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非非诗歌的特点研究

2020-06-29刘怡君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超越自由语言艺术

刘怡君

摘  要:非非诗派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从1986年成立至今,依然活跃于文学界,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独具特点,值得重视的创作群体。非非诗歌以1989年为界,发生了改变,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本文将从就后非非诗歌语言艺术特点、创作立足点、自由和超越的精神、意向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后非非诗歌的特点。

关键词:后非非诗歌;特点;语言艺术;自由;超越;意象

非非主义诗歌艺术流派,创立于1986年5月4日[1]。在如今仍然充满激情的存在着,实属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奇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很多诗歌流派坚持的时间都十分短暂,犹如昙花一现。据统计,最长的流派也就坚持了三五年便分裂了,非非诗歌却能在较为浮躁的时期深深扎根,独立而坚实地发展,拥有新的目标与方向,一次次大胆尝试。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诗歌理念的转变,1992年《非非》的两度复刊,使得非非诗歌进入“后非非”的新阶段。本文就将对后非非写作的特点进行探究。

一、新语言艺术的实践

非非诗歌有前期与后期之分,普遍学者认为,“非非”的一次公开裂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蓝马、杨黎、尚仲敏等印制了小非非。据杨黎在《灿阳》所说,蓝马、杨黎、尚仲敏、吉木狼格、刘涛、何小竹和小安,印刷了两期《非非》,即《非非作品稿件集》。是1990和1991年两期。洪子诚说:“1992年蓝马、杨黎编印《非非作品稿件集》,而周伦佑编印的《非非》复刊号,‘非非已变为复数,并存在着谁为‘正宗的‘非非之争。”[2]

这一次决裂,意味着“后非非”阶段的来临,非非诗歌的灵魂人物周伦佑也在诗歌语言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可以说是语言变得更加透明、敞亮和纯粹。

周伦佑“红色写作”的诞生,其实是他重审语言与诗,诗与语言之后而提出的一种想法。他在后非非时期认为语言是变化的、流動的、不确定。是自我增生和期待的意义场。周伦佑的语言观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后非非诗歌语言应该变得纯粹、坚定、明亮,借语言表明自己的立场,而非含糊不清,为读者理解造成障碍。

如《想象大鸟》一诗中:

想象大鸟就是呼吸大鸟

使事物远大的有时只是一种气息

生命被某种晶体所充满和壮大

推动青铜与时间背道而驰

大鸟硕大如同海天之间包孕的珍珠

我们包含其中

成为光明的核心部分

跃跃之心先于肉体鼓动起来[3]

该诗是周伦佑的代表诗作之一,语言纯净但又拥有坚硬的质感,将诗意和立场表达得很清晰,毫无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之感。这里的“大鸟”是诗人精心选择的意象,不高深、不隐晦。全诗的语言也平常易懂,“大鸟”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未被文化超越和控制的生命的活力。

又如周伦佑的《猫王之夜》:

玄学的中心是一片空白

猫王占据着最佳的位置

从万无一失的高度

用宝石控制一切

它的利爪抓住我们的颅骨和名字

使劲一跳

当人群被恐惧驱赶,向四面八方逃散

猫王的事业达到了顶点

我们感觉被抽空了

我才从玄学深处跌回到自身

唯有那只猫在玻璃之夜的后面

深藏的宝石使我夜夜小便失禁[4]

该诗的语言十分明净、纯粹和简单,但是立场一读就懂,这也说明了诗人对语言的高度重视。没有再用一些暧昧不清的语句让读者产生困扰,而是选取简单意象加以说明,同时运用象征的手法,诗歌变得易懂却不俗气。这里的“猫王”其实是专制和权力的象征,它占据着最佳的位置,可以控制一切。诗人恐惧这种权利,但也要对抗这种专制。

在周伦佑与蓝马、杨黎、尚仲敏、吉木狼格、刘涛、何小竹、小安等前非非诗人决裂后,蓝马、杨黎、尚仲敏等一群诗人,诗歌的语言艺术也有了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21世纪初尤为明显。虽然他们这次裂变是不被承认的,但笔者认为“橡皮”诗人的语言艺术有必要在此提及。21世纪初,诗人杨黎与韩东、何小竹、乌青、王敏、吉木狼格等创办橡皮先锋文学网,“废话说”诞生,杨黎开始认为诗歌的标准就应该是废话,写诗要超越语言,而废话就是语言的极限。何小竹在《6个动词,或苹果》中也提到,“取消了意义的表达、诗意的流露,剩下的就是诗。”[5]后非非中的“橡皮”诗人们,诗歌中语言的运用挑战了极限。诗人何小竹的诗歌呈现出来的就是超越了语言极限的“废话”特点,如:“有一天/我听见老赵的爱人说/那把椅子是她的/是她的椅子,却没有写她的名字/老张的女人就说/这椅子任何人/都可以坐(《椅子》)”;小安的诗也是语言简单,她处理掉了一切情绪,简短的句子却富有深意,让人在美好之间品到悲苦。“电线上/我是晃荡的/超过光线/我是明亮的/退回去/回到光的出生地/一切开始暗淡(《有些光圈》)”;杨黎的作品则是在“废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叙述性,这样的写法十分创新,也打动读者的心。如《找王菊花》其中的一段,“在中国/有没有三千三百三十三个/王菊花?在中国北京/有没有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叫王菊花的女人?/我只认识一个,仅仅只认识一个啊/可是她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杨黎的这首诗放下了一切文字的雕琢,“废话”同时又融入了叙述性,让人透过简单,体味到了失去爱人的苦痛。何小竹老师曾说,他们如今的诗歌也是一种螺旋式的探索和实验,但我们可以看出,这样新语言艺术的实践,在当代汉语诗歌中是拥有价值的。

二、后非非主义诗歌对社会思考增多

后非非主义的思维更加开阔,诗歌题材更加广泛,对社会思考明显增多了。比如诗人陈小蘩,身为人民教师的她将对当下教育的问题写入诗歌,引起共鸣,令人反思。如:“这张格式化的脸上写满作业、试题和校规/红的脸色已被面具埋葬”,“游戏规则在全部棋局开始之前已经制定”校园是冷酷严肃的,学生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获得高分,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也由学生的成绩所决定。学生成为了“棋子”,教师成为了操控棋局的人。这样的体制存在着太多弊端,很多人的学生时代也会败在分数之下,这是不公平的,也是错误的。

四、意象的运用

后非非主义诗歌的又一特点就是对意象的运用十分到位,通过对意象的巧妙选取和应用,很多意向都转化为象征,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意象是诗歌的载体,诗歌的主题也是通过意象所表达出来。后非非诗人十分注重对诗歌意象的营造,读者通过对意象的理解,读懂隐喻,十分明了地抓住诗歌的主题。

以下以非非后期一些诗歌的意象为例,进行解析。比如周伦佑《猫王之夜》中的“猫王”这个意象,其实是一种隐喻,象征着特权与专制,这种特权是居高临下,占有优势并使人畏惧的,也是诗人在现实中竭力反抗的。《看一只蜡烛点燃》中的“蜡烛”,其实是与“黑暗”对立,象征着光明。《想象大鸟》中的“大鸟”,这一意象象征着“自由”和“超越”。又比如董辑,他也十分善于运用意象,《每周一次,我和孤独在一起》中的“银行卡”象征着物质生活,“洗衣机”、“电视机”、“自来水”等意象,都象征着平凡的家庭生活。

后非非时期的诗人之所以能够熟练地运用意象,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有了独特的见解,他们将这些见解通过简单地意象融入诗中,使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主题。

后非非时期诗歌对比起前非非时期诗歌,融入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这一时期的诗歌不断更新,更具魅力和研究价值。这也是非非诗歌至今仍旧保持充沛激情的重要原因。

注释:

[1]杨黎.灿烂——第三代人的写作和生活[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559.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5.

[3]周倫佑:《想象大鸟》,《周伦佑诗选》,花城出版社,2006年,第3页.

[4]周伦佑:《猫王之夜》,《非非》1992年卷,周伦佑主编,第64页.

[5]何小竹.6个动词、或苹果[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

[6]邓艮:《新诗精神重建与后非非写作论》,《求索》,2020年第1期,第188页.

[7]张志强:《非非主义诗歌思想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第 67 页.

[8]张志强:《非非主义诗歌思想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第 67 页。

[9]周伦佑:《想象大鸟》,《周伦佑诗选》,花城出版社,2006年,第3页.

[10]周伦佑:《猫王之夜》,《非非》1992年卷,周伦佑主编,第64页.

[11]周伦佑:《猫王之夜》,《非非》1992年卷,周伦佑主编,第64页.

[12]董辑:《十大诗歌流派之非非主义:后非非诗歌》,彝族人网,特别专题.

[13]陈小蘩:《十大诗歌流派之非非主义:后非非诗歌》,彝族人网,特别专题.

[14]董辑:《十大诗歌流派之非非主义:后非非诗歌》,彝族人网,特别专题.

[15] 张志强:《非非主义诗歌思想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第 67 页.

猜你喜欢

超越自由语言艺术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跨界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