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中妙用微课

2020-06-29江晓君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微课

江晓君

摘要:要想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已能熟练运用微课展开教学,我们也努力探索如何在“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中妙用微课。我们认为,教师可采取“妙用微课,创设情境与学生生活认知接轨”“妙用微课,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妙用微课,促进交流分享引发情感认同”等教学策略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微课

“微课”是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革新和成长出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主要是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新的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中的相关知识点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形式串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然后将这些讲授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总之,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简明扼要、资源多样、使用方便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把微课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中进行实践应用,实现了高效课堂的课改目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概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通过交流与分享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认同,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引导学生未来的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这种模式突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让课堂调控、对话成为教学效果的保障。

二、在“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中妙用微课的策略

(一)妙用微课,创设情境与学生生活认知接轨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微课”应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使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能够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有效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生动案例,结合这些事例,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教授四年级下册《珍爱生命遵守规则》这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像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感知,然后教师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翻转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录制这样的“微课”。一群小朋友在上下学的途中遇到一个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有一个指挥交通的红绿灯,这群小朋友在红绿灯的指挥下,安全地通过了马路,然后在视频中出示“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接着,在微课中呈现一些人不按照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的视频资料,以及我国一年内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数据,随后出示思考题:人们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这个“微课”,就能够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先学,并且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性的,也是富有体验性的。

(二)妙用微课,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听到过的、看到过的、亲身经历过的,哪一种做法能让学生印象更深、更有真切的感受?答案当然是亲身经历过的。儿童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地吸收教科书或教师已有的结论,而是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得到某种知识,体验出一定的道理。

例如,教授五年级下册《走访遗迹看历史》一课,利用微课重组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引入了“2009年2月25日圆明园鼠兔兽首铜像拍卖会及相关文物追讨时间”等时事新闻,并将中央电视台《中国周刊》专题报道制作成“微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资料的搜集,观看央视《中国周刊》的专题报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事件发展的背后故事和动态。随后,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创设了新闻发布会的模拟情境,并请学生扮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详细阐述自己对这一事件所持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活动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虽然语气稚嫩,但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最后,教师根据教材中“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小辩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引出了“兽首头像该不该回购”这样的拓展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清晰有序地将历史材料与时事元素相结合,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中,创造性地挖掘学生内在情感因素,在活动体验中引发了学生的道德冲突,拓展了知识,让课堂增强了时代气息,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妙用微课,促进交流分享引发情感认同

受时空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教学内容间会存在一定的“时空断裂层”,使道德认知难以内化,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空白,设计并制作合适的微视频来引导充盈,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

例如,教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藏在哪里》一课,本课定位是引导学生发现家长对自己的爱,产生家人的爱无处不在的幸福感。然而,一年级的孩子,很少能从细微处去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甚至对家人对自己的爱习以为常。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内心的这种认知成了一大难点,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截取下雨天家长来接孩子放学的监控录像镜头,通过技术的处理,以微课的形式把它引入课堂,课堂上,教师用“慢镜头”的手法呈现——

镜头一:一位老奶奶一手撑着伞,一手拿着孩子的衣服,伸着脖子焦急地向学校里四处张望。

镜头二:站在电池车旁衣服已经湿了大半的父亲目不转睛地看着学校大门。

镜头三:一位妈妈穿着雨衣,不顾自己被雨打湿的裤子,匆匆跑来……

透过镜头,学生看到自己经历过但不曾注意的生活细节,情感瞬间有了较大的触动。这时,教师问道:“刚才你们看到什么?”一个学生泪眼闪闪地说:“看到我爸爸了。”有一个学生说:“拿着衣服的是我奶奶,她总要我多穿点、多吃点,刚才在镜头里看着她那焦急的模样,我鼻子酸酸的,她这么着急一定又在担忧我是否着凉了”……镜头下的生活细节深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借此小结:同学们,这便是我们的家人,从小到大我們就在这些关怀下成长的……小视频放大生活细节,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微课”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手段,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巧妙运用微课于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中,使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目标的达成度,打破了小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时间的局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让他们乐于、主动投身到课堂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陈贞.微课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2).

[2]李伟升.把新媒体带进德育课堂[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0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