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文要素 给予阅读支点“借助相关资料”学习语文

2020-06-29周素萍

教育界·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方法

周素萍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第24课《少年闰土》为课例,初步梳理“借助相关资料”学习语文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探索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语文要素;借助资料;教学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语文要素”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老师谈论的热点话题。“语文要素”是指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部编版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册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导读和习题设计中。

“语文要素”究竟要怎样落实?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六上第八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例作了以下分析。

一、立足学情的教学基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一方面是对五年级“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的延续和推进。另一方面由于鲁迅作品本身的思想高度和文学价值,鲁迅所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鲁迅本人的生活经历缺乏了解,当时的语文表达和现代的语文表达也有差异,因此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所以必须借助相关资料才能把课文读明白,这也是本单元提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一阅读目标的原因。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找资料的能力,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学生可以在预习时通过网络、媒体、图书馆、向人询问等途径初步了解课文;教学时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注释、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推荐的相关书籍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4篇课文,2篇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为了落实“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每一篇课文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

《少年闰土》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作为“走进鲁迅”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生可以从对鲁迅的认识了解着手,在此基础上走进鲁迅的文字,拉近自身与文本学习的时空距离。

《好的故事》在课后安排了一个学习提示: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这里对鲁迅的认识显然要比上一篇课文更进一步,这就需要学生借助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前的学习提示中要求: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鲁迅已有相当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搜集鲁迅逝世前后的文字、视频资料了解写作背景,阅读其他人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阅读鲁迅写的其他文章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有的人》课文前也有学习提示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前三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过阅读课文书、网络查找等渠道再次广泛阅读鲁迅的作品来增进对鲁迅的了解,体会鲁迅精神。

三、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

笔者以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为课例,初步梳理了“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个语文要素的具体教学方法。

1.预习,借助作家资料,培养学习习惯

本单元是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的,在单元导读中,有一段介绍鲁迅的资料,资料内容从鲁迅个人信息、主要文学作品、地位、影响几个方面做了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单元导读文字资料,提取初识鲁迅的信息并交流。

看完单元导读资料后,出示:

预习任务:我通过_____(方法)搜集资料,了解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预习课文。通过学生交流,初步梳理借助资料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学习语文的习惯。

2.字词,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鲁迅文章的语言半文半白且带有浓浓的绍兴地域特色,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

(1)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词语,如“项带銀圈”中的“带”,注释中就写道:“现在写作‘戴。本文有的字与现在不同,除了‘带,还有‘的‘他‘阿等。”

(2)学生还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词语,如“忙月”这个词语学生很陌生,课文中就给了相应的解释说明: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较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

此外,文中的“小毡帽”和“银项圈”都带有绍兴地域特色,可进行课外资料补充介绍:“小毡帽”是当时绍兴一带农村孩子的常见打扮;给孩子戴“银项圈”是当地的风俗,人们以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孩子就能健康长命,由此可见父母对闰土的疼爱。

3.阅读,借助课文插图,把握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少年闰土月下看瓜刺猹的图片,这是文本的第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作者抓住天空、圆月、西瓜等景物的不同色彩,呈现了一幅回忆中美好的画面。明丽的色彩为将要叙述的事件铺设背景,营造了一种轻灵、欢悦的氛围,同时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其对少年闰土的难忘和怀念。借助文中的插图,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这样的颜色搭配以及少年闰土敏捷的身手、干练的形象,从而感知少年闰土机智勇敢的特点。

另一幅是少年闰土在给“我”讲新鲜事的图片,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形象,图文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少年闰土那种淳朴健康的人物特点。另一方面直观地再现了少年闰土在给“我”绘声绘色地讲新鲜事,“我”听得是那么的入迷的情景,学生可以结合图文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深刻地体会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聪明能干、英武不凡的人物特点。

4.拓展,借助其他资料,推进课外延伸

《少年闰土》是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文中的少年闰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补充《故乡》中节选的“再见闰土”的片段,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重点对比两篇文章中对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

阅读任务一:绘制表格,对比阅读,找出两次描写的异同点,品味人物形象发生的变化。

课后,布置学习任务。

阅读任务二: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觉得是什么导致闰土三十年后发生如此大变化?

阅读《少年闰土》才仅仅阅读了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段,走进鲁迅,还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阅读更多鲁迅的其他作品,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与崇高品格;通过各种途径,借助丰富的资料,加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感悟;鼓励学生以“推荐好书”“鲁迅主题手抄报”等形式,介绍与鲁迅相关文学作品……由此既达成了人文主题教学从初识鲁迅到“走进鲁迅”,又相继渗透了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用心良苦,语文要素在课堂上的有效落实任重而道远,教师们需且教且思,且学且用!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