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大前程》中的图形-背景认知解读

2020-06-29赵成露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远大前程认知背景

赵成露

摘  要:《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主人公皮普出生贫穷,在遇见逃犯马格威奇、郝薇香小姐、艾丝黛拉之后,皮普的内心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的“本我”发展到“非本我”,再到最后的回归“自我”,其内心认知领域随之改变,认知的“背景”和“图形”交替变换着。

关键词:《远大前程》;图形;背景;认知

一、引言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英国是著名小说家,在文学界享有盛誉。由于债务原因,狄更斯一家不得不迁入负债者监狱。早年狄更斯生活困窘,也未上过学,但早年的生活经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二、远大前程情节

《远大前程》这一作品由查尔斯·狄更斯是其晚期作品,创作背景正值其生活及感情出现危机之际,这一时期狄更斯年龄不断增长,社会的阴暗面也逐渐被狄更斯所接触到,其抑郁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使他原有作品的乐观基调大大缩减,更多的则是对社会阴暗及人情世故的写照。[2]

小说故事情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主人公皮普童年遭遇,皮普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世界则非常丰盈。皮普从家里偷东西帮助流放犯马格威奇。后来遇见了富家小姐郝薇香,皮普逐渐对自身的贫困出生感到自卑。但之后他受到匿名人资助到伦敦接受教育。[3]

第二部分则主要叙述皮普接受教育的经历。上层社会堕落的日子使皮普逐渐迷失自我,朴实的皮普早已改变,但他却以为是郝薇香小姐在资助他。然而真正的资助人却让皮普感到诧异。[3]

第三部分记叙了皮普保护流放犯马格威奇的经历。马格威奇最终被捕,但最后皮普回归了人性之美,深刻明白了友情和亲情的难能可贵。[2]

三、文献综述

《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其研究成果也是成果颇多。

从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郑丽(2016)从叙事视角的聚焦主人公不断成熟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走向;从“惩恶扬善”的叙事结构体现小说人物的人性;从角色转化的相互作用体现小说故事情节。[4]温晓芳(2017)对《远大前程》所具有的叙事特征和主题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如何在欣赏故事特征及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作品的主题。[7]

从修辞学角度进行分析:刘慧姝(2012)对《远大前程》英文原著及其简写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原著及其简写本在语气隐喻使用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3]李丹倩(2017)对《远大前程》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交际修辞的角度探讨了小说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进而分析了修辞格在小说中的运用。[7]

从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郑飞(2012)对狄更斯的名作《远大前程》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马格维奇从逃亡到最终被捕的过程中自我救赎的历程,进而探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对传统主流价值和男权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承。[2]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远大前程》的研究主要从叙述角度、修辞角度、人物进行特定分析。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进行分析。

四、图形-背景理论

张凤娟(2007)Talmy(1978)将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根据图形-背景理论知道,一个事物在被认知的过程中被分为优势和次优势,即图形和背景。图形是包含于背景之中但又突显于背景的成分,在认知中占优势,成为注意的焦点。而背景相对于图形来说在认知中不占优势,突显程度较低,可作为认知的参照点。[9]

总的来说,“背景”作为认知领域中的认知出发点,也就是人们认知的一个基本点,[11]“图形”则是在这一“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两者具有相似性,“背景”的认知领域更大,而“圖形”的话则相对比较具体。[10]

五、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文章进行的分析

(一)童年遭遇不幸的皮普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世界则非常丰盈。但是自从在认识郝薇香小姐之后,皮普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皮普在遇见郝薇香小姐之前,在其认知领域中,则是以自己的家庭出生环境作为“背景”,在此“背景”之下,将自己作为其认知领域中的“图形”,因为其内心认为自己与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童年所拥有的那份纯真,对于自己的出身并未感到有所排斥。

(二)郝薇香小姐早年感情遭遇不幸,她痛恨所有男人,她企图用美丽的艾斯黛拉报复男人。皮普被其美貌所吸引,但郝薇香小姐却教唆艾斯黛拉对皮普进行嘲讽。皮普意识到了自己的卑微出生,为此感到极度自卑,回家后皮普精神世界则充满着对于周围一切事物的痛恨,即使在面对善良淳朴的姐夫时。皮普心态的转变,不仅是由于郝薇香和艾丝黛拉的刺激,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社会功利主义的盛行。

皮普在遇见郝薇香小姐之后其内心发生转变,在进入郝薇香小姐的住宅以及遇见艾丝黛拉后,其内心的认知方式出现了不同。在此之前皮普将其出生环境作为“背景”,认为自己与其有相似性。而之后皮普内心则将郝薇香小姐优越的生活环境作为自己认知领域中的“背景”,因此内心想要达到期盼的生活环境,以此来达到同郝薇香小姐生活环境的相似性,成为自己认知领域中所期盼的那个“图形”,在此条件下,皮普内心逐渐产生了自卑感,变得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厌恶。另外,当时英国的中产阶级虽从名义上讲是金钱的奴隶,这也成为了皮普认知领域中的一种“背景”,并以此为参照点,力求追寻并和这一认知“背景”达到平衡。

对于艾丝黛拉来说,其认知领域则将自己的优越生活环境作为“背景”,因此在面对皮普的时候,认为皮普和自己不处于同一“背景”之下,皮普缺少和自己的相似性,因此其内心对皮普产生了排斥感,对皮普进行了嘲讽。

对于郝薇香小姐来说,她早年被爱人抛弃,她在内心认知领域中则将之前抛弃他的爱人作为认知“背景”,将所有的男性都作为这一“背景”之下所衍生出来的“图形”,认为所有的男性和抛弃她的人具有相似性,因此她痛恨所有的男性,包括皮普,因此他对皮普进行嘲讽。

(三)皮普在伦敦接受教育之后,上层社会堕落的日子使皮普迷失自我。原来朴实的皮普早已改变,且其内心一直以为是郝薇香小姐资助他接受教育。然而真实的资助人让皮普大跌眼镜。

在皮普“幸运地”来到伦敦接受教育之后,其生活巨大变化,此时在其内心认知领域中,这时的优越生活条件才成为了“背景”,因此在面对乔的时候,乔不再和皮普内心认知的“背景”具有相似性,乔不是在此背景之下所衍生出来的“图形”背景,皮普对于乔的感情才会发生了改变。

之后资助皮普的逃犯马格威奇出现,不是郝薇香小姐。其内心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此之前,皮普内心的认知“背景”则是像郝薇香小姐那样生活优越的人,更具体来说此时的郝薇香小姐则是成为了皮普认知领域中金主的“图形”,马格威奇的出现则改变了他认知领域所期盼的“图形”,由此皮普对此感到无比懊恼。因为在其印象中,马格威奇是在逃犯这一认知“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具体“图形”,逃犯在皮普的心中是劣势的代表,和皮普不具有相似性,因此皮普对马格威奇感到厌恶。

(四)小说最后一部分记叙了马格威奇最终被捕,但皮普最终回归了人性之美深刻明白了友情和亲情的难能可贵。

一系列的变故使皮普内心发生了改变,其认知领域也发生了改变,从之前的认知出发点逐渐回归本质,以平淡而真诚的生活环境作为认知“背景”,自己则是这一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具体“图形”,两者具有相似性。

六、结语

《远大前程》在文学史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小说主人公从小生活环境艰苦,遇见逃犯马格威奇、郝薇香小姐、艾丝黛拉后,皮普的内心逐渐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本我”发展到“非本我”,再到最后的回归“自我”,其内心认知领域也不断改变着,认知的“背景”和“图形”交替变换着,小说主人公最终能回归自我,认识到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王晨. 浅析《远大前程》中匹普的命运成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6(5).

[2]郑文韬, 郑飞. 论马格维奇的自我救赎——基于语料库的《远大前程》文本检索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5(2):97-100.

[3]刘慧姝.对比分析《远大前程》原本和简写本中语法隐喻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7(2):163+165.

[4]郑丽.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人物形象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2):179-180.

[5]温海涤, 张琦. 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人物性格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44-46.

[6]温晓芳. 《远大前程》中狄更斯的叙事特征及主题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 2017.

[7]李丹倩. 《远大前程》的语言修辞特色[J].教育现代化, 2017(22):222-223.

[8]李双娟. 图形-背景理论概述[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0, 9(1):95-98.

[9]张凤娟. 从图形──背景论诠释非言语行为的认知功能[J].中国外语, 2007, 4(1):66-69.

[10]匡芳涛, 文旭. 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4):24-31.

[11]邹智勇, 程晓龙. 语法隐喻的认知解读——基于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的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 2015(4):91-95.

猜你喜欢

远大前程认知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改编电影《远大前程》的多层主题探究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远大前程》佟丽娅狂虐老公陈思诚趁佟丽娅不在和郭采洁谈恋爱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