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自由流模式下的交通行业账户体系研究

2020-07-01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账户收费架构

王 棚

(江苏通行宝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0 引言

2015年9月28日,全国29个省(区、市)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实现联网收费运行,显著地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开展ETC无卡化应用研究,推广单片式车载装置,推动从离线“电子钱包”向“后台账户”应用发展,实现车道前端识别、账户后端扣费,简化车道系统处理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可见,联网化、无卡化和信用化将是高速公路收费技术的趋势,高速公路ETC收费的发展目标将由“预付费”过渡为“后付费”,最终实现高速公路开放式自由流收费[1]。

本文围绕自由流收费模式对ETC发行服务和账户体系[2]的需求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对自由流支付业务架构和新交通行业账户体系进行设计,以达到以下目的。

(1)拓宽ETC发行服务渠道,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服务机构的紧密合作,实现ETC绑定既有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

(2)支持通过市场化手段并结合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后台账户”应用,支持将移动支付纳入联网收费结算体系。

(3)拓展服务场景,如ETC在停车场等涉车领域应用。

1 自由流支付业务架构分析

收费模式由“预付费”向“后付费”转变后,需要对支付业务架构进行调整,并修改和扩展架构中的模块功能[3]。账户信息、交易方式、清结算方式、风控和配套功能需要进行优化,而产品类型、渠道类型和应用场景将具备很大的想象空间,会以用户服务为导向,得到不断的扩充。自由流支付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自由流模式下的支付业务架构

单片式电子标签和后付费支付方式的实现,拓宽了服务场景,丰富了产品类型。除了传统的高速公路通行费结算,还能够开发出更多的支付应用,如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场站,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停车场景的应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涉车业务商家的无感支付等。

应用场景的扩展和产品类型的丰富,势必带来账户信息、清结算方式、交易方式、配套功能的改变。

(1)账户类型将增多,除了传统的普通用户和内部账户,账户体系中将接入服务商户、发行渠道。

(2)清结算对象和方式将变得复杂,由原来的部/省清分结算中心、银行之间的清算,增加服务商/渠道与运营机构的结算。

(3)停止ETC储值卡发行并逐步减少ETC储值卡使用后,需要拓宽ETC发行服务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允许ETC绑定既有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支持商业银行推广发行加载交通行业应用的联名卡。

(4)与支付业务相关的配套系统功能需要进行优化,包括新支付规范的制定、运营模式的设计、新的评价指标的设计、支付系统的监控等。

(5)构建高速公路信用体系,实现对后付费方式的风控。制定信用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建立以信用承诺、信用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收费公路联网收费、绿色通道、交通执法等基础数据,建立车辆信用记录,集成车辆登记、交通管理、通行交费等信息,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对恶意逃费的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4]。

2 自由流模式下的交通行业账户体系设计

2.1 交通行业账户体系的漏斗模型

对自由流支付业务架构进行分析后可知,自由流模式下,应用场景和业务产品灵活可扩展,清结算资金流和信息流条线复杂,因此,自由流模式下的交通行业账户体系应遵照漏斗模型,即上层能够处理的信息不会放在下层处理,抽象出底层系统的通用操作,提供给上层系统组装使用满足业务需求,如图2所示。

按照漏斗模型,最底层用户产生的出账金额和发行方、运营方、渠道等账户的入账金额供上层系统组装成不同业务出入账信息;不同业务的出入账信息划分清楚后,供上层不同角色进行清结算、资金划拨操作;资金划拨后形成的流水供上层账套内部账和外部帐,最终核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2 用户账户管理系统

自由流的支付特点以及账户体系的漏斗模型均以用户账户为核心来拓展业务需求。因此,自由流模式下的交通行业账户体系需要提供唯一的、通用的账户管理体系,加强账户相关功能模块的可行性,以支持产品层和应用场景层的多应用扩展[5]。用户账户管理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图2 漏斗形交通行业账户体系

图3 用户账户管理系统架构

兼容平台保障第三方支付能够纳入联网收费结算体系。用户可绑定不同的支付渠道,包括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账户,自动完成计费扣费。

用户账户模型从用户实体进行建模,从多应用场景的角度出发,对用户身份识别、支付方式、认证方式、信用等级等多维度进行属性和基本信息设计。

需要实现用户的登录账户管理、支付账户管理、支付管理、记账管理、对账管理。

可通过注册账户或与外部系统用户关联、绑定进行登录。支付账户可包括支付主体账户、支付渠道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等各类支付账户,支付账户管理需要实现用户支付账户之间、支付账户与登录账户的对应关联关系。对账户开户、绑卡、账户使用中的相关业务及流程、功能进行支付管理。用户账户记账管理设计。记录账户上的所有业务及流程,满足支付渠道、商户、个人的对账需求,核对交易和用户账户对账的业务及流程。

账户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数据生成、处理、统计、传输中由于软硬件故障、人为的误操作、程序缺陷、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或泄密等问题。安全管理从应用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三方面着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

2.3 自由流模式下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组成

自由流模式下,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由部联网中心系统、省联网中心系统、ETC门架系统、结算系统、发行系统、运营系统、稽查与信用管理系统、在线密钥管理系统组成,如图4所示。

用户通过单片式电子标签实现通行费用和拓展应用的费用支付。通行费用的跨省清分结算,由部联网中心完成,省联网中心负责跨省(区、市)的通行交易及省内拓展应用交易的对账及结算,并支持部联网中心完成跨省(区、市)收费数据的对账及结算。运营系统向与省联网中心传输拓展应用的用户数据和结算数据,由省联网中心进行对账及结算。

图4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结构

3 自由流模式下高速公路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各省(区、市)均建立了防逃相关稽查机制和黑名单机制,但在分省运营的管理体制下,偷逃通行费等失信行为相关信息在各省之间没有共享,针对偷逃车辆通行费类失信者,目前基本以省为单位进行处理,尚未形成全路网联动惩戒机制,效果有限。如果不在全国联网环境中进行失信信息共享,形成全路网联动惩戒机制,那么在采用单片式电子标签后付费的自由流模式下,偷逃通行费者易产生侥幸心理,将会出现更多的偷逃行为。

因此,自由流模式下的账户信用系统[6]在对用户进行行为鉴权、支付鉴权的同时,需要进行信用风控,以确保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建立高速公路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失信情况纳入社会诚信建设,实现对失信人的联合惩戒,可考虑限制高速公路通行优惠,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7]。

4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ETC向开放式自由流方向的发展,完全离线的电子钱包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联网化、无卡化和信用化将是ETC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自由流模式下的支付架构特点,对体系模型、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收费系统、信用体系进行研究,力求能够在高速公路自由流模式下,拓宽发行服务渠道、拓展应用场景、丰富高速公路支付产品、推动从离线“电子钱包”向“后台账户”应用发展,实现“预付费”向“后付费”过渡,以ETC为核心打造一个生态圈,为用户、ETC产业提供更新的发展契机。

猜你喜欢

账户收费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父亲的股票账户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