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适应视角下小说《无声告白》中詹姆斯?李的文化认同解读

2020-06-29罗南南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无声告白文化认同詹姆斯

罗南南

摘  要:《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詹姆斯·李一家人的生活为例,讲述了华裔家庭成员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困境,以及华裔移民在美国白人文化主導下的艰辛的文化适应过程,揭示了美国多元文化冲击下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关键词:文化适应理论;詹姆斯·李;文化认同

引言:

伍绮诗是华裔美国作家,高中学习期间,伍绮诗便展现了一定的写作天赋。她的短篇小说我《我们不是陌生人》《骗局》《B&B》等曾在美国故事等杂志上发表。之后大学期间,参加了学校的创造性写作项目。她写的短篇小说《女孩》荣获美国推卡奖,为其以后的写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白人文化为主导下,伍绮诗经历过种族歧视。即使在相对开放包容的谢克海茨,她的家人依然面临着各种歧视和攻击。所以在她的作品中,种族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2014年,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以及美国亚马逊网站评选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小说主要讲述了发生在 20 世纪 70年代的美国俄亥俄小镇上的故事。故事以莉迪亚之死为开端,通过追查莉迪亚死亡的原因,揭露了跨族裔家庭的悲剧及美国白人文化主导下,少数族裔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面临的身份焦虑、种族隔阂、家庭压力、个人抉择等一系列问题。这本书是一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代表作品,本文试图解读小说中男主人公詹姆斯·李的文化适应过程,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及调整结果。进而揭露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族裔人民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文化适应理论简介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 又被译为涵化、文化融入、文化适应。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Redfield)、林顿(Linton) 和赫斯克维斯(Herskovits)对文化适应理论定义为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文化模式的变化,它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变化。史蒂文·瓦格(Steven Vago)提出,“文化适应指的是经过长期面对面的接触,沾染上另一文化习性的现象;格莱伍兹(T·Graves)认为,文化适应是指一个人在接触新的文化后发生的变化。7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约翰·白瑞(John·Berry)认为,文化适应是指双向的文化过程以及在跨文化接触后发生的心理变化。”(戴晓东,2011:169)

关于约翰·白瑞的文化适应理论,主要涉及5个方面: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环境、文化适应压力、文化适应策略及结果。文化适应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文化适应环境,它主要是指人们进行跨文化适应的社会环境。包括交往双方的原有文化以及当地文化。强调当地文化是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新的个体。

对于文化适应策略,是指移民在新社会作文化调整时所采取的方法,包括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整合(integration)与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同化是指人们不想保留自己原有文化,主动融入新的文化群体;分离是指个体想要保留自己原有文化,回避新的文化群体;整合是指个体既希望保留自己原有文化,又想要融入新的文化群体;边缘化是指个体既不愿保留自己原有文化,又不想融入新的文化群体。”(戴晓东,2011:170)关于文化适应压力是指:“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造成的压力”(戴晓东,2011:171)。调整是指文化适应的结果。它是个体在文化适应压力后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变化。包括积极地调整,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消极的调整是指疏远或抵触社会。采用文化适应理论分析《无声告白》中詹姆斯·李的文化适应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反应的现实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从文化适应的四个方面分析詹姆斯·李的文化适应过程。

二、詹姆斯·李的文化适应过程

2.1 詹姆斯-文化夹缝中求生存

作为二代华裔移民,詹姆斯·李深受东西方文化冲撞的困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文化大熔炉的美国为了防止其他种族的过度入侵,采取限制移民人数。而詹姆斯的父亲是冒名顶替了邻居的儿子才得以在美国加州生活。但是东方文化的痕迹,包括黑眼睛、黄皮肤的外表依旧是白人眼中的‘他者。

作为行走的‘香蕉人,詹姆斯从小学开始,一直处于‘被观察者的角色。“其他时候,你会发现,走廊对面的女孩在看你,药剂师盯着你,收银员也在盯着你,你这才意识到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格格不入”(伍绮诗,2015: 189)这种有色眼光的注视一直伴随着詹姆斯的学习生涯。自己的与众不同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深受东方集体主义文化影响,詹姆斯想融入群体,成为普普通通的一员,不愿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所以,为了逃离别人的目光,詹姆斯从来不参加同学的聚会,也没有朋友。东方人的特征以及当地社会的敌对和歧视使得詹姆斯难以融入美国文化群体。

2.2 詹姆斯-追求纯正的美国文化身份

“华裔渴望主流社会认同的强烈愿望使他们想要“最大程度地接近‘白人性,最终努力成为美国人”,既表现为不顾一切地与白人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念认同,又表现在为全然排斥民族文化和带有任何民族文化痕迹的象征物的极端行为上”(陆薇,2005)第一批美籍华人大多都在加州落地生根,但为了不被遣返回国,唐人街上的华人拼命融入当地文化群体,放弃自己原有文化,避免与众不同。“当人们不想保持原有文化身份,寻求融入主流社会时,就会选择同化。”(戴晓东,2011:170)和其他华人一样,詹姆斯所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是“同化”。

他的同化策略反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语言方面。“五年级时,因为害怕讲英文时有口音,他不再和父母说中文。”(伍绮诗,2015:49)他认为一口流利的英文象征了他的‘美国身份。饮食方面也极力和当地人保持一致。拒绝把母亲做的中国饭菜带到学校吃,努力和其他学生吃一样的食物。学习方面,自己起草了一份“美国文化学习计划”,研究最典型的美国文化课题-牛仔。听广播、看漫画、看电影、玩游戏,积极融入当地主流文化群体。

2.3 詹姆斯-美国生活举步维艰

约翰·白瑞指出,文化适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生活压力。对于詹姆斯个人来说,这种文化适应压力伴随着他的成长、成材、成家。童年时期作为行走的香蕉人,一直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格外关注。这种被注视的压力给詹姆斯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成年之后,詹姆斯作为哈佛大学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以为会被留校录用,但是学校却选择了他的同学威廉。作为当时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拥有最前卫的思想,骨子里依然排斥非主流群体。詹姆斯的华裔身份限制了他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只能被分配到不起眼的米德伍德学院教书。起初,詹姆斯认为小地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但是这种排斥现象越来越严重。

当他和美国白人玛丽琳结婚的时候,就注定了家庭的悲剧。夫妻双方的文化价值观不同,间接导致了二女儿莉迪亚的死亡。詹姆斯骨子里的东方文化-合群,为人处事低调谦逊,避免标新立异,所以,在教育方面,他极力劝女儿莉迪亚要融入班集体,多参加同学聚会。然而,个性张扬,喜欢与众不同的妻子则主张女儿要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医生。为了完成母亲的任务,莉迪亚每天学习到深夜,拒绝同学的聚会邀请,没有白人朋友。同时,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假装有很多朋友,每天和同学通电话。“当莉迪亚蜷缩在窗台上耳朵贴着听筒的时候,内斯在厨房拿起分机话筒,结果只听到低沉的拨号音。莉迪亚从未真正拥有过朋友。”(伍绮诗,2015:16-17)

2.4 沟通-为自己发声

女儿莉迪亚的死亡代表了潜伏多年的家庭危机的爆发。詹姆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反思自己。女儿死后,他发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女儿。而是一味地督促女儿要融入集体,弥补自己合群失败的遗憾。对于儿子则缺乏沟通和关心,自内斯读小学开始,詹姆斯在儿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不合群被排斥。年少的詹姆斯在上体育课时,裤子被同学故意拿走,自己只能穿着裤衩上课。詹姆斯了解儿子内斯所处的困境,但他不仅没有帮助内斯解决问题,反而刻意忽略内斯的感受,从未和内斯沟通交流过。此外,在家庭中也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与付出。妻子玛丽琳具有白人的典型特征,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从小学开始就立志做一名医生,而当时的医生中几乎没有女性的身影。顺利进入哈佛大学之后,因为认识了詹姆斯,怀孕后不得不放弃学业。妻子玛丽琳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医生梦想,但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最后导致了家庭的悲剧。夫妻双方对于女儿的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庭悲剧的原因是缺乏沟通,以至于家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詹姆斯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开始尝试着和家人交流。

家庭的悲剧标志着詹姆斯融入白人文化群体的失败,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积极地采取调整措施-沟通,首先从家庭开始。“他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也不再和他针锋相对……詹姆斯和玛丽琳说话的时候会选择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措辞……他们需要说的太多太多。”(伍绮诗,2015:279)所以,在经历了亲人逝去的痛苦之后,詹姆斯选择直面自己的过往与伤痛,选择为自己发声。此外,身为华裔,他不再为了迎合主流文化而刻意丢弃自己的华裔身份,争取自己的权利,努力找寻自己的归属。携手家人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

和詹姆斯一样,大多数的华裔群体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压迫及社会的不公平待遇,他们选择沉默。但是,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族裔人民要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共同进步。

结语: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小说《无声告白》及其作者伍绮诗的生平,以及文化适应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基于约翰·白瑞的文化适应理论,分析了文本中男主人公詹姆斯·李的文化适应过程,所承受的文化适应压力及采取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其家庭悲剧揭示了族裔群体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及不公平待遇。基于文化适应理论分析小说文本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无声告白》是一部体现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典型代表,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本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最后指出移民在面對主流文化冲击时应该采取的调整策略-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通过沟通,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有利于化解文化定势中的刻板印象。增进各种族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戴晓东. 跨文化交际理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陆薇. 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

[3]伍绮诗[美]. 无声告白[M]. 孙璐译.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无声告白文化认同詹姆斯
詹姆斯12年来的2K能力值
谁是最好的詹姆斯终结者?
勒布朗·詹姆斯 LEBRON JAMES扣将无双
《无声告白》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小詹姆斯和大仙桃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