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0-06-29丁国权

教育界·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学案导学教学应用

丁国权

【摘要】“学案导学”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合理应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借助“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证教学效率。文章针对该方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学案导学;学法指导;教学应用

一、化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原则

1.导学、诱思

这里的“导”表示开导,是启发教学的核心所在。在导学中学案充当了载体角色,在设计时就需要着重突出“导”。在学案设计中可以借助问题来发挥“导”的作用,因此,问题设计成为学案应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应用的问题要与课本相关联,同时还要实现对课本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问题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又要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诱思体现了导学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悬念,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相关知识并实现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这是学案导学所独有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电子排布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在理解时较为困难,完全依托于书本的问题设计很难让学生形成形象的电子云运动印象,很难彻底掌握电子排布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基于导学、诱思的原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以下问题:①原子核与电子分别带有不同的电荷,而异电荷之间具有吸引力,那电子怎么能够处于稳定的位置?②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它们是以怎样的形态分布在原子核外的?③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这是为什么?通过问题的逐层递进能够让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自发地解答疑问。在对问题进行探索时就实现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梯度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破除障碍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因此教学教案中设置问题时需要把握好梯度,避免由于跨度问题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时需要有跳板作为辅助,教师设置必要的提示能够有效降低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消除思维中存在的阻碍。

例如在学习电解相关知识时,如果直接针对电解的原理提出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迷惑不解,这是由于刚接触电解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问跨度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教师如果能够提出具有梯度性与提示性的问题,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探索式学习。教学时教师可将氯化铜溶液通电时氯化铜分解而水不分解的原因转化为三个系列问题:①氯化铜溶液中的离子有哪些,浓度为多少,会发生怎样的运动?②对溶液通电后离子出现何种运动情况?③在电极附近哪些离子会发生聚集,会出现怎样的放电现象?④在电极上会发生何种反应,电解总方程式是什么?这就对一个问题进行了逐级分解,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通过对具有梯度性的问题进行探索,能够更快地达到学习目标,理解电解的相关原理。梯度性原则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3.系统性

在学案的设计中应当实现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针对知识设置“感知—深化—运用”的学习过程,这充分体现出了学案导学的系统性。学案导学不仅能应用在知识点的设计上,还可以应用在章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施工上。在教师的学案中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深化拓展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与学习规律相吻合,让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当教师设计复习学案时,应当侧重于知识的比较与总结,让散乱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需要挖掘不同章节、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4.灵活性

学案导学的灵活性非常显著,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固化学案导學的模式。导学是将学案作为基础,但是教学活动不应当受到学案模式的限制,要打破固定思维让学案应用更加灵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体系的扩充来完善学案,逐渐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借助辅助学案让导学更为合理。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质量低下的诱导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发展与拓展,甚至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固化,这就需要教师强化诱导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教师的诱导性教学要从问题与质疑开始,学生思路的发展受问题与情境的影响,面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改变硬性教学模式,让问题设置更具艺术性,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学案导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

正确的知识获取应当是主动的过程,作为学习者不应当是对信息的被动接受,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大多已经明确了教学目标,标注出教学重点,但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不够明确,大多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说明学案的设计不仅要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罗列出来,还需要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学习方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学习中。

2.注重学法指导

通过进行学法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具有更强的学习信心。学法指导是学案教学的特色所在,同时也是学案设计的重点内容,在学案中应当将学法指导单独罗列出来,将知识点作为基础设计合理的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法指导与教学内容、学生现有水平相符合。通过学习程序也就是学法的精心设计,能够将化学学习与学习方法相关联,做到知识与方法的同步学习。学法指导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要能够准确掌握化学的特点,还需要对化学学习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并具备将方法与知识一一对应的能力。在学案与教师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让教学与学习相互转换,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注重教材二次组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二次组编有利于对知识的重组,让教学更为系统。通常来说,二次组编教学内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根据教学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合并重组,实现教材的有效利用;第二,注重教学内容的阶梯性,减少学生学习中所要面临的知识跨度,帮助学生构建更好的知识系统性;第三,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保证学生具备充足的思考空间;第四,在教学内容的调整上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是学案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实践中实现突破。

4.注重专题训练

在学案中需要包含专题训练以实现学生重点知识的掌握,而题目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掌握量的多少。通常来说专题训练可分为四类:第一,即时训练,目的在于对某个知识点的强化,多用于课堂教学中;第二,巩固训练,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课后训练,多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存在;第三,强化训练,大多应用于章节学习后的巩固环节,有利于知识的整合;第四,挑战性练习,这部分练习大多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所设置,为进阶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学案专题训练与“题海战术”不同,不应将其作为加重学生负担的因素。

三、学案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于知识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预习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学案作为预习的基础,通过思考回答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本节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对教学重点有更好的把握,找出自己预习中存在的疑惑,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这样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课上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2. 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收集学生的预习情况,阅读学生的预习学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保证课堂教学重点明确,难点解答清晰。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基本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解决了部分问题,故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实现化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有重点的教学必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 应用于知识复习

复习是巩固知识、强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如果将众多学案进行整合就组成了高质量的复习资料。借助学案开展复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高中化学前后的关联性很强,面对某些化学现象需要很多知识点的联合才能对其进行解释,复习中学案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复习质量得到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组织有效性的提升,体现出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致性,充分保证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借助学案这一载体实现了教学方法与方案的展示,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对等性。在自学学案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清晰的了解,同时还能明确教学目标,做到了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将教法与学法紧密关联凸显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同时还让教学过程与结构得到优化,让教学节奏更加轻快愉悦,大幅节约了教学活动所需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苏志臣.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03).

[2]冯红旗.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误区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145.

[3]李红云.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

[4]晏霞.學案导学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7):20-21.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学案导学教学应用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