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英谚语的异同点

2020-06-29原豆豆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文化差异

原豆豆

摘  要:谚语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也能反映国家间的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系统中都会有谚语的存在。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的谚语,揭示其在句法结构、衍生功能、语义层面三个方面的共同点,同时也指出中英谚语由于国家间的地理位置、信仰价值观、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不同也存在着不同点,旨在促进学习者深入理解中英谚语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

关键词:中英谚语;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一、谚语的概述

谚语的释义有很多,不同的工具书有不同的解释。《辞海》: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简练通俗而又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斗争的经验,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1]英语当中的谚语用“proverb”来充当。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释义:一些众所周知的、给予民众教育意义和真理意义的短语或者句子。[2]中英对谚语的释义虽有所不同,但却反映了一个事实:谚语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总结而得,给予我们丰富的教育和启示意义。中英两种语言虽然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但是谚语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这两种语言当中,并且可以从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中英谚语的相同点

中英谚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种类繁多,包括:农业类、哲理类、修身类等多个方面。其相同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法结构

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符号不同,但在符号的组合从句法结构的层面看可以分成简单句和复杂句。单句汉语有:“智慧能把重担子变轻”;“大雪不寒明年旱”;“明人不做暗事”;“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等。英语则为:“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ity”;“A bad thing never dies”等。諺语中也存在复句,但数量较少,尤以常见的并列、转折、递进的关系为主。比如彭光谦先生的《英语谚语》:全书一共是156页,英语谚语一共为1767条,其中有1522条为单句形式,剩下的245条则采用复句形式,如下表所示

(二)衍生功能

中英谚语符号组成不同,但“言外之意”却具备相同之处。谚语的寓意功能:“人比人,气死人。”寓示我们不要想着和别人进行比较。再有“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慢慢来,不可急躁。除了寓意功能之外,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功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启示我们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割稻要轻,打稻要稳,翻稻要勤”,启示我们在进行农业耕作的时候注意的准则和规律。英语中谚语也具有这样的启示功能。比如“Detractions pursues the great”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切勿张扬。“The devil knows many things because he is old”启示我们要多听取老人的经验或者意见等。

(三)语义共通

汉语和英语的符号表达各有特点,但是在深层次的语义方面确有相通之处。比如:“Do not hallo till you are out of the wood”这与汉语中“不要高兴得太早”语义上是一致的。“Do not have the cloak to make when it begins to rain”对应的是汉语中的“未雨绸缪”; “All shall be well ,Jack shall have Jill”对应的则是汉语当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等。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生产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由于中英谚语在分类、表面结构、深层语义上这些相似之处,使得谚语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了共识,缩短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然而谚语作为文字文化的代表,其自身也具备鲜明的独特性。

三、中英谚语的不同点

谚语是民族文化体现的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来源不同

中英谚语不同的一个原因是来源有差别。汉语的谚语大多数源于诸子百家和历史文化经典,比如“说曹操,曹操到”、“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而英语谚语的来源大多与《圣经》和古希腊古罗马故事有关。比如“Bring owls to Athens”;“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Forbidden fruit is sweet”,还有最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的木马屠城故事演化出来的谚语“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 gifts”。

(二)信仰不同

英美国家大部分的人信奉基督教,所以在英文谚语里可以看到许多关于God、church、heaven的谚语,比如:“god bless you”、“All are not stains that go to church”、 “Man propose ,God dispose”等。而在中国,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由于“三教合一”的潮流的涌现,产生了有关儒释道三教的谚语,如佛教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道教“饶人不是痴,过后讨便宜”、“洞中方千日,世上几千年”等。儒教强调仁义的“好仁者,无以尚之”、“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等;强调宽容的“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荫”、“大肚能容天下不平之事”;强调礼仪秩序的“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强调忠诚孝道的 “子以孝尽其为子之道”等。

(三)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中英谚语的不同还表现在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关于农业的谚语数量较多,比如“牛马年,好种田”、“丰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等;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尤其英国海洋业比较发达,因此,海与谚语的关系密不可分的。比如“Fame like a river is narrowest at its source and broadest afar off”、“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Gut no fish till you get them”等。

(四)同时段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谚语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英国早在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入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时代,以雇佣关系为纽带的工厂制度在短时间内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的地位抬高了很多,产生了很多关于时间的谚语,如“Idleness is the mother of all the evil”、“Time is money”、“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Money governs the word”等谚语,而在中国的同时代的发展阶段中,由于机器生产还未遍布中国,农业依旧占据主流地位,所以反映到谚语当中依旧是农谚居多。

(五)文化风俗不同

风俗习惯是人们约定俗成在特定文化区域内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由于各地风俗的不同,那么谚语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汉语有“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端午不带艾,死去变妖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英语谚语则包括:“Christmas comes but once a year”、“Wishing you a white Christmas”、“Love and cough cant be hid”等。对待动物的看法,中英谚语表现不尽相同,以动物“狗”为例,“狗”在中国的谚语当中大多是以反面的形象存在。如:“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而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大多数的人们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普通生活和行为。如:“Dog does not eat dog”、“The dogs bark, but the caravan goes on.”、“Every dog has his day.”、“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There are three faithful friends: an old wife, an old dog and ready money.”、Love me love my dog等。

(六)价值观不同

中英谚语的不同也表现为价值观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群体意识、团队意识,这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则强调的是个体意识,重视个体独立、隐私和自力更生、创新精神。比如:“Every me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future”、“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every tub must stand on its own bottom”等。

四、结语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谚语表达,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方式,中英谚语的不同恰恰反映了民族间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独特的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英谚语的异同点可以得知中英谚语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西方国家背后的文化的不同,明确中英谚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注释:

[1]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9.9.

[2]A.S.Hornby(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6.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彭光潜.英语谚语[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1981.

[3]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张小玲.中英谚语语义的对比与研究[J].湖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5]王凤华.从文化角度对比中英谚语[J].河南: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8.

[6]李晓英.中英谚语对比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J].内蒙古:语文学刊,2011.3.

[7]孙红岩.概念整合理论下中英谚语对比研究[J].河南: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6.1.

[8]任玉君.中英谚语异同点的对比研究[J].安徽:巢湖学院院报,2018.5.

[9]唐卫红.中英谚语中的中西方价值观透视[J].湖北:湖北经济学院院报,2007.11.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文化差异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