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早的人工鱼礁试验地

2020-06-29裴琨吴一桂杨润琼

河北渔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设现状

裴琨 吴一桂 杨润琼

摘 要:1979年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实施中国首个人工鱼礁试验,到2012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建设。文章从海域自然条件、早期人工鱼礁状况、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概况、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简要阐述了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情况。

关键词: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S932

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于1979年实施中国首个人工鱼礁试验,该海洋牧场于2016年12月被农业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是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防城港市农业农村局历年关于白龙珍珠湾海洋人工鱼礁及海洋牧场建设的调查资料,从海域自然条件、早期人工鱼礁状况、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1 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自然条件

1.1 珍珠湾概况

防城港市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是中国著名的北部湾渔场和南珠产地。珍珠湾是一个封闭性很强的海湾,其海域范围从东南的白龙半岛的灯塔岭到西部巫山以南的黄屋村之间的海域。5~10 m等深线之间的浅海面积在14.5 km2,0~5 m等深线之间的浅海面积在15.5 km2,滩涂面积在70 km2(70%为砂滩、18%为砂泥滩、1%为岩礁滩涂)。珍珠湾岸线基本处于原生态状况,湾内大多数海域达到一级水质标准。珍珠湾沿岸有数千亩的红树林,海域的天然饵料生物丰富,适于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育和生长。

1.2 海洋环境

珍珠湾集雨面积小、流域内无大的地表径流注入,因此海水盐度比较稳定,其变化范围为27‰~32‰(平均28‰)。海水透明度变化范围3.2~4.4 m,平均3.82 m;pH值变化范围为798~8.30,平均8.15;海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66~32.8 ℃,平均23.0 ℃;海水DO浓度变化范围为7.15~9.04 mg/L,平均7.80 mg/L;非离子氨浓度變化范围为0~11.576 μg/L,平均3125 μg/L;无机氮浓度变化范围为8.2~547.7 μg/L,平均166.0 μg/L;活性磷酸盐浓度变化范围为0~0.016 μg/L,平均0.007 μg/L。

1.3 生物资源

防城港海域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有浮游植物75种,潮间带生物130种,底栖生物100种,游泳生物113种。珍珠港有浮游植物45种,浮游动物40种,潮间带生物66种。游泳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00 kg/km2,生物密度4.6万尾/km2。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51.24 g/m2,栖息密度为155个/m2。渔业资源种类多样,繁殖力强,资源更新迅度快,而且多为地方性种群,也不乏恋礁性种类。主要经济鱼类有二长棘鲷、沙丁鱼、黄鲫、马鲛、石斑鱼、鱿鱼、墨鱼等;主要经济甲壳类有赤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青蟹和梭子蟹等;主要贝类有马氏珠母贝、日月贝、文蛤、牡蛎等。白龙珍珠港曾是蓝圆鲹、真鲷、鲻鱼、断斑石鲈、鸡笼鲳、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鱼的产卵场,防城港市海域更是二长棘鲷的产卵场和育肥场。这些都是对建设人工鱼礁和开展增殖放流有利的生物学条件。

2 白龙珍珠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概况

2.1 早期人工鱼礁状况

2.1.1 建设历程 1979年6月,原广西防城县(现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的水产工程技术人员在白龙珍珠湾试验用人工鱼礁集鱼,标志着中国大陆人工鱼礁建设事业开始。该试验首次研究设计和制造了26个钢筋混凝土长方体鱼礁,鱼礁上面系有直径16 mm的聚乙烯绳和旧聚乙烯网片,做成模拟树叶,称作人工鱼礁树(属于浮沉结合型人工鱼礁),放于该县珍珠港外的白苏岩附近水深20 m处,成为全国人工鱼礁设计、制作和投放的先行点。1980年8月扩大了试验,设计制造了石块和废船鱼礁。

1980-1983年广西制作并投放了各种人工鱼礁共1 628个单体,总体积28 287 m3,分别投放于北海市白虎头、北海市南部(围洲岛至北海港之间)、围洲岛、钦州市的西牛脚步和茅尾海、防港港市企沙港以及合浦县的营盘和沙田共8处,总面积308×104 m2,形成4个小型围网、刺网、钓捕和绞缯网渔场。

1984-1985年广西又制造并投放了781座人工鱼礁(其中大型鱼礁30座.小型鱼礁751座),总体积8 502.07空m3,大型鱼礁分别投放于北海市与围洲岛之间海域、合浦县的营盘和沙田海域以及防城港市企沙港南部海域,与以前投放的鱼礁组成人工鱼礁带或人工鱼礁群;小型鱼礁投放于钦洲市茅尾内海和西牛脚近海,扩大原有人工鱼礁群,增殖近江牡蛎和诱集石斑鱼、鲷科鱼类等。

1979-1987年,广西人工鱼礁投放地点从防城港逐步扩展到北海、合浦、钦州等地沿海,共投鱼礁2 703个,总体积31 744空m3,包括石块和旧船鱼礁、小型钢筋混凝土沉鱼礁、大型浮沉结合型鱼礁、大型沉鱼礁等,大型混凝土鱼礁规格为:7 m×6 m×5 m,体积达210空m3,重量达30 t。

在2004年12月编制的《防城港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05—2015年)》提出:规划人工鱼礁区3 144 hm2、拟投放礁体41.56万空m3。2010年防城港市政府规划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 2012年申报原农业部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项目《广西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获得成功,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启动意味着防城港市人工鱼礁建设进入新阶段。

2.1.2 珍珠养殖形成的鱼礁区 珍珠港海域的珍珠养殖面积最高峰的时候,面积超过200 hm2。由于一直以来的珍珠养殖是在5 m等深线左右的浅海水域,采用打钢筋混凝土桩柱搭架的棚架式养殖,珍珠港湾内5 m等深线左右的浅海水域留有很多钢筋混凝土桩柱,已形成了约330 hm2范围的人工鱼礁区,在这一海区有数量众多的经济鱼类幼鱼如:鲈鱼、石斑鱼、鲷科鱼类等经济鱼类及虾类、蟹类,成为很好的天然钓鱼场。

3.2 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效评估

2019年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项目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海洋牧场示范区内2站总渔获14种,对照区2站总渔获均为12种。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平均渔获密度为13.72 kg/(hm2·h),对照区平均渔获密度为5.38 kg/(hm2·h);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平均尾数渔获密度为148.81 ind/(hm2·h),对照区平均尾数渔获密度为114.58 ind/(hm2·h)。海洋牧场示范区内渔业资源刺网游泳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1.915~3.034之间,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608,对照区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09,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多样性高于对照区多样性;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638~0.846之间,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均匀度平均为0.767、对照区平均均匀度为0651,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均匀度优于对照区。

水下调查视频中可以看到近百条同种类所形成的鱼群在人工鱼礁周边游动(图6,见封三),多次出现鱼类在人工鱼礁区休憩、摄食、避敌的镜头。人工鱼礁投放为牧场生物提供栖息、产卵及庇护的场所[10-11],在礁区附近海域产生集鱼效应。表明本人工鱼礁建成后,生态功能显著。

此外,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明显,也离不开历年实施的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作用。在增殖放流区,贝类的底播和鱼类的放流与渔业资源CPUE的提高有关[12]。

3.3 社会效益

2015年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白龙珍珠湾海域增殖效果评价调查,评估显示,随着建设从人工鱼礁建设和实施增殖放流中,海区各种作业类型渔船渔民人均增收达1 436元。据长期统计,海洋牧场示范区周边已有60艘捕捞渔船约300人转产转业,部分渔船改变作业方式,从事刺钓作业,部分渔船从事海上游钓业。已吸纳部份转产转业渔民300多人次参与人工鱼礁建设、大型海藻类种植增殖及示范区的管护等工作。海洋牧场周边海区的对虾、鱼类聚集明显增加,从事钓捕作业和拖虾作业的渔民捕捞鱼虾量显著增加,渔民人均收入增加。海洋牧场周边的白龙村渔民出海进行浅杂海作业,每航次捕捞产量比上年增加10%~20%,收入增加20%以上。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渔业生境,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具有积极作用,使得人工鱼礁区鱼类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较高,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人工鱼礁材质的选择等方面与构造、人工鱼礁投放选址及人工海藻场增殖修复等方面都还有待研究评估,对于研究者们仍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人工鱼礁所处的海域环境多变、 礁体结构复杂多样,人工鱼礁群落结构是一个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的动态系统[13-14],因此,白龙珍珠湾海域人工鱼礁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果综合评估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有必要对礁区进行长期、连续、全面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曾雷,唐振朝,贾晓平,等.人工鱼礁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诱集效果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4):783-795.

[2] 张虎,刘培廷,汤建华,等.海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调查[J].海洋渔业,2008,30(2):97-104.

[3] Kroncke I.Long-term change in North Sea benthos[J].Sencken Bergiana Marit,1995,26(12):73-80.

[4] 申屠基康,林霞,赵亚波,等.贝类对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7,41(9):1434-1442.

[5] 杜飞雁,王亮根,丁玲,等.人工鱼礁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昼夜变化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43(9):1963-1971.

[6] 戴媛媛,侯纯强,杨森,等.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8,(5):163-170.

[7] 张雪,徐晓甫,戴媛媛,等.天津近岸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J].渔业科学进展,2018,39(6):1-10.

[8] 陈涛,廖勇,王云龙,等.象山港人工鱼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变化[J].海洋通报,2013,32(6):710-716.

[9] 趙晓娟,邱盛尧,焦金菊,等.寻山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观察[J].齐鲁渔业,2010,27(5):4-6.

[10] Yu J,Chen P M,Tang D L,et al.Ecological effects of artificial reefs in Daya Bay of China observed from satellite and in situ measurement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15,55(9):2315-2324.

[11] Charbonnel E,Serre C,Ruitton S,et al.Effects of increased habitat complexity on fish assemblages associated with large artificial reef units (French Mediterranean coast)[J].ICES JMar Sci,2002,59(S):S208-S213.

[12] 王言丰,胡启伟,余景,等.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J].南方水产科学,2019,15(2):12-19.

[13]Ajemian M J,Wetz J J,Shipley-Lozano B,et al.An analysis of artificial reef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long the North-western Gulf of Mexico Shelf:potential impacts of "Rigs-to-Reefs"programs[J] .PLoS ONE,2015,10(5):e0126354.

[14]Henderson M J,Fabrizio M C,Lucy J A.Movement patterns of summer flounder near an artificial reef:effects of fish size and environmental cues[J] .Fish Res,2014,153:1-8.

The earliest artificial reef test base in China

——The summary of Fangchenggang Bailong Pearl Bay Marine Farm construction

PEI Kun1,WU Yigui1,YANG Runqiong2

(1.Fangchenggang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Fangchenggang 538001,China;

2.Fangchenggang Fishery Administration Detachment)

Abstract:Fangchenggang Bailong Pearl Bay carried out the first artificial reef test of China in 1979,and the marine farm construction began in 2012.The construction of Fangchenggang Bailong Pearl Bay Marine Farm was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reefs,the status of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Key words:Bailong Pearl Bay;marine ranching;artificial reef;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0-06-01)

猜你喜欢

建设现状
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及建设方案探讨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视野下的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