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留守儿童成为“代理父母”

2020-06-29谢际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莉代理小时候

谢际春

那些留守在老人身边,需要经常照顾他们,或者需要照顾患病家人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爸爸妈妈又该注意些什么?

几年前央视曾经举办过一个评选全国最佳少年的节目,其中有一个留守少年收获了众多的赞誉、掌声和感动,获得了“少年英雄”的称号。他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父母都在外打工,和其他留守儿童相比,他更辛苦,更让人心疼。

小小年纪的他从懂事起不但要照顾自己,还要肩负起照顾年老体弱、生病在床的奶奶的责任。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给奶奶喂饭,给家里仅有的牛羊备好草料,然后自己扒拉几口饭,再走上好几里地去上学。

人们只看到和赞叹这位小小少年外表的坚强和阳光,却没有人真正深入地去了解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更没有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缺失。

像这样被留守在家里,还要照顾老人、病人的孩子并不是个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虽然自己是孩子,却在一定程度的事实上,成为“代理父母”。

代理父母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孩子们自己照顾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

第二个方面,他们代理了自己父母的责任,照顾家里的病人;

第三个方面,他们照顾老人,成为老人的“父母”。

当我们撇开少年英雄的光环,看到上面他们要代理的三个方面的责任,然后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看,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背负着不应属于他们的沉重。

这些成为“代理父母”的少男少女,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普通小孩本应拥有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比如快乐、天真烂漫、童真、童趣以及安全、依恋,他们大多过早地跨越式地从孩子成为大人,迫不得已成为懂事、成熟、孝顺、认真、负责的好孩子。

對于这些孩子坚强的表扬和肯定有激励的作用,所以他们有的会努力拼搏、奋斗成功,可同时他们大都压抑了,或者说没有机会发展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委屈、不平、愤怒和渴望。外界越多表扬、赞誉,只会越发强化孩子的懂事,甚至渐渐地,家人、外界对他们的付出和懂事习以为常,仿佛他们生下来就是大人。

我有个来访者小莉(化名)就有过类似的成长经历。她很小的时候,被留守在家里,稍微大点儿就开始负责家里的老人和弟弟的吃喝,小小个子的她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灶台,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挥得动锅铲。有一次,她好不容易做好晚饭刚坐下来准备吃,爷爷却大声责怪她:“吃什么吃,早上不是跟你说你爸今天回来,为什么没做他的饭?”

一个才七八岁的孩子,还没有能力想到将早上听到的爸爸回家的消息和晚饭要多加一个人的事联系在一起,同样她也没有能力为自己争辩,她只能认同爷爷的话转而怪罪自己。

直到她30多岁时,讲起这段经历还很平静,倒是作为咨询师的我为她鸣不平,我问她:“你的小孩要是给你做了顿饭,你会怎样?”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会把我乐坏了,我肯定使劲夸她。”

“可小时候的你天天做饭,得到的是什么待遇?”

她沉默不语。

她一直活得像一个钢铁侠,家里的事大包大揽,习惯性地照顾每一个人,从不觉得累,觉得做什么都应该,她没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好的、坏的统统没有,生活中只有“责任、义务、应该”等字眼,直到她罹患癌症。

我是偶然、震惊地发现她居然不知道什么叫高兴。有一天,她乐呵呵地说女儿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自然地回应,那你一定很高兴吧。孰知她说,她不知道高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只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本应该完成的、帮助孩子的事情而已。

原来,她的“乐和”只是适应社会的面具,她表面上总是笑脸迎人,但内心却是连高兴、快乐、爱是什么滋味都完全体会不到的人。

类似的事情和过程不断重复,我们一起努力了很长时间,来帮助她和自己的身体、感受、情绪建立联结,去滋养、爱和重新抚育她内心的小孩。

像小莉这样做“代理父母”的孩子,由于小时候被要求惯了,他们特别容易发展成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不断地委屈自我、牺牲自我、过度付出(但他们往往自己感觉不到,直到某天撑不下去),他们用这种方式获得家人、外界的肯定、好评和爱,以及维系人际关系。

他们压抑、隐藏自己的情绪,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迎合家人和他人,为此他们常常不知不觉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例如身体的健康。可当他们长大后在人际间这么做的时候,其他人未必领情或喜欢“不真实的好人”,反而觉得他们与人有距离感,不易亲近。

他们不敢做也没发展出真实的自己,好像没有自我、过分懂事的背后常是自卑,是没有得到过爱的匮乏和不配得到爱的卑微。他们不敢向父母、他人提要求,也常常不敢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

他们的“道德感”很强,容易受到内疚和自责的折磨,可仔细研究会发现,他们的道德感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爱和良知,而是来自小时候外在评价和被严格要求后产生的机械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铁链,是在强迫性地遵守外在规则。

我们不希望留守儿童变成小莉这样饱受创伤的孩子,这就要求父母尽可能不要将孩子留守,实在不得已要留守的情况下,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定至少要有一个健康的长辈或亲戚照顾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代理父母”。

我们赞叹“少年英雄”生命和意志的坚韧,但更要看到其背后不得已的艰苦和辛酸,以及很多被淹没和压垮了的孩子。

希望只要有一线机会,父母都不要以“少年英雄”当模板来对待、要求自己的孩子。

2. 根据依恋理论,父母特别是妈妈,不要在孩子3岁前长时间离开,要和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祖父母辈至少要能够部分补充、弥补,能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而不只是吃饱穿暖。

3. 父母不能因为在外打工挣钱而放弃、遗忘、顾不上关爱自己的孩子,电话、视频虽然比不上陪伴在身边,但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孩子就只能自己成为照顾自己的父母,这种缺憾日后往往很难弥补,造成的创伤很难疗愈。

4.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爱,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尤其在孩子的小时候,不能以爱来威胁、勒索和绑架,当孩子发现必须表现得优秀、听话或者懂事,比如去照顾他人才能获得父母(祖父母)一点儿关注的回报时,他就可能会逐渐养成察言观色、小心翼翼迎合或撒谎的模式,而没有机会发展出自信、安全的真我。

5. 在外打工的父母不容易,往往希望孩子早懂事,但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没有体验过童真快乐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找到这种珍贵的感觉。

因此,孩子懂事固然好,但切不可过度要求和强化,不要让孩子过早成为小大人,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当孩子,可以撒欢,可以和父母撒娇。

猜你喜欢

小莉代理小时候
青春期里的“真相”
回到小时候
果然什么东西都是小时候最可爱啊
1号异星球餐馆·不可思议的代理老板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有“很”不写“很”
《航空模型》团体代理招募
澳航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船期表
小时候听的
最不能撞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