的外形和颜色多样性。名称不统一,易引起信息混乱,对学术交流和香瓜茄深加工及大规模推广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3香瓜茄果实营养成分

香瓜茄果实富含多种有益元素[25]和人体必需氨基酸(表1~4),具有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香瓜茄营养物质含量在茄属植物中名列前茅(表5),为大众喜爱的保健水果。水果种类繁多,市场竞争强烈,由于名称不统一,使大众困惑不解,降低了自身竞争力,对香瓜茄产业发展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4香瓜茄种植模式及病毒病防治

香瓜茄引进我国之后,栽培模式大体经历了等距种植和大行距小株距种植2个阶段。从引进至1990年初主要为等距栽培模式,各地行株距略有差异,一般在50~70cm[4,6,12,39,40]。1990年开始出现大行距、小株距种植模式[41,42],2000年以后演变为宽窄行为主的栽培模式,株距进一步缩小[43,44]。香瓜茄种植密度也因此经历了从初期的约28000株/hm2到目前约66000株/hm2的密植变化。

商业性生产中,香瓜茄多利用嫩枝进行扦插繁殖。一般于定植前20~30d取健壮嫩枝,剪成长度15cm左右、带3~5叶的茎段,扦插在育苗盘中遮光、保湿,待幼苗生长至6~7片叶时移栽[17]。

病毒病是香瓜茄栽培中的最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也是国内外香瓜茄研究最活跃的方面。

病毒病引起香瓜茄植株矮化,顶端分支增多,节间短缩;叶片形成斑叶和花叶;果实畸形,僵硬,表面凸起,不转色[45]。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对香瓜茄快繁和脱毒进行过研究(见表5、6)。一般是将02mm长的茎尖接种到MS加02mg/L IBA培养基上,在35℃、1500~3000lx、12h光照条件下,以30d为1个周期,进行高温脱毒培养。如此连续剥取茎尖、高温处理5代以上,可培育成脱毒植株[54]。

香瓜茄采用无性繁殖,种苗来源广泛,成活率高,种植密度逐渐大,产量高。香瓜茄的产业性高,由于目前“人参果”命名不统一,对香瓜茄工厂化和商业性生产影响较大。国内把蕨麻[57]、人参子[58]、香瓜茄[59]、挂金灯[18]等不同种类植物都称呼为“人参果”,指代不清,信息混乱,不利于香瓜茄病毒病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读者对其信息准确的读取。

5香瓜茄正名之必要性

香瓜茄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大陆,开始作为一种新特水果在各地纷纷试种,由于是外来植物,初期没有统一的名称,多根据其果型、风味或色泽进行命名,先后有过“香艳梨”[15,26]、“香瓜梨”[4,6]、“瓜茄”[1]、“水仙茄”[4]、“安第斯茄”[40]、“长寿果”[24,49,51]、“寿仙桃”[29]、“凤果”[45]等名称。由于气候适应性和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加之育苗困难、病虫害较重、栽培技术缺乏等原因,试种初期未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1995年前后,河北广播电视报以“人参果”和“仙果”为名进行宣传[60]。此后一些種苗供应商为谋求短期利益将香瓜茄神化,片面宣传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硒、铁、锌、钼、钴等营养成分,误导农户和消费者[31]。其中以“人参果”的名称流传最为广泛,并逐渐被广大农户和消费者所熟知。

在中文媒体报道和市场宣传中,“人参果”一词至少可指4种完全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还有根据文学作品中“人参果”的描述而人为塑造成娃娃形的梨或其它植物的果实。甚至在学术性期刊中,“人参果”一词也用来指代4种不同的植物器官,引起很多不必要的混乱,给读者带来麻烦和误导。

本文从原产地与传播、植物学性状、果实营养成分、种植方式和病毒病防治方面出发,阐述了“人参果”不统一命名对学术和商业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人参果”的中文名正名为“香瓜茄”较为合适。称“茄”是因为其确属茄属植物,具有茄属植物的基本特征。以“香瓜”修饰是考虑到其果实与瓜类相同,而且具有类似黄瓜的香味。

参考文献

[1]

TK Lim. Solanum muricatum[M]. Springer Netherlands,2013:389-394.

[2]Domingo Martnez-Romero,Mara Serrano,Daniel Valero.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pepino (Solanum muricatum Ait.) fruit stored at chilling and non-chilling temperatures[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3, 30 (02) :177-186.

[3]Gregory J. Anderson,Robert K. Jansen,Youngdong Kim. The origin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pepino, Solanum muricatum (solanaceae): DNA restriction fragment evidence[J]. Economic Botany,1996,50 (04):369-380.

[4]陈朝阳.新型水果——南美香瓜梨[J].世界农业,1992(03):32-33.

[5]Rodríguez-Burruezo, Prohens J ,Fita A.M .Breed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and fruit quality of the pepino (Solanum muricatum): A model for the enhancement of underutilized exotic fruit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44(07):1927-1935.

[6]郑麟,陈清浩,董祖林,伍有声.南美香瓜梨引种栽培初报[J].中国果树,1988(02):19-21.

[7]王凤鸣.名山县引南美香瓜梨获得成功[J].四川农业科技,1990(06):44.

[8]项秀珠,张学才.南美香瓜梨繁殖方法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1995(02):98-99.

[9]劳永产.发展南美香艳梨须慎重[J].广西气象,1994(04):231.

[10]杨淑转,张铁有,陈兴旺,郭凤民,杜荣光.郑州市香艳梨引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1995(02):40-42.

[11]徐玉芬,孙希祥.南美香瓜梨引种简报[J].北方园艺,1993(03):43.

[12]张云祥,郭艳军.定兴县引种人参果获成功[J].河北农业,1996(03):28.

[13]刘生胜,刘仲平.人参果落户榆林[J].北方园艺,1999(04):28.

[14]杨向红,杨新智,孙海梅,杨会荣,吴国平.宁南山区人参果品种引进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03):89-90.

[15]刘兴南,王子森,王建辉.南美香艳梨在白银试种成功[J].甘肃农业科技,1995(05):16-17.

[16]孙有鑫,吕生全,宋朝辉.武威市香瓜茄(人参果)产业发展分析[J].中国蔬菜,2010(13):11-12.

[17]杨合廷,李怀义,魏瑞芳,申艳普,李洁茹.人参果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01):38-39.

[18]蒲凌奎,朱元珍,祝英,蒲训.人参果漫谈[J].甘肃农业,2008(01):82-84.

[19]Burge, G K. Fruit Set in The Pepino (Solanum muricatum Ait.)[J]. Elsevier,1989,41(1-2):63-68.

[20]Herraiz F.J, Vilanova S, Plazas M, Gramazio P, Andújar I, Rodríguez-Burruezo A, Fita A, Anderson G.J ,Prohens J. Phenological growth stages of pepino (Solanum muricatum) according to the BBCH scale[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5(183):1-7.

[21]N.Ercan,M.Akilli. Reasons for parthenocarpy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hormone treatments on fruit set in pepino (Solarium muricatum Ait.)[J].Scientia Horticulturae, 1996(66):141-147.

[22]周克强,张玉泉,韩翠波,邢海波.日光温室香瓜茄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5(04):26.

[23]王智琛,俞元芹.河西地区温室大棚人参果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2008(11):27-28.

[24]Beibei Ge,Qian Li,Guojie Liu,Meiguang Lu,Shifang Li,Hongqing Wang.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our viruses infecting pepino by multiplex RT-PCR[J]. Archives of Virology,2013(158):1181-1187.

[25]Redgwell R J,Turner A N. Pepino (Solanum muricatum )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ipe fruit[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1986,37(12):1217-1222.

[26]黃建军,赵玺宏,姚萍,崔艳,黄洁.香艳梨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04):24-25.

[27]李桂琴.新型作物pepino(Solanum muricatum Ait.)果实的化学成分测试及营养保健功能评价[C].中国园艺学会.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1998:319-322.

[28]赵声兰,魏大巧,李涛,陈朝银.人参果的营养成分分析研究[J].食品科学,2000,21(12):137-138.

[29]谢秀菊.果蔬、盆景兼用植物——香艳梨的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2(04):17-18.

[30]赵桂红,王世平,黄香文.黑龙江省人参果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科技,2002,11(27):70-71.

[31]张炎光,黄宝勇,孙晋斌.人参果营养知多少[J].山东蔬菜,2001(01):47.

[32]杜武峰.引入蔬菜新种香艳茄简介[J].作物品种资源,1997(03):43.

[33]赵鹤云,殷国健,张琼芬,黄渊泽.用热分析方法考察云南人参果中的微量元素[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0,22(04):307-310.

[34]符伟玉,张建和,李尚德.香瓜茄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08):49-51.

[35]唐政,李虎,邱建军,王立刚,邹国元.有机种植条件下水肥管理对番茄品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02):161-166.

[36]劉建辉,杜新民,赵熙.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动态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02):259-262.

[37]沈雪林,陈军,王桃云,戴华军,韩鹰,顾静,郑青松.苏州樱桃番茄营养品质分析和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07):72-76.

[38]段吉锋.尼日利亚茄子与普通茄子生长发育特性及品质的比较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39]何淑荣,李景福.人参果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1997(01):49.

[40]郑惠章.安第斯茄(人参果)及其栽培[J].福建果树,2000(03):16-18.

[41]吕振家,韩宗安,曹佩贤.艳茄——果菜观赏兼用的新特菜[J].吉林蔬菜,1994(04):23-25.

[42]桂兰.如何栽培人参果[J].农村科技与经济,1996(06):38.

[43]翟进升,邹爱兰,常兴亚.人参果茎尖脱毒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03):41-43.

[44]李城德,钟龙魁.沿祁连山冷凉地区日光温室人参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09):24-25.

[45]俞润萍,刘海建,吕新文,李永良.人参果病毒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植物导刊,2014,34(10):41-43.

[46]张云开,朱西儒,张海保,刘卫.南美香瓜梨离体培养快速复壮繁殖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6,16(01):69-72.

[47]张利萍,白荣芬,王永辉,焦晓明,李丰敏.人参果的组织培养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5(02):16-17.

[48]马宗桓.陈佰鸿,毛娟,丁洁菲,张彪,樊友娟.人参果‘长丽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197-202.

[49]蔡润,沈国龙,陶艳,钟华,潘重光.人参果茎尖培养[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03):233-236.

[50]唐子永,王延玲,程淑云.人参果茎尖脱毒及试管快繁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S1):18.

[51]陆瑞菊,王亦菲,周润梅,孙月芳,黄剑华.人参果的脱毒与快速繁殖[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02):4-7.

[52]张菲菲,张金文,石菁.人参果茎尖分生组织试管苗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草原与草坪,2013,33(04):34-38.

[53]张兰英,陈如珠,李耿光.香瓜梨叶片的快速繁殖及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05):54.

[54]丁兰,杨红,刘国安,袁惠君.人参果离体微型扦插[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04):86-88.

[55]兰伟,梁俊.人参果的脱毒和快速繁殖[J].生物学杂志,2003,20(05):30-33.

[56]邓才生.人参果脱毒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09(02):14-15.

[57]张效武.青海高原上的蕨麻[J].生物学通报,1963(01):58.

[58]熊晨阳,许明良,易帆,宏孟,董银卯.人参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在美容护肤方面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19,49(03):65-70.

[59]周自政,陶永红,潘从生,甘辉.日光温室香瓜茄(人参果)嫁接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9(11):108-109.

[60]杜武峰.开发蔬菜新种——香艳茄[J].农牧产品开发,1996(11):34-36.

(责任编辑贾灿)

猜你喜欢

人参果香瓜植物
香瓜里面的籽可以吃吗?
吃货妈妈
万年人参果
快乐的香瓜地之旅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春茬香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