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机插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

2020-07-04余志秋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插秧机秧田植保

余志秋

摘要:

水稻在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占比较大,实现水稻插秧栽培技术机械化,可以提高水稻栽培技术实用性,推动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是水稻栽培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使用水稻插秧机相比传统手工插秧技术效率高,借助现代化机械操作技术是提升水稻种植综合效益的必要途径。随着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积极推广使用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阐述了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价值,并提出水稻机插秧栽培植保技术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水稻种植;插秧栽培;植保技术;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32

提高双季水稻生产能力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双季水稻生产情况复杂、人均耕地少、农机与农艺配合不紧密等因素导致双季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机械化成为水稻生产重要发展方向,对水稻机插栽培植保技术研究对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实践价值

我国千年来传承人工栽插秧苗技术是水稻生产中耗时最长的环节,现代农业劳动力紧缺,提高农业种植水稻技术机械化水平能降低种植成本投入。机械化工作效率高,机械作业05h可完成工人每人日劳动量,机械可实现人工不能忍受的工作强度,天气情况不会对作业时间造成影响[1]。

水稻插秧机栽培技术可提高秧苗移栽率15倍,机插秧栽培技术采用集中工厂化模式,可提高秧田面积使用率,有助于防控水稻病虫害,使用水稻机栽插秧具有高密度等特点,可增强秧田使用率,缩短工期,有助于秧田集中化管理,有利于灌溉及施肥等方面成本的降低。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特点为宽行浅栽,符合稻作生产特征。农业经营模式随着社会发生变化,以往分散式经营转变为规模经营。大面积水稻种植生产中,现代化水稻种植栽插技术可保证充足的穴苗数,合理把控施肥时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秧苗因病虫害枯萎死亡数量。使用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可提高水稻产量,通过控制秧田行距等使水稻适应移栽环境。使用机械设备插秧,水稻秧苗受到影响因素一致,在生长中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2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随着高效率插秧机的普及,20世纪70年代日本水稻移栽达到70%,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水稻移栽具有省时省力、高产稳产等优势。日本注重育秧到移栽各环节的农艺结合,发展机械移栽秧苗技术。韩国学习借鉴日本水稻机械化插秧经验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插秧机,通过模仿创新提升适用性,实现适合本土作业的插秧机械,1996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全面机械化。美国最早实现直播种植机械化。直播机械化栽培具有省秧田等优点,但有重要的条件,田地必须平整,需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需要良好的灌溉条件,使用大型激光平地机械,美国水稻种植已经实现全部机械直播[2]。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较早,但由于插秧机性能低,推广未取得突破。我国水稻插秧机经历了大苗机插阶段、工厂化阶段与机械农艺突破阶段。为推动水稻机械化发展,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2006年浙江台州市农林局将韩国东洋农机公司P600型插秧机株距12cm改进为25cm挡位,经试验改进后插秧机能较好满足超级杂交稻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2016年中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浙江省等单季稻地区水稻机械化栽培发展良好,通过总结插秧技术发展经验,研究创新育秧技术。2016年江苏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水稻机插面积16573万hm2,浙江省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59万台,坐式插秧机26万台。浙江农机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组织农机化作业面积占农机作业面积60%。

3水稻机插栽培中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以3虫3病为主。

水稻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水稻纹枯病为常发水稻病害,纹枯病集中发生于水稻抽穗期,主要防治方式为选用抗病力强的稻种,水稻分蘖期重点防治,防治药剂可选噻呋酰胺、戊唑醇等。稻瘟病是水稻种植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发育,稻瘟病可发生于水稻生长各个时期,分为苗瘟、节瘟;防治稻瘟病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稻种,注重各阶段的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选用合理的药剂进行药物防治,防治药物有稻瘟灵、吡唑醚菌酯等。水稻稻曲病发生于水稻穗部,发病后降低结实率,病原菌附着于稻米污染谷粒;防治水稻稻曲病应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收获前焚烧病株,病稻草及时做好处理,减轻病菌危害;对易感染品种及时喷药预防,主要防治药物有苯甲·苯环唑等。

水稻主要虫害有稻飞虱、二化螟等。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成虫群集于稻丛下刺吸汁液,雌虫刺破叶梢,传播病毒病;早稻飞虱争取一次用药防治,水稻孕穗前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中晚稻飞虱大发生时,提倡全生育期2次用药,在分蘖期、孕穗末期用长持效期药剂控制,穗期用速效药防治;防治稻飞虱药剂有噻嗪酮、吡虫啉等,水稻后期防治先进行分厢,然后对准水稻基部喷雾。二化螟在水稻生育期为害,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持效期长的治螟对口农药,防治药剂有氟苯虫酰胺等,施药在早晚进行,争取大面积一次用药防治。

4水稻机插栽培植保技术措施

机插秧采取塑盘露天秧田育秧,为适应配套插秧机,具有占秧田面积小等优点。秧田期为灰飞虱危害秧苗高峰期,灰飞虱在秧田连续发生与草地秧田食物链有关。

机插秧为小苗移栽,机插秧行距固定,30cm宽有利于水稻分蘖期田间小气候,田间水层浅,使土壤升温快,小气候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机插秧宽行栽插,有利于水稻上部叶片伸长,在7月下旬实施早搁田。机插秧栽培技术田间通透性抑制病害早发,有利于田间杂草二次发生。机插秧前期苗体少,栽培以促早发为目标,施肥方法中期以控制无效分蘖为主。形成前促施肥策略,使水稻植株体内游离氨偏高,表现水稻贪青晚熟,易遭纵卷叶螟危害。水稻游离氨多,易诱发稻小球菌核病发生,加重稻曲病发生。

水稻机插栽培中植保技术要利用机插秧工厂化育秧模式农业防治技术,机插秧育中全覆盖塑料薄膜,防止灰飞虱在秧田传播,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起到很好的避虫防病作用。采用无纺布全覆盖育秧,通过改变播期避免病虫危害。充分利用机插秧生育期状况进行插秧植保。结合病虫害发生特点,调整机插秧植保工作。形成机插秧穗期植株形状,可在机插秧穗期针对贪青晚熟,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利用机插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植保工作,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杂草发生,全面推广插秧2次除草法,对7月下旬后杂草进行机插秧带肥带药搁田。

水稻作物生长环境与水稻生长状态密切相关,要想实现水稻种植高产,必须从田间管理方面入手,保证适宜温度环境才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施肥工作需遵循适度原则,同时要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损害很大,严重制约农产品质量提高,危及粮食安全、生态环保。植保技术在水稻栽培中起到重要防治作用。

5结语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实行促进水稻种植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扩大,相应病虫害问题增多,植保工作与机插秧技术配合是推进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系统分析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措施,通过阐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实践价值,制定水稻机插秧栽培植保技术相关措施,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注重施肥工作科学开展,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插栽培植保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志强,胡灶兰,俞利华,朱颜光.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J].南方农业,2019,13(29):41-42.

[2]李志宇.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J].南方农业,2019,13(20):37-38.

(責任编辑贾灿)

猜你喜欢

插秧机秧田植保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感怀
超智能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福尔沃2Z-8238插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