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实践”:促进小学生建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020-06-29沈燕飞

教育界·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正方体经验实践

沈燕飞

【摘要】新课标(2011年版)强调增加学生的基本经验,经验不能凭空而来,需要立足教材,以科研为抓手,拓宽多种渠道,玩转“实践”,实现从生活经历到数学经验的转化,从数学经验到数学素养的跨越。

【关键字】数学实践;基本经验;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获得那些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经验不可能凭空而来,为此新课标(2011年版)增加了“综合与实践”板块,教材中增设了“综合与实践”“探索与实践”“动手做”等内容,为学生经验建构铺设了很好的平台。然而,目前在一线教学中数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一、直面尴尬,分析原因

通过听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笔者从教师意愿、课堂落实、学生反馈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参与调查的是本校24个班级的数学教师及50名学生,调查情况如下表:

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实践很重要,认可数学实践在积累学生数学经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有独特的价值,但真正在课堂中落实实践的却很少。言行如此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标不明。有的老师认为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与平时教学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是创设活动情境,尝试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应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如果数学教育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而不是运用数学服务于未来发展的需要,那么即使在课堂上引入再多的“真实情境”,也只是借用这些情境的躯壳来“包裹”抽象的数学问题,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时间不够。数学实践的开展受到了学校课程设置的限制,教材中一至六年级的“综合与实践”每个主题都只有1个课时,四年级上册开始增设的“探索与实践”留的时间更少,一般包含在“整理与练习”的2个课时中,去掉整理回顾、夯实基础、拓展提升、评价反思环节,几乎没有时间留给原本需要大量时间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环节,很多时候就只能由教师讲授一带而过。而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增设的“动手做”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学生少了亲身实践,当然就难以收获真切的经验。

3.評价不易。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容易得到反馈,效果立竿见影,而基本经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常规的学业水平测试却难以考查。所以与主要教学内容联系不紧,或者与学业测试内容相关度不高的实践,往往被老师有选择地忽略了。

二、深度开发,寻求作为

针对上述种种原因,我校教师以数学实践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整合、拓宽渠道等多种手段进行深度探讨,旨在探寻有效开展数学实践的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探究实践模式,实现生活经历到数学经验转化

2016年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中就提到了“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尤其学生要乐学善学、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立项课题《基于儿童实践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行为改善研究》,课题组围绕“实践”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操作。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因此,我们从全面的理论学习入手,学文件精神,学“教学做合一”思想,学实践课程目标,并且写学习体会,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师明确实践的意义、目标,厘清数学实践的性质特点。其次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开展观摩研讨,使教师明确数学实践课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梳理序列,完善内容,探究模式。数学实践课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比较容易“基于儿童实践”开展研究。因此,我们梳理了苏教版教材中关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程内容,明晰课程主题,弄清编写意图,探究教学过程及建立实践研究的模式。例如,下表整理了苏教版一至六年级下册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程内容,为一段时间内的实践研究提供实施策略。

2.以 “教材内容”为蓝本,整合实践资源,实现课内探究与课外延展共生

(1)重组教材,探索中穿插教学,时间得到保障。由于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往往得不到保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用足教材,让学生充分经历过程性探究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六年级上册“长正方体”单元“探索与实践”中的问题:

该内容被安排在“长正方体”单元整理复习中,往往会被师生所忽略,或者老师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填一填就算完成了。我把它作为家庭作业安插到“认识长正方体”环节中,安排学生提前做长正方体框架,此时学生必然要翻阅书本,预习长正方体的特征,无论成功与否,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并且有了搭长正方体框架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充分感知长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然后,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交流,这样的穿插安排让实践有了时间的保障。

(2)开发习题,动手做体现层次,空间延伸。苏教版从一年级下册起就在每一册中安排了1~2个“动手做”环节,若是教师缺乏有效引导,仅仅布置学生回家照样子做一做,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突出真探究。教师不妨在指导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分层推进,列一列活动单或者探究单,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活动单,区分设置目标,让每位孩子能自得其乐。

3.以“智慧数学节”为渠道,注重实践评价,实现数学经验到数学素养跨越

评价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有效的考核评价才能发挥导向、激励作用,才能提高数学实践的效能。针对实践活动的特点,评价中既要考查学生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实践过程;既要体现学生个人成绩,又要重视小组合作成果。因此,我校利用一年一度的“智慧数学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将数学经验内化为数学素养。

新课标(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两年多来我们不断思考,持续实践,为学生基本经验的积累做足文章,将“实践”深入教师心中,将学科素养提升落实在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小学教学设计[J].山西: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2018(8).

[2]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师[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3).

[3]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J].江苏:江苏教育报刊总社,2019(4).

猜你喜欢

正方体经验实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经验
拼正方体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