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自迩集》看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语言特征

2020-06-29罗雅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

罗雅丹

摘  要:本文重点考察19世纪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中的反复问句,通过对分类,总结和描写其语言特征。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主要类型有VP+Neg和VP+Neg+VP,后者使用频率远大于前者;两种类型细分下来有六种形式,最主要的是“VP没有”和“V不V”,分别用于已然体和未然体提问。

关键词:反复问句;清末北京话;语言特征

1.研究清末北京话的意义

清末民初是汉语经历巨大的发展变化的时期,是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蒋绍愚 2019);北京话从明清起至今在汉语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又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是汉语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清末北京话对于研究汉语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于清末民初北京话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以《语言自迩集》为研究对象,通过汇总教材中的反复问句例句进行再分类,描写反复问句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以此总结出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语言特征。

2.《语言自迩集》及相关研究

《语言自迩集》是19世纪英国人威妥玛编写的一部供外国人学习的汉语教材,不仅在国内使用,而且远播海外如英、美等地,还成为日本一些汉语教材如《亚细亚言语集支那 官话部》、《清语阶梯语言自迩集》的底本,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书总共分为八章,前有凡例、序言,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广泛,如待客、宴请、与朋友游玩等,多用口语,反映清末北京话的样貌的同时展现了北京风俗,是研究清末北京话的重要材料。

国内对《语言自迩集》的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宋桔2013),以往来看,其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三种:(1)将其作为一种教材,对汉语教学或汉语教材的编写及出版进行考察;(2)着重对其词汇、语音或文化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3)以本书为参考,对清末北京话整体进行考察。其中,张丹星(2013)在《清末民初北京话的选择问句》一文中,将《语言自迩集》和其他文献一起作为考察对象,对清末北京话的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描写和讨论,认为清末民初北京话反复问句共有四类“AB-Neg-AB”,“A-Neg-AB”,“AB-Neg-A”,“AB-Neg”。反复问句是历史久远的问句形式,又称正反问句,是从一件事的正反两方面发问,要求作出 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其标准有两条(张丹星 2013)“必须出现两个可供选择的不确定性语段;这两个不确定性语段必须是同一个词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叠用。”本文希望通过对《语言自迩集》中反复问句的再次搜集和描写,总结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基本特征。

据张卫东翻译版序言:1886年的第二版,是目前能见到的惟一的本子,“从第二版序言推知,也是最好的本子”所以本文主要参照1986年第二版的《语言自迩集》。其中反复问句集中出现在在第三章散语章、第四章问答章、第五章谈论篇、第六章秀才求婚(或曰践约传),第八章词类章有少量分布。

3.《语言自迩集》中的反复问句

总体上看,《语言自迩集》中反复问句主要有两种类型,即“V-Neg”和“VP-Neg-VP”。

3.1“VP+Neg”式反复问句

这一类型中,“VP”是谓词性成分;“Neg”是否定词,主要为“不”“没有”。“VP+Neg”形式的反复问句在《语言自迩集》中总共出现32例,其中“VP没有”出现频率远大于“VP不”。

3.1.1“VP不”

在《语言自迩集》中,“VP不”仅有一例,用于未然体提问:

(1)[长者]还教你们写清字楷书不啊? (《语言自迩集·第五章·谈论篇百章之五》)

“不”作为否定副词的反复问句历史悠久,先秦铭文中仅有一例,直到春秋,秦代,到汉代使用例子已较多,此后一直存在。在《语言自迩集》中仅有一例,不是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主要用法,可能是语言中的一种存古现象。

3.1.2“VP没有”

“VP没有”是这一类型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有31例,占“VP+Neg”类型的96.88%。带时体标记是其主要特点,其中带“了”的例子有21例,带“过”的例子5例。

带“了”的如:

(2)[少年]兄台,你纳看我射箭,比从前出息了没有?若有不是的地方儿,请拨正拨正。(《语言自迩集·第五章·谈论篇百篇之十》)

(3)主仆二人住下之後,过了几天,张生见个小姑娘带著小孩子出来问法本:给崔大人念经的事定了日子没有?法本说:日子是定了本月十五。(《语言自迩集·第六章·秀才求婚·第十一段》)

以上三句,在否定副词“没有”前都出现“了”字,表示说话人要问的这件事直到现在有没有发生。

带“过”的如:

(4)你办过那个文书没有? (《语言自迩集·第八章·词章 类·动词的情态、时态和语态修饰》)

(5)我没问你的时候儿,你看见过没有呢?(《语言自迩集·第八章·词章 类·动词的情态、时态和语态修饰》)

表示说话人要问的这件事在过去是否发生。

有兩例没有时体标记,(6)李家那个小千金长得多么好看!你瞧见没有?(《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练习十八答案》)

(7)你吊丧去来没有?(《语言自迩集·第五章·谈论篇百章之七十六》 )

但(6)句中的,“瞧见”包括了动作“瞧”完成的结果“见到”;(7)中的“去(回)来”,“(回)来”也是动作完成的结果,虽没有时体标记,但暗含了动作发生的结果。

“VP没有”形式的反复问句多用于对已发生的事进行提问,大多情况带有时体标记,用于已然体提问。从出现频率上看,是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之一。

3.2“VP+Neg+VP”式反复问句

“VP+Neg+VP”型反复问句,VP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还可以是短语,成分复杂,表现形式更多。不同形式间的差异表现为“Neg”前后对“VP”的省略:吕叔湘指出,总的原则是:如果谓语很短,只有一个格式(你去不去?),稍微长点就要省去后一部分,只反复前一部分。全部反复然也可以,不免显得繁重。“Neg”否定副词主要是“不”“没有”。具体来说有四类,“V-不-V”,“VO-不-V”,“VO-没-V”,“V-没-V”。其中“V-不-V”最多,“VO-不-V”和“VO-没-V”次之,“V-没-V”最少。

3.2.1“V-不-V”

“V不V”的形式在《语言自迩集》中所见最多,总共有99例,占这一类型的69.23%。V既可以是双音节词,也可以是单音节词:

当V为动词时,如:

(8)那秃子说:这是甚么话,拏酒灌他看他喝不喝?(《语言自迩集·第六章·秀才求婚·第五段》)

(9)十分里看了有七八分。明白不明白?有几分不大明白,也有几个字不认得。(《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之六》)

例(8)“喝”为单音节动词;例(9)“明白不明白”为双音节动词。

当V为形容词时,情况同上,

(10)今年棉花多不多?少是不少,可没有去年那么多。(《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练习十二》)

(11)你瞧那一疋红纱颜色儿光润不光润?怎么是光润呢? (《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练习二十八》)

例(10)为单音节形容词,例(11)为双音节形容词。

第三类是“V得不V得”,

(12)他们令侄您纳认得不认得?(《语言自迩集·第四章·问答章之七》)

(13)我听见说你学官话呢,你懂得不懂得?我不大懂,念的日子不多。(《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练习六》)对某人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进行询问,多用于未然体提问。

“V不V”的形式出现在句末,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语义指向主句内成分,通常与其构成主谓关系,用于询问某物性质。如:

(14)[长者]今年,那儿的庄稼好不好?(《语言自迩集·第五章·谈论篇百章之三十二》 )

(15)他卖的东西好不好?不很好。(《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练习二答案》)

以上两个例句中“V不V”的形都是“好不好”,分别指向主句内的“庄稼”和“东西”,且与二者构成主谓关系。

还有一种是跟在一个完整句子後,用于询问某人整个事件对错或征求某个事件同意。最常见的是 “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

(16)我明儿晌午来,好不好?(《语言自迩集·第八章·词章 类·动词的情态、时态和语态修饰》)

(17)你等我回来,行不行?《语言自迩集·第八章·词章 类·动词的情态、时态和语态修饰》)

(18)大家为钱争闹,後来有个报了官的,是不是?(《语言自迩集·第五章·问答章之六》)

这三句中的“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都不是单纯指向句内的“我”“你”“大家”而是指向“我晌午来”“你等我回来”“大家为钱争闹,後来有个报了官”这些事件,即询问目标不是句中的某个成分,而是说话人的谈话对象,因此这些“V-不-V”的结构不与句子成分构成主谓关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有时在附加问的前面也会直接点出说话的谈话对象,如:

(19)有五个。我要买好些东西,你卖不卖?你要甚么东西?(《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练习二答案》)

或者加入插入语,如“你说”:

(20)到那儿,就找个树林子,在青草地里坐着又凉快,又没土。你说好不好?(《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练习二十六》)

“V-不-V”常用于清末北京话的未然体反复问句,两种用法在《语言自迩集》中分别占44.44%和百分之57.56%,附加问的形式比用于其他的情况所占比例高,通常用于询问对错或者征求同意。

3.2.2“VO-不-V”

“VO-不-V”总共有23例,这种形式的反复问句都用于未然体,占整个“VP+Neg+VP”类型的16.08%。

其中动词V可以是表示行为的,也可以是表示判断的,如:

(21)你去给我买一个小鸡子三四个鸡子儿。还要牛奶不要?牛奶便宜,我就要几斤。(《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十四》)“要”是行为动词;

(22)既到了门口儿,怎么又回去了呢?想必是我们家里的人们,说我没在家,你恼咯,是这个缘故不是啊?我若不说出缘故来,你怎么知道呢? (《语言自迩集·第五章·谈论篇百章之二十一》)“是”是判断动词。这种“V(是)O不是”的格式有9句,占“VO不V”形式总数的40.10%,通常用“是”或“不是”回答。

当“v得”作“V”,在反复问句中,“得”有时出现在反复部分,有时省去,如:(23)他那个人懂得官话不懂?我听见人说他不懂得。(《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六》)

(24)我听见人说他不懂得。他认得字不认得?字还认得,认过四五千字。(《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六》)在“V不V”中也有相关例子,但反復部分都是“V得不V得”的完整形式。目前在书中只发现一例否定副词後的 反复部分有省略,即例(23),推测是V为双音节时,反复部分完整与否与O是单音节或双音节有关。

(25)原来这屋里蚊子多,张生儘 自抓痒痒儿,整夜不能睡,此刻斜靠着炕桌子打纯儿,忽然看见琴桌儿上盘子里有买下的桃,倒很好,就问红娘:你们姑娘爱喫 桃不爱喫 ?烦你拏几个去回敬他罢。(《语言自迩集·第六章·秀才求婚·第二十六段》)在这个例句中,虽然表面上看是两个动词连用,但实际上,“爱”是反复问句中的“V”,“喫 桃”整个“vo”作为“O”,在句中用“V+v”进行反复。在书中仅此一例。

“VO-不-V”形式中,比较有特点的是“O”的形式:“O”既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谓词性的。

如:(26)四声你会分不会?都会分。(《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六》)

(27)可恶!知道那个车是谁的不知道?(《语言自迩集·第四章·问答章之七》)

(28)你会针线不会?我不会。(《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十二》)

(29)就是,你今儿个来意实在是因为这个不是? (《语言自迩集·第四章·问答章之四》)

例(26)中“会分不会”中“O”的是动词“分”是谓词性的;例(27)中,做“O”的是“那个车是谁的”,是个完整的句子;(28)中,“O”则是名词“针线”,是名词性的;(29)中的“O”是代词“这个”,也是名词性的。

3.2.3“VO-没-V”

“VO-没-V”总共17例,这一形式的“V”一般是“有”,即整个格式常为“有O没有”,基本都用于未然体,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用于存现式,是主要形式,在17例中有16例。

(30)我们的商民也有上那儿去的没有?(《语言自迩集·第四章·问答章之一》)

(31)走到十字街兒,见有几座药铺,忽想起旧病来了,进铺子问:这里有常山没有?(《语言自迩集·第六章·秀才求婚·第二十八段》)

都是用于询问有没有某物,“VO-没-V”中“O”通常是名词如“有常山没有”,有时也是名词性短语,如“上那儿去的”是“VP的”的形式。

只有一例不是用于存现式,表示一种比较。如下:

你告诉我,他那个人的口音,有你的好没有?我的口音不大甚么 好,他认得的字比我认得的多。(《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之五》)

3.2.4“V-没-V”

“V-没-V”只有4例,有3例都有时体标记,

(32)我叫你买的那茶碗,你买了没买?《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之七》

(33)你给了没给呢?(《语言自迩集·第四章·问答章之二》)

(34)这个字你瞧过没瞧过?瞧过了。(《语言自迩集·第三章·散语章之五》)

可见其较多用于已然体,询问过去某事有没有发生过,且所用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如例句中所举“买”“给”“瞧”。

仅有1例是附加问的形式出现,属于未然体提问,询问某物是否存在。

(35)听见说还有过河的地方儿,有没有?(《语言自迩集·第四章·问答章之八》)

4.从《语言自迩集》看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语言特征

反复问句

根据对《语言自迩集》中反复问句的描写和分析,大致可以得出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特征:清末北京话的主要类型有VP+Neg和VP+Neg+VP两种,前者的具体形式少于后者;最主要的形式是“VP没有”和“V不V”,分别用于已然体和未然体提问:“V没有”用于已然体提问,V后一般带时体标记或V本身是动结短语;“V不V”,多用于未然体提问,否定副词前后成分灵活性较大,作为附加问的形式征询肯否也很常见。

此外,用于未然体的还有“VP不”、“VO-不-V”、“VO-没-V”;“VP不”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清末使用频率较少,可能是一种存古现象;“VO不V”中V的成分和O的成分都比较灵活;“VO-没-V”多用于未然体存现式,常见搭配“有没有”,询问某物是否存在。

“V没V”可用于已然体提问,一般带有时体标记;也可以用于未然体提问,出现形式为附加句,但总的来说,这种反复句出现频率不高。

5.结语

清末是汉语经历巨大发展的时期,《语言自迩集》是重要的对外汉语教材,所用语言口语化明显,对于研究清末北京话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语言自迩集》中的反复问句的分类和描写,总结出清末反复问句的两种类型和六种基本形式,用于已然体和未然体的分别有两种和四种;“V不V”和“VP没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式;其中,附加问也是反复问句的普遍存在形式,像“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用法广泛;存现式反复问句主要是“VO-没-V”。

总的来说,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类型及具体形式已经与现代汉语十分相似,不过在省略形式上不如现代汉语灵活,尚未发现“A-Neg-AB”、“AB-Neg-A”的形式,还是以完整形式反复为主。

参考文献:

[1]蒋绍愚.北京话和普通话[J].语言战略研究,2019(6):1-3.

[2]宋桔.《语言自迩集》诸版本及其双语同时语料价值[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 (1).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185.

[4]张丹星.清末民初北京话的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3.

[5]李书超.汉语反复问句历时研究[D].湖北:武汉大学,2013.

[6]吕叔湘.疑问 否定 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
试论基于当今语境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从北方方言浅析老舍《火车集》语言特征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
当代中国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与色彩表现研究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莱尔《老年的浪漫》英译本语言浅析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纺织品对外贸易商务电子邮件语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