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阅读训练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0-06-29郝海鹏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技能教材课文

郝海鹏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语文要素成为教学线索,使语文知识、技能、方法的教学有了较为清晰的序列。教材对阅读能力进行科学分解,再依着其形成的规律进行组织编排,使“什么阶段教什么”明确清晰,具有鲜明的训练导向。阅读教学应重视训练对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作用,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编写思路,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训练环节,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一、对教材阅读教学训练线索的分析

1.常规阅读能力

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小学十二册教材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必备的、基础的、常规的阅读能力包含五个方面,共十七个小项(见图1)。

每个单项训练被分别安排在不同教材册次的不同单元。横向上看,小项与小项之间相互配合;纵向上看,每个单项跨越多个年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归纳,由知识获取到技能掌握,形成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格局。

如“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首次提出要求“用圈圈画画的方式批注找到的信息”,如第7课《青蛙写诗》“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到第八单元,难度稍微增加,如第13课《乌鸦喝水》“说一说乌鸦使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至此,提取信息数量增多,内容也由圈画标点、词语,发展为找到一个自然段。一年级下册又继续提出根据提取的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要求。如《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学生需要提取四条信息,再按顺序(玉米一桃子一西瓜—小兔子)说清楚经过,最后说清自己推断的道理。到二年级开始训练提取信息后作出解释(对文本内容进行阐释说明)的能力。如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葡萄沟》“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

此后各年级的课文理解,几乎都要用到提取信息的能力。归纳一下,在提取信息这个小项纵向训练的过程中,教材都会有横向衔接整合信息、推断因果、作出解释、归纳内容、想象联想、读出感情等训练。可以看出,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不是孤立的。

不光“提取信息”能力是这样,其他阅读能力专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训练脉络也是如此,既互相关联又富有条理。可以看出,统编教材重视阅读能力训练的整体布局、步步为营和循序渐进。

2.关键技能和重要策略

教材在必备能力的基础上,还穿插编排了批注技能训练单元和四项关键阅读策略教学单元,以推动学生由被动、经验型阅读者向主动、成熟型阅读者转化(见图2)。

须注意的是,这“一技能四策略”虽然专设单元(见表1),但教学中不能孤立,需要提前打好基础,把整个小学阶段看成一盘棋,找准起点,持续训练。单元教学完成后,仍要有应用型练习在其他单元持续跟随。

二、进行阅读训练的建议

训练,是“学得”,与之对举的是“习得”,统编教材倡导“学得”“习得”并举。但因为“学得”与“习得”学理不同,所以应遵循不同的教学原则。对于阅读能力训练,要遵循“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这一原则。关于训练,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界已经总结出非常多的经验,我觉得以下几点格外重要。

1.知识要科学,训练须精准

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是在专业知识指导下经由训练形成的,那么不但基础牢靠,效率也更高。以自主发现为主,通过对话,对阅读知识适机进行提炼,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是有指导意义的。

但是,知识的提炼和概括须科学、完整、准确、实用。比如,学习“提问策略”,有老师归纳出了多种关于提问的知识:提问题可以针对全文提,也可以针对局部提;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也可以根据情节发展提;可以在文中看似矛盾处提,也可以根据题目直接提;可以根据写法提,也可以根据得到的启示提,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提……且不说这么多知识,学生能不能记得住,只从实际考虑,当学生面对一个文本的时候,这么多提问的角度,选哪一条合适?学生怕是一头雾水。如果都试着提一提,那阅读岂不成了太乏味的事情。我们区有位老师考虑到这个隋况,梳理出切合阅读实际的三个条目:(1)哪里读不懂?(指向理解)(2)哪里有怀疑?(指向审辩)(3)还想知道什么?(指向开放)。这样,条目从三个最有价值的阅读取向提出,更有建设性;条目少了,容易记住;条目并不繁难,学生好理解和操作。经过同年级其他几个班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认为这三条关于提问的策略性知识确实很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训练精准,指的是训练的内容与总结的知识具有内涵一致性。训练的意图,是对知识的运用;训练的效果,体现知识的价值,做到前后一贯、互相印证。

2.寻找好资源,开辟训练场

教材有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功能,但课文数量有限,训练的凭借也少,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很多时候需要新材料的迁移训练。

比如,有一位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要求训练“根据提示进行简单复述”,课后题给出的提示共四条,分别是:

(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2)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3)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在复述的时候,多数学生照本宣科,把四个提示句连起来说—遍,然而这样根本起不到训练复述的作用。

看到这个情况,老师总结出了几条复述知识作为支架:

(1)搭架子:读提示句,记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添枝叶:再读提示句,到课文中挑选有用信息,给每个提示句增添内容。

(3)说连贯:用完整通顺的话,连起来讲故事。

这个支架可以视作“有提示地复述”的程序性知识。可是,支架是在学生复述课文之后生成的,如果再拿课文练习,就不会有效果了。因此,老师拿出另一篇神话《精卫填海》进行训练,他直接出示内容提示:

(1)女娃想学驾船和游泳,炎帝却不教她。

(2)女娃独自驾船出海。

(3)女娃被大海淹死了。

(4)女娃的灵魂化为精卫,天天填海。

学生根据支架,按照复述知识的指导进行练习,经历了阅读理解、厘清思路、记忆关键信息、内化转换、口头讲述的整个认知过程,对如何根据提示复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专项要突破,上好专训课

通过上专题技能训练课,集中对某项内容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可迅速提高学生的单项能力。比如我区某老师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主备并执教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初步获得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这个单元编排了《坐井觀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寓言,读懂寓意就是“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也是“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的过程。通过三篇课文,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了体会寓意的阅读策略:每一篇寓言里面都有—个被讽刺的角色,找到寓言中的这个角色,重点体会他的可笑之处(品主角);想清楚他可笑在哪里,他为什么可笑(摆道理),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想生活),就能明白寓意。

这是关于寓言阅读的知识,想转化为体会寓意的实际能力,光几篇课文不够,还需要专门进行集中练习。为此,该教师设计了专门的训练课“他们为什么会吃苦头”。一节课读了《蚊子和狮子》《驴和狼》《乌鸦兄弟》《蜗牛搬家》《白头翁做窝》五篇寓言,都是用的前述学到的“体会寓意”的方法。阅读到后三篇寓言的时候,学生不但基本上能做到自主阅读,而且可以按照前述知识要点,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联系生活实际把寓意讲清楚。这种能力,是通过一堂课集中训练得来的。

这样的专题训练课,还有互文阅读、比照阅读等多种形式。集中几篇主题相近或相同、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归纳、提炼,可以配合教材教学,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

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不能零打碎敲,它是一盘大棋,需要前后联系,系统设计,整体把握;想要下好这盘棋,当然不能随意、应景,要亮出实招。

猜你喜欢

技能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端午节的来历
拼技能,享丰收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