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江苏时空数据集及基础一张图建设研究

2020-07-01曹全龙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时空江苏测绘

曹全龙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13)

0 引言

《江苏省“十三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提出,要以建成统一、权威的“智慧江苏”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在“数字江苏”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全省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1]建设、服务与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全省时空信息大数据库,打造“透彻感知、广泛互联、全面智能”和统领市县云平台的智慧江苏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为全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自主、动态、智能、普适的时空信息云服务。随着近两年平台的全面建设,对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便利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供更多、更细、更新的地理信息数据。

江苏省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经过多年来省级基础测绘、数字江苏地理空间框架、天地图、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与有关厅局开展数据共建共享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对外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服务。从现状看,信息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是资源的开发应用还远远不够,要积极探索地理信息资源增值开发[2],实现从“供给导向”往“需求导向”转变。

为了充分发挥智慧江苏时空大数据平台数据优势,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更好地支撑全省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整合多源数据成果[3]建设智慧江苏时空数据集和基础一张图,满足自然资源监测[4]、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审计等应用需求。

1 数据现状分析

目前,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拥有几大类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十五”至“十三五”省级基础测绘数据、2015年以来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天地图数据、部分行业专题数据等,并且建立了各自的更新机制。具体包括:

(1)省级基础测绘数据。在“十五”至“十三五”期间完成的全省五轮1∶1万DLG数据库成果,包含水系及其附属设施、居民地及其附属设施、交通及其附属设施、境界与政区、植被、地名及注记等要素。

(2)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2015—2019年完成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主要包括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单元、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等内容。

(3)天地图数据。天地图国、省数据融合成果,成果覆盖江苏全域,整合了“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第二轮1∶1万DLG数据及导航数据,总体现势性为2015—2018年,包含地名地址与兴趣点、导航路网、顶层道路线、铁路、地铁、交通附属设施、功能面、水系、居民地、植被等要素。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下发的2019年春版导航数据,覆盖江苏全域,现势性为2018年12月,包含地名地址与兴趣点、导航路网等要素。

江苏省内13个地市级节点与“天地图·江苏”融合成果,现势性为2017—2018年,包含水系及其附属设施、居民地及其附属设施、交通及其附属设施、境界与政区、植被、地名及注记等要素。

(4)行业专题数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供的2018年交通专题数据,主要包括公路、海事、港口等专题类数据。

江苏省水利厅提供的2018年水利专题数据,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水资源、农村水利、防汛抗旱、水文等专题类数据。

江苏省民政厅提供的2018年行政境界及地名数据,主要包括县级以上行政界线、镇级以上地名等。

(5)其他数据。江苏省市辅助决策用图数据。此类数据按月更新,包括境界与政区、地名等内容。

2 研究思路

2.1 总体技术流程

首先,对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天地图及行业专题等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时空基础数据集的数据分类,重新建立数据分类体系,并明确各类数据的来源,通过数据提取和整合等操作,建立基础数据集。其次,基于基础数据集进行数据的处理及基础一张图生产。最后,通过数据抽取和规范化处理等操作进行专题要素数据集产品的制作,并结合统计数据等资料,通过分析处理生成增值数据集产品。

2.2 基础数据集建设

(1)数据源分析。分析基础测绘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天地图数据及行业专题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和可利用情况。

(2)要素分类分层。根据数据源分析情况确定基础数据集的要素分类,建立数据分类体系,包括地名地址与兴趣点、交通、水系、居民地及设施、植被绿地、境界政区、管线、地表覆盖、地理单元等数据,如表1所示。

(3)数据提取整合。根据数据分类和数据源分析情况,从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及天地图等源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数据类别,按照数据分类体系重新组织数据,进行数据的整合归并化处理。

(4)建立基础数据集。对完成整合处理的各类数据进行合并,形成准确性高、内容丰富、要素全面的时空基础数据集。

2.3 基础一张图生产

基于基础数据集中最新的数据进行基础地图的生产,经过数据处理、数据脱密、地图符号化及标注、地图瓦片制作等流程[5],形成智慧江苏基础一张图,可在此基础上生产不同种类、不同主题风格的电子地图[6],满足不用应用场景的需要。

2.3.1 数据处理

综合考虑现有数据源的现势性、准确性、几何精细度等,对数据内容进行取舍,将不同类型、不同采集精度的多源数据整合成一套现势性强、准确度高、几何精细度佳、内容丰富的数据成果。

2.3.2 数据脱密

按照有关规定对整合处理之后的电子地图数据内容进行处理,降低电子地图数据的平面精度,删除涉密的要素图形、涉密属性内容及地名点。

2.3.3 地图符号化

按照电子地图配图标准,对各要素进行符号配置及标注。地名和兴趣点数据标注采用简化数据名称或代码表示方式。增加简称属性项,用于符号化标注。

2.3.4 地图瓦片制作

依据地图瓦片制作要求对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切片处理,形成多套不同主题的电子地图瓦片。

表1 要素分类分层

2.4 专题数据集制作

基于已建成的时空基础数据集,结合收集到的交通及水利专题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根据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挖掘的需要,提取各类数据制作相应的数据集产品,主要包括要素类数据集和增值类数据集。

2.4.1 要素类数据集生产

要素类数据集是基于整合了基础测绘、地理国情和行业专题等数据的基础数据集,提取各类要素,进行归并化处理,制作针对水系、交通、居民地、植被、地名地址、地理单元等要素的数据产品。

2.4.2 增值类数据集生产

增值类数据集是基于基础数据集及有关统计数据,并适当引入专业知识模型生产的增值数据产品。譬如利用全省城镇建成区监测成果、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成果,可生产全省“三类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建筑区、非城镇建筑区等数据产品;利用居民地、道路、地表覆盖、地理单元(居民区、厂矿)、POI等数据,可生产全省城市用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仓储用地、绿化用地、混合用地等)数据产品;利用居民地、地理单元(居民区)、人口统计数据等,可生产反映全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数据产品。

3 研究成果

通过上述流程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初步形成了以下成果:

3.1 时空基础数据集

包括地名地址与兴趣点、交通、水系、居民地及设施、植被绿地、境界政区、管线、地表覆盖、地理单元等数据。

3.2 基础一张图

若干套不同主题风格的电子地图,包括标准地图、清新地图、淡灰地图、简洁地图、淡雅蓝地图、深海蓝地图、黑夜地图、标准路况地图。

3.3 专题数据集

分为要素类数据集和增值类数据集。其中要素类数据集包括:水系类数据集、水系附属设施类数据集、交通类数据集、交通附属设施类数据集、居民地类数据集、工矿设施类数据集、管线类数据集、境界政区类数据集、植被绿地类数据集、地名地址类数据集、地表覆盖数据集以及地理单元数据集;增值类数据集包括“三类空间”、城镇建筑区、非城镇建筑区数据、城市用地分类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4 结语

时空大数据平台作为智慧江苏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对发挥地理信息服务优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时空数据集及基础地图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平台提供一系列准确、丰富的时空数据集资源,还能够建立一张全面、动态的基础地图,为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服务及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猜你喜欢

时空江苏测绘
跨越时空的相遇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镜中的时空穿梭
数读江苏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江苏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