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2020-07-04蒋丽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7期
关键词:变迁导学意图

蒋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通信方面发生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和通信事业取得的成就,分析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服饰、饮食、住房的对比图,让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读图说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让学生思考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人民生活的变化,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面对交通和通信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让学生明白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通信)

2. 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教学方法

1. 教法:讲述法、讨论法、展示法、练习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材料分析、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猜字谜:“女孩子家”和“壮士换女装”

学生积极参与并回答:是“嫁妆”两个字。

2. 提示:男女双方结婚,女方会以“四大件”作为嫁妆,展示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和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以及“新新四大件”图片。

教师设问:“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过渡:除了四大件的变化以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1. 通过“嫁妆”两个字谜引入“四大件”。2.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

教师:既然今天的课题叫做“社会生活的变迁”,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生活”?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活”由衣、食、住、行、通信等构成。

【设计意图】用“生活”二字導出本节课的提纲,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就是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通信方面的变化。

目标导学一:“衣”的变迁

1. 教师展示50年代、六七十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今天服饰的图片并进行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前衣服和粮食需要凭票购买,改革开放后服饰越来越多样化,服饰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御寒,而是追求展现个性)

2.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服饰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看图片,认真听老师讲述,对比总结改革开放前后服饰变化并发表结论。

【设计意图】强烈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比理解能力。

目标导学二:“食”的变迁

1. 教师:展示改革开放前的窝窝头、野菜和粮票的图片,九十年代“大鱼大肉”图片和今天“绿色食品”图片。教师层层剥离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食物变化的历程。

学生:观看图片后总结出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后,人们对食物的追求由“吃饱”向“吃好”再到“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的变化历程。

2. 教师设问:人们对食物追求的变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并回答:应该提倡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

【设计意图】强烈的对比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激发学生珍惜当下的强烈感受,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美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标导学三:“住”的变迁

教师:展示改革开放前泥巴房和茅草屋图片和今天高楼大厦、时尚前卫的房屋图片,让学生从居住面积、室内设施和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学生通过图片观察,改革开放前住房拥挤,居住环境差,室内设施简单;改革开放后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前后人们住房的变化。

目标导学四:“行”的变迁

1. 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交通工具的变迁图片及材料。

2.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99页和第101页,进行知识填空,让学生以小火车的形式起来回答。

(1)教师设问:交通工具的多样化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交通供给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2)教师设问:交通工具的多样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并注重绿色出行。

【设计意图】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体现历史教学的“教育性”,不仅让学生知道历史知识而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目标导学五:“通信”的变迁

1. 展示材料

材料1: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职工工资普遍只有一两百元,发电报一个字收费一毛三分五,但是地址和姓名也计费,一封电报要两元左右,这对当时的百姓来说算是高消费了,但也是刚需。“1990年北京电报业务达到顶峰,超过了4440万封。最高峰时,这里一天收、发、转的电报总量就要超过10万封。那时你站在大厦一楼,就能听到楼上报务室里传出的打字声,报务员每天连喝口水的工夫都很难挤出来。”

材料2:“那时从北京打往鞍山钢铁公司,北京这边先拨113挂号,再等待北京长途台、沈阳长途台、鞍山长途台、钢铁公司逐个叫通,最后北京长途台话务员回拨给北京用户,双方才能通话。”刘海波回忆说,“早上挂号,晚上才接通是司空见惯的常事。”

材料3:1988年,北京公众蜂窝移动电话业务正式向社会放号,通信业真正跨世纪的革命性产品来了,这就是“大哥大”。当时一部“大哥大”要2万多元,入网费6000元,通话还要双向收费。

2. 知识填空

(1)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分析以上三段材料,总结改革开放前我国通信事业的状况?

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从三段史料中分析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通信“费时”“费力”“费钱”的状况。

(2)教师:展示改革开放以来通信事业成就的填空。

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进行知识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意识;知识填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

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 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科技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理解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小结

用表格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整合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四、课堂练习

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

1. 观看一段“交通之变”的视频。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试发挥想象,展望30年后,我们在衣、食、住、行、通信等各方面会有哪些变化?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

猜你喜欢

变迁导学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