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艺视域下嘉兴地区历代博古清供画作分析

2020-06-29张金锋陈宽李芝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3期

张金锋 陈宽 李芝慧

摘 要:文章对浙江嘉兴地区历代博古清供画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在插花艺术视域下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花材、色彩、造型、比例为主要研究指标,重点探讨了博古清供画对当代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创作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博古画;清供画;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中国传统插花艺术”(JPZXKC11)研究成果。

一、博古清供画的定义和简要历史

博古画,通常指画面中摹写古代青铜鼎、簋、鬲、瓶等器物的绘画作品或用古器物图形及纹样装饰的工艺品,又被称为博古图、花博古、钟鼎画[1-2]。博古画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宋代的《宣和博古图》,二是指明代中晚期表现文人鉴赏古物的人物故事画,三是指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博古静物画[3]。本文所研究博古画是指以折枝花木插于古代器物(瓶、尊、觚、鼎等容器)中的形象为画面主体而形成的博古静物画。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于佛前供花,《辞源》中解释为“清雅的供品”[4]。清供画即以清供物件为入画元素的绘画作品。清供画在宋代形成相对稳定的样式,为元、明、清所传承。元代延续两宋画风,文人通过清供图托物言志,借清供形象寄托精神情感的特点更加明显,由花与器构成的独立清供图占据主体。清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清供绘画题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海派时期,清供图的数量尤为庞大,是清供绘画题材的鼎盛期[5]。

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定义和特征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以中国人对花木意象的独特认同为美学基础,以剪切下来的植物为材料,借助瓶、盘等传统花器,创作出的一种师法自然且超越自然的植物造型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起源于佛前供花,在南北朝时期正式确立插花形式,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传统插花”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序号:869;编号:VII-93)。

中国传统插花采用自然式不规则布局和线条构图,多用木本花材构成作品框架,不突出花朵的地位,重视花材本身或花材组合的含义和象征性,重视作品意境的表达和欣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征:以“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审美情趣;以“意”为先,以“形”次之;善用线条,突出花性及寓意,以花传情,借花明志;注重插花各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多功能多层次的完美结合;插花作品能够体现中庸平和、含蓄风雅、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审美情趣。

三、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名家、名作

以出生年月先后为序,对嘉兴历代与博古清供画作有关的知名画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进行了简要说明如下:

(一)陈书

陈书(1660-1736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是《新春如意事事吉祥图》。这幅画落款书“雍正乙卯年上元日,南楼七十有六老人陈书”,属于她的晚年佳作之一,表达了春节、元宵节期间的美好祝愿(图1)。

(二)董棨

董棨(1772-1844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是《设色时节图屏》(嘉兴博物馆馆藏,图2)。

(三)释达受

释达受(1791-1855年),浙江海宁人,清代僧人。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是《芸窗清供图轴》。

(四)陶琯

陶琯(1794-1849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是《设色清供图轴》和《设色岁朝清供图轴》,现馆藏于嘉兴博物馆。

(五)张熊

张熊(1803-1886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其博古清供画主要有两幅,分别是《岁寒益友图》和《岁朝清供图》。

(六)钱聚朝

钱聚朝(1806-1860年),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其博古清供画的代表作是《设色岁朝清供图轴》(嘉兴博物馆馆藏,图3)。

(七)蒲华

蒲华(1832-1911年),浙江嘉兴人,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其博古清供图代表作是《岁朝清供图》(图4)。

(八)董念棻

董念棻(1832-1899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董棨之孙。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是《设色岁朝清供图轴》(嘉兴博物馆馆藏,图5)。

(九)吴徵

吴徵(1878-1949年),崇德(今嘉兴桐乡)人,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是《岁朝清供图》(图6)。

(十)潘琪

潘琪(1892-1952年),嘉兴人,字小雅,画家,潘振镛之子。其博古清供画代表作是《岁朝清供图》。

四、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的类型

博古清供画的类型,可以划分为节日清供和文人清供两大类。节日清供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不同的民俗节日、节气来划分的清供种类,包括岁朝清供(春节期间绘制,表达辞旧迎新、吉祥纳福等寓意)、端午清供(端午节前后绘制)、中秋清供、寿诞清供等。文人清供是古代文人根据个人的爱好来随意摆放陈设的一种清供类别,是希望能借助清雅之物来营造美好的环境氛围,提升个人艺术品味和修养的一种方式。

由表1統计可以看出,嘉兴历代博古清供图中岁朝清供占了绝大多数(14幅图中有9幅图属于岁朝清供图),其次是文人清供(14幅图中有3幅图属于文人清供),中秋清供图和端午清供图各1幅。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和全国范围内的博古清供类型结构布局基本一致,总结而言就是,中国历代博古清供画以岁朝清供类画作占绝大多数,文人清供类画作次之,其他节日类清供画作少之又少。

五、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插花花材分析

由表1统计可见,在总共14幅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作品中,梅花出现频率最高,达到了6次,其次是牡丹,出现了5次,再次是腊梅,出现了3次,这与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密不可分的。这些作品都是以春节期间创作为主,因此当季的梅花和腊梅成为作品主花,同时,岁朝清供类作品最终都会体现期望“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的创作意图,因此,牡丹虽然不是春节期间的当季花材,但因寓意“富贵吉祥”,故多次作为主角出现在岁朝清供图中就顺理成章了。

由表1统计可以看出,嘉兴历代博古清供图插花常用的辅助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柿子、如意和水仙(在14幅作品中出现了4次),其次是佛手(出现了3次),这和全国历代博古清供图中常用道具和辅助材料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柿子、如意”谐音“事事如意”,是清代“谐音插花”发展鼎盛的一个有力佐证;水仙属于春节期间常见花材,寓意吉祥,人见人爱,是岁朝清供图常用的辅助材料之一;佛手寓意长寿,作为岁朝清供图中的常用道具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他如:香橼谐音“团圆”;百合种球寓意“百年好合、吉祥如意”;白菜谐音“发财”,寓意“富贵”;石榴果外形圆润,寓意“圆满”,果内多籽,寓意“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万年青寓意“万古长青,长寿永年”等。这都是博古清供图在清代呈现世俗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博古清供画这类题材在清代达到发展顶峰的重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这些画作中所呈现出的插花所用的道具和辅助材料对当代传统插花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插花造型分析

由表2统计可知,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插花造型以倾斜式插花和直立式插花占绝大多数(图1、2、3、4、5),下垂式插花造型仅出现了1次(图6),无平卧式插花造型出现,充分体现了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端庄秀丽、潇洒飘逸”的造型风格。这些绘画造型艺术风格对当代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创作仍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七、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插花色彩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嘉兴历代博古清供图的主色排名第一的是白色(14幅作品中出现了7次),其次是粉色(14幅作品中出现了6次),由此可以总结出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的主色是以白色、粉色为主,“色彩素雅、不求艳丽”是其主要色彩特征。这也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色彩素雅”的艺术特征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博古清供画与传统插花在色彩审美上的高度一致性,对当代传统插花艺术创作的色彩选择仍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八、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插花比例分析

本课题研究以插花作品枝条与花器的尺寸比例为重点进行测量研究,计算方法如下:插花作品比例=插花作品中最长枝条的长度H∶插花作品所用花器的尺寸D。其中,D=花器的高度h+花器口径的半径r。

由表2实测整理数据可以看出,嘉兴历代博古清供画中的插花作品比例介于3.7∶5至10.83∶5之间。图4蒲华的《岁朝清供图》,其中牡丹瓶花比例关系为3.7∶5,是14幅作品中插花作品比例最小的作品,图中牡丹瓶花显得敦实厚重,别具一番风味;图2是由董棨所绘制的《设色时节图屏之六》,其中插花作品的比例关系为10.83∶5,是14幅作品中插花作品比例最大的作品,整个作品显得高挑挺拔,风姿绰约;陈书所绘制的《新春如意事事吉祥图》(图1),图中插花作品比例为8.5∶5,比较接近黄金分割“8∶5”比例关系,整个视觉效果显得非常唯美,既清新秀丽又典雅大方,不愧为中国传统插花历史上的代表性作品。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博古清供画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在作品比例方面从来不会刻意追求所谓的黄金分割比例关系,而是“师法自然,顺势而为”,根据创作主题不同,插花比例可大可小,作品表现出或高挑俏皮,或矮小敦厚,或中规中矩等多种艺术效果。无招胜有招,没有章法就是最大的章法,这也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在插花艺术比例控制方面的充分体现。

总结而言,本課题研究表明,博古清供画以岁朝清供类题材占最大比例,此类博古清供画在清代中后期及民国时期达到发展高峰期,此类画作多选用梅花、腊梅等冬季开花花材为主花,配以佛手、柿子、如意等辅助材料,表达古代文人雅士在新春到来之际祈求“辞旧迎新、平安纳福”等愿望。历代博古清供画中所体现出的插花作品色彩素雅、以倾斜式或直立式造型为主、选择当季花材作为主要创作花材、作品尺寸比例不拘定数等,对当代传统插花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传统古画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并最终为当代艺术创作服务,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种优秀传统艺术形式,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在新时代,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葛金根.嘉兴书画史迹及兴盛探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0(4):16-23.

[2]池海营.传统博古画中的尚古意趣[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81-83.

[3]郑艳.明代中晚期博古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和成因:以苏州和南京为例[D].中央美术学院,2007.

[4]沈宝焕.“海派”绘画中清供题材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5]侯晓佳.清供元素在明清绘画中的应用研究:以陈洪绶为例[D].扬州大学,2014.

作者单位:

张金锋(通讯作者),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陈宽,嘉兴博物馆。

李芝慧,嘉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