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互联网:这个故事怎么讲?

2020-06-29高超

通信产业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颗卫星星座卫星

高超

当5G部署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同为新基建范畴的卫星互联网部署工作亦在稳步推进中,中国天地一体化通信体系正在形成。

6月6日,中国联通与华为在北京签署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与华为公司联合搭建并演示了基于MEC的低轨卫星—5G融合业务演示平台,双方将在低轨卫星与5G网络融合技术和方案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基于空地联合的卫星物联网、卫星车联组网等业务应用,共建产业生态。

这是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马斯克星链计划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之后,三大运营商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最新动作。事实上,三大运营商对于卫星互联网的布局并不仅限于此。

4月27日,中国联通旗下联通航美发布了四大卫星系列产品,为政府企业客户展示了中国联通在天、地、海一体化的应急通信服务能力。

早在今年1月份,中国电信的天通卫星通信服务正式商用,为政务应急、海上作业、航空通信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便捷优质、自主安全的语音、数据通信服务。

今年1月,中国移动也完成了卫星通信网第十二期工程的招标工作,以增强偏远地区4G基站接入、应急通信车等业务能力。

近年来,因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卫星互联网已经从科技界的热门话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卫星通信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卫星通信网建设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主要内容之一。

很多企业也在这一时期纷纷入局,推动全球卫星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据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2019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为2860亿美元,同比增长3.20%。

另据申万宏源研究预测,到2027年,中国卫星运营市场空间可达6975亿元。显然卫星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产业布局加速

卫星通信系统一般按照其运行的轨道分为同步轨道(GEO)、高椭圆轨道(HEO)、中轨道(MEO)和低轨道(LEO)等系统。国际上的海事通信卫星、中国的天通1号、中星16号均属于GEO卫星通信系统,而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则属于LEO卫星系统序列。

与GEO卫星系统相比,LEO卫星系统具有傳播延迟小、带宽大、卫星和地面终端设备简单等特点,适合应用于个人移动卫星通信,商业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因此,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提出了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且都加快了部署速度。

在中国,正在推进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航天的鸿雁星座、中国航天科工的虹云工程、中国电科的天象星座和银河航天的银河Galaxy卫星星座。

鸿雁星座是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商业航天项目,由超过300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该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预计投资200亿元,在2022年建成由60颗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二期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通过数百颗卫星构建“海、陆、空、天”一体的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接入系统,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

据悉,该项目首颗试验卫星已于2018年12月发射升空,2020年7月计划再发射两颗试验卫星。目前,鸿雁星座项目的实际运营者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已经开业,该公司由中国航天、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国新等企业联合投资成立。

虹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之一。按照规划,虹云工程为“1+4+156”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在2020年之前,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2025年,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据了解,虹云工程首颗技术验证卫星已于2018年11月成功发射升空,该计划应用示范系统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此外,中国航天科工还专门成立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计划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卫星产业园,预计2020年建成。该产业园可以满足2020年“虹云工程”业务试验星的发射需求,到2022年前后能够满足整个星座卫星的批量生产。

天象星座由天基骨干网、天基接入网和地基节点网组成,并与地面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互联互通,可实现“全球覆盖、随遇接入”。其中,天基骨干网由GEO轨道的6个节点联网而成,天基接入网规划60颗综合星和60颗宽带星,地基节点网由多个地面互联的地基节点组成。

据介绍,该项目落地合肥,并由中国电科38所承建合肥中心。该中心主要承接空间高速传输载荷的研发,主导低轨通信卫星、 浮空平台通信系统建设,是卫星及浮空平台装备制造及服务基地、地面核心信息港,并发展大数据产业。两颗试验卫星已于2019年6月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银河Galaxy卫星星座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第一个有实质性进展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据悉,该星座基于采用5G标准,通过由650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5G卫星通信网络,让用户可以高速灵活地接入5G网络。目前该项目的首颗卫星已于2020年1月16日发生升空入轨。

此外,九天微星物联网星座计划于2020年底前部署完成72颗低轨卫星,星网宇达、和德宇航、欧科微、国电高科等公司也公布了低轨卫星计划,其中国电高科已发射了6颗卫星,欧科威也发射了1颗卫星。

与国内相比,国外企业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更加庞大。据统计,国外有超过8家企业提出了各自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其中既有波音、O3b、Telesat这样的老牌企业,也有OneWeb、SpaceX这些新兴科技公司。

SpaceX的星链计划是目前知名度、部署规模最大的卫星互联网星座。据悉,该公司于2015年正式提出这项计划,拟发射约12000颗小卫星建设两个天基互联网。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共发射了358颗卫星,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拥有卫星数量最多的商业卫星运营商。

与SpaceX针锋相对的是OneWeb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是第一家获得FCC准入许可的低轨星座公司。2019年2月,OneWeb首批6颗卫星发射升空。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发射升空升空了76颗卫星,而该公司计划共发射2000颗卫星,建设两张卫星互联网。

另外,波音公司、亚马逊也分别提出了3000颗卫星、3200颗卫星的星座计划,尚在筹备阶段。

卫星互联网的部署得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的重视,纷纷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国家的网络部署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而有些国家还在探索和筹备阶段。

有哪些挑战?

建设一张高效的卫星物联网需要克服部署、运营等多重难关。

在技术层面,面临的卫星制造成本、发射成本和卫星发射数量等诸多难题。

在卫星制造成本方面,据未来宇航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估计,中国商业卫星制造成本约为376万美元/颗;据《The Future of the Space Industry》,美国卫星制造成本已下降至100万美元左右/颗,重量更小的卫星制造成本甚至可以降至15万美元。

在发射成本方面,SpaceX单颗卫星发射成本仅50万美元,中国卫星发射成本约为470万美元/颗。

在卫星数量方面,根据UCS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在轨运行的通信卫星有1194颗,其中美国有672颗,中国拥有49颗通信卫星,差距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各家企业公布的卫星互联网组网计划,美国计划部署卫星数量超过20000颗,中国2024年之前计划发射650颗卫星。而美国SpaceX可以一次性發射60颗卫星,后期会增加到400颗,而中国最多可以一枚火箭发射20颗卫星。从卫星发射效率上来看,中国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运营层面,要面临长期投入、长期负债、商业推广的挑战。

众所周知,卫星通信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四个产业链环节。据申万宏源研究发布的报告估计,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前期的投资阶段,到2027年,卫星发射、卫星制造及卫星地面站设备中关口站的投资总规模累计达1690亿元,各环节投资规模占比分别为46%、49%及5%。

较早开展相关服务的美国铱星公司就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财务压力。据该公司年报,2015—2019年,该公司总收入从4.11亿美元增至5.60亿美元;净收入从710万美元降至-1.62亿美元;净债务从10.42亿美元增至15.86亿美元。

与SpaceX齐名的OneWeb也遇到了麻烦。今年3月,OneWeb宣布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解雇了大多数员工。

在面临经营压力的同时,市场推广也让这些公司举步维艰。据铱星公司年报,2019年,该公司用户有130万户,五年间仅增长51.8万户。而SpaceX的星链计划在建设阶段,尚未推向市场。

显然,卫星互联网运营公司不仅需要在漫长的前期建设阶段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在后续较长时期内持续投入,以维持卫星的运转。因此,从目前发展形势而言,卫星互联网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资金投入,对相关公司的资金链和现金流都是巨大的考验。

未来如何发展?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卫星互联网因其众多优良特性和独特的战略地位,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据了解,美国于2015年先后颁布了《商业航天发射竞争力法》等法律,规范和促进私营企业参与卫星发射活动。欧盟、日本等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措施,强化航天一体化。

而中国在十三五期间也出台了一系列航天领域的国家政策,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特别是,卫星互联网已经纳入新基建范畴,获得了与5G、工业互联网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商业航天领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那么,中国未来的卫星互联网如何发展?

在政策层面,希望国家主管部门从战略角度出发,规划把控在轨卫星的数量,加大低轨卫星发射的扶持力度,为外部资本投资卫星通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商业航天企业落地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企业层面,建议卫星制造和发射企业加强火箭回收、一箭多星等技术攻关,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同时,建议通信设备,特别是终端设备制造企业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减轻终端设备的体积,提升设备的性能,改善设备的用户体验。

在投资层面,建议投资机构关注卫星平台建设中锂离子蓄电池、OBC、高精度星敏感器方向,卫星载荷众多波束天线方向,通信基带、射频设备方向,为相关企业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这些企业的成长,从而提升中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颗卫星星座卫星
“一箭41星”刷新多个纪录
一箭16星!
miniSAR遥感卫星
12星座之我爱洗澡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
哈勃望远镜发现冥王星第5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