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实践:语文课堂的生命之源

2020-06-29杨燕闵欣

教育界·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杨燕 闵欣

【摘要】在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儿童教育中,儿童掌握的主要是书本知识,讲授和强调记诵是教育的基本方法。虽然如今部编版教材已经全面更新,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旧盛行。本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思考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如何变革课堂教学,创设开放、跨界、经验、体验、自主、挑战式的实践课堂教学形态,处理好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关系,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关键词】儿童实践;儿童生长;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一、现状分析:课堂教学与儿童实践的背离

教育一直提倡,让儿童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可是,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设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

笔者以语文为例,一周6-8课时。以一年级新编教材为例,汉语拼音15课,5个“认一认”,识字8篇,课文12篇,练习6个。一般情况下,每篇课文新授两课时,计算一下新课大概90课时,仅仅按部就班把课文教完就得12周左右。但那么多需要掌握的生字,相关的练习,什么时候完成?

中高年级,尤其是作文,在一课时里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又要让学生去写,基本是完成不了的。对于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之后讲评,学生修改了再抄写,有时候正好遇上社会实践、某些活动等,规定的课时压根满足不了教学所需。

这就导致对于大部分的课,老师惜时如金,练习册先讲了再做,因为让学生做了再讲评,错误太多,没时间给学生订正。每节课都有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哪有那么多时间等学生去实践去体会?让学生去探索实践,时间长而获取的知识信息不一定多,哪里有满堂灌来得有效率呢?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挤占其他时间吧!因此,老师们陷入教育的怪圈,一边抱怨孩子们越教越不爱动脑筋,孩子们缺少活动时间,一边拼命地灌呀,抄呀,做呀,以此来完成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儿童实践从何谈起?

当然,影响儿童实践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整个课堂的教学结构等。

二、辨析思考:课堂教学与儿童实践的关联

实践对于儿童来说重要吗?当然重要。知识来自实践,并最终应用于实践。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儿童实践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将儿童实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一种新的教育观,预示着一种新的育人模式正在发展。

毋庸置疑,教学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做”,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展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能力。只有通过他们主动去学习、去体验、去探索、去证实,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

其实对于这一点,几乎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赞同,然而面对当前有限的课时数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将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呢?

“重视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理解的实践教学不是以把学生带出校门、融入自然和社会为标准的,而是以学生的自主性为标准的,即凡是围绕着教学目的学生自主开展的活动都可称之为实践教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申报了《基于儿童實践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行为改善研究》的课题,大家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以实现儿童实践的“回归”。

三、寻找对策:教师课堂教学的变革探索

1.开放式课堂——海阔天空凭鱼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具有创新的生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自我封闭,过分关注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记得有一次,语文教研员来我校听课,并进行研讨交流。当时正值冬天,气温较低,但户外阳光灿烂,于是我们每位老师都拿了一把椅子在户外团团围坐开展交流,在温暖的阳光下大家都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何必一定要在会议室内正襟危坐呢?

由此,笔者进行了教学阵地转移的尝试。例如部编版三上《大自然的声音》,笔者带着学生到学校花坛,聆听风声,聆听树叶哗哗声,聆听鸟叫虫鸣;领着学生到操场上,一起静静地听其他班级同学上体育课时发出的嘈杂的声音,此时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写校园,那我们就把课堂搬到校园。我们的课堂还可以搬进博物馆,搬进工厂,不必每节课都坐在教室里。大自然、社会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处处皆学问。

2.体验式课堂——实践方能出真知

城里的孩子没有见过春种秋收,让他说说五谷的成长实在是难为他;农村的孩子没有去博物馆、乘飞机的经历,让他谈体会无从说起。因此,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人生的体验越多,成长越快。可是,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体验式教学主要集中于幼儿园时期,进入小学,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基本就是靠背诵文字资料。许多时候,百闻不如一见,再多的说教不如学生自己亲身体验。

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三》写观察日记,刚巧学校有老师亲戚家种植菌菇,我赶紧买来,抱着“大宝贝”走进教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菌菇种植活动。孩子们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柜子,看看菌菇发生了什么变化。孩子们兴奋地告诉我:“宝贝今天长出了雪白的柄,像白头发一样。”“像珊瑚!”“老师,它有点发黄了,这是为什么呀?”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自然有话可说。我又趁机布置学生自己回家培育大蒜、豆类等植物并进行观察,孩子们一个个兴致盎然,语言也极为丰富。

3.经验式课堂——为有源头活水来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基于持续增长的过程,儿童的兴趣、经验是教学的起点,通过儿童的体验和教师的指导可以实现经验的持续改造、发展。审视目前的教育现实,儿童的生活被学科世界所覆盖、所侵占,儿童的生活经验少而干瘪,对学科知识的记忆代替了儿童的体验和思考。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我们怎样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呢?

如部编版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爬山虎的脚》《桂花雨》等,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平时所看到的爬山虎、桂花,然后再将学生的语言跟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所感受到的描写出来的。再如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等,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戴眼镜的烦恼,学生有感而发,更加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在《父母的爱》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父母的做法,感受父母是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关爱自己的。来源于生活的感悟,学生讲起来也特别有滋有味。

4.自主式课堂——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可参考的教参、书籍数不胜数,儿童所了解的并不一定比教师少。怎样给自己减负,又能让学生得到锻炼,掌握知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既是一个特级教师,又是一个校长,工作忙碌,却从没让学生落下功课,这是为何呢?

我从检查落实预习开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在教学语文的第一课的时候,我尝试采取两种方式:1.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让学生尝试朗读生字词语,理清脉络,提出问题等,然后全班汇报式交流;2.培养小老师,选择能力较强的同学,给他们做好分工,每个人各司其职。孩子们从最初的讲得磕磕绊绊,一点都不自信到有模有样,谁说这不是一种进步呢?对于小老师们来说,要讲得好必须对课文进行深度的钻研。对于听的同学来说,他们是带着欣喜和挑刺的目光来审视小老师的,听得自然比平时认真,思考也一点都不含糊。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补充和适时的引导。

5.挑战式课堂——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活需要挑战,学习更需要挑战,才能带来改变与惊喜。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挑战。

例如,对于需要记忆背诵的段落,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背诵,然后立即举行“小小挑战赛”,看谁背的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长、比较难读或者比较优美的课文,教师可以尝试举行“朗读PK赛”,男女生分组,各派选手上台朗读,读错即换下一位选手。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比赛,学生听得比任何时候都专心,一心一意想要听出朗读者的错误,而这也考验了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心理素质以及对课文的熟练程度。有些孩子一上台,一句话还没读完就读错了,有些孩子为了朗读中能有优异的表现,不用老师提醒,早就利用课余时间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了。几次比赛后,从刚开始一篇课文,要用十多个人才能熟练读完,到一个人能一字不错地读完全文。这其中,养成了多少个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就不言而喻了。

四、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基于儿童实践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学生只需“带上一双耳朵,一双眼睛,一本教材,一本笔记本,一支铅笔或钢笔”,在教室里“静听讲书,抄写黑板上的文字,记录教师口头的讲解”。这样的教育“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验的机会,那终究不会切合人生,丝毫没有用处”。是的,教师只有不断改变观念,以儿童为本,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体验、去探索、去证实,用行引导学,才能真正培养富有个性,能思考、会创造的儿童。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我相信儿童真正的实践一定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变相的语文教学[M].叶圣陶集:第11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桃兰,以儿童生活为中心[J].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4):130-136.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