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2020-07-04陈佳旻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搭建平台队伍建设教学创新

【摘要】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进行若干思考。认为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与时俱进,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队伍建设与管理;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理解;搭建平台,各高校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进程;教学创新,激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兴趣;辩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本质  队伍建设  搭建平台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0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应学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而学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必须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需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对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不断提升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帮助学生稳步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帮助学生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大学生乃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希望,为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水平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我国已经过多年发展,其表现形式亦在不断产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能够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便可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始终沿着正确轨迹开展下去。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具有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批判性并不是纯粹的否定论,一味批判并不科学。在批判中改革,在批判中发展,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批判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倡导不断反思与自省,外部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追寻的重要目标。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教育,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对学生科学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具有阶级性。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阶级问题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统治阶级均会不约而同选择利于自身统治的社会思想及价值观念对公民实施思想教育。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则主要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为切实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有利之处,培养出更多现代合格公民。综上所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是好的,是无可厚非的,是批判性、实践性及阶级性的辩证统一。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在当前发展的新时代,为更好实现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方式应积极进行变革,从而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与时俱进,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队伍建设与管理

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亦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效的关键。因此,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效的过程中,我们需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队伍的整体素养,让其始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做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建议可从如下几点入手:首先,积极注入新鲜血液,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队伍的活力。研究发现,目前很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的年龄均相对较大,他们的教学经验虽较为丰富,但却普遍缺乏活力,亲和性不足。而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好动。二者在一起很难擦出“火花”,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解决该问题,建议高校应积极适当招聘一些年轻教师,融入至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队伍当中,为这个队伍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让年轻教师的活力影响其他教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加强培训。为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更好适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发展,高校应对在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帮助其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引导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先进理念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从其它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队伍进行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二)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为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应探寻有效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化理解。在此方面,国内很多高校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与研究,其中有部分高校鼓励学生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学习。以浙江嘉兴学院为例,该校近年来积极鼓励学生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体的课题研究中,学生可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亦可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整个研究过程中,虽然课题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但教师并未缺席,课题研究始终教师均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完成后,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答辩,答辩过程中教师会针对课题提出很多问题,帮助学生完善课题研究。通过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式,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积极性更高了。不仅激发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无形中帮助更多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義哲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可夯实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此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目前很多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过程中并未采取该做法,希望未来有更多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可借鉴该做法,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理解。

(三)搭建平台,各高校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进程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一味单打独斗,需积极发挥各校合力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提升。2018年11月17日,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首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高校,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同于兰州大学正式启动协同创新平台。该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完成后,各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面即可在经验和方法上实现共享,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合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发展进程的做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未来,教育部门应积极做到牵头作用,引领更多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面实现合作共享。将来的一天,当所有高校均能融入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交流平台中时,方是我们真正期望的未来。诚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面搭建高校合作交流平台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诸如,平台由谁搭建?具体如何搭建?搭建后的平台由谁管理?等等一系列内容均需全方位考虑。所以,未来还需在平台搭建方面做出深入探索与研究,尽可能搭建出一个或多个更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交流平台。

(四)教学创新,激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内容极为枯燥乏味,很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因此,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我们需切实解决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主要应归咎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所以,未来教师应在具体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创新,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建议教师应积极采取情境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兴趣。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为例,执教“人类意识”时,教师首先在课堂前半段时间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而在课堂后半段时间里,教师则重点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展开积极讨论:(1)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学生、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交流,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里所说的教育教学创新并不仅仅指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更在于教学理念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的创新应抓住“以生为本”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创新。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教学创新并不是一种盲目创新,而应是一种遵循客观现实、科学规律的创新。盲目创新并不代表一定能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能激发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兴趣。只有在反复不断实践与探究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方是科学创新。

(五)辩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辩证哲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极有意义。因此,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应适时开展一些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辩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加深认识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活动的开展一般有如下形式:(1)校际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2)学校内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包括系与系之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班级与班级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及班级内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等。一般情况下,校际之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系与系之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以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均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此类辩论活动开展起来并不容易,或者说不易于经常开展。但班级内部的辩论活动则有很大不同,教师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适时出示一些辩论主题(诸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用还是无用?等),让学生在班级内部展开积极辩论。整个辩论过程中,教师可担任评委,或与学生一起担任评委,对辩论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班级内部的辩论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形式方面也可不拘一格。例如,教师可建立一个微信群,将班级所有学生均纳入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通過这样的方式开展辩论活动不仅不会耽误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同时也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乃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当代合格大学生的过程中,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投以更多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手段很多,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所述。希望本文可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导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当中,不断丰富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小娜.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2]郭新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中传播的三个基本问题[J].智库时代, 2017(09)

[3]赵秉峰.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

作者简介:

陈佳旻,本科:西安科技大学,英语学士;硕士:西安交大,哲学硕士;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 Louis,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学硕士;报考院校未定。

猜你喜欢

搭建平台队伍建设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