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理白族挖色镇照壁的装饰艺术

2020-06-29杨锦轩

四川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照壁白族民居

杨锦轩,袁 哲

(西南林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0 前 言

大理挖色镇位于洱海东岸,古时候称为鲁川,其地处大理市中东部,洱海东侧,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长期以来便是洱海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水陆交通集散地和集贸中心,是洱海东部白族本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洱海地区历史渊源长远的白族本土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旧时期,大理本土白族人的眼里,建造一座像样的住房是花毕生精力的大事,是一种毕生的追求。有俗话说大理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落落”,而客家人是“茅草房,饭菜香”,意在调侃白族人倾其所有也一定要盖一所舒适的大房子,不惜节衣缩食甚至日子过得紧巴巴,汉族人则即便住的是茅草房,也看中吃食,饭菜油味飘香的现象。挖色白族民居追求宽敞舒适,能够容纳一家人,家族的院落式房屋,在这些白族灰瓦白墙的院落中有许多精致的装饰,分别分布在大门、照壁、山墙、斗拱、墙面、檐廊等建筑结构上,彰显着本民族特色与风格,而照壁的装饰能够集合了大理白族建筑艺术中除木作以外的许多装饰手法。

1 照壁的意义和分类

1.1 照壁的意义

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人民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精髓,结合本民族实际,在建筑装饰上一锤一凿、精雕细镂地创造出做工精细、赋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白族传统民居作为一种社会共有的建筑,由于文化的混溶与冲击,自身的地理环境特殊性、经济条件闭塞性,自古以来尚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白族照壁不仅继承了中原照壁的一些基本特点,还通过创新加以塑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与风格的照壁,使照壁在白族居民建筑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则照壁是我国古代风水影响下的特殊建筑产物,古有“气冲”一说,避免不吉利的冲撞正堂或者卧室,则用照壁来阻挡和镇压,这体现着人们祈福弊害的民俗心理。再者照壁从建筑学上来说具有合理分割建筑空间、增强和丰富建筑整体空间层次的功能,不仅屏蔽了正堂,还凸显了住宅的气势,昭示家风,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白族人民尚白的审美情趣。还有便是由于挖色镇坐西向东的院落,照壁起到增加宅子内光线的作用(见图1)。照壁的存在,其建造的豪华程度不仅彰显了家主的经济实力与文化涵养,其中的照壁装饰文化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沉淀了历史意义。

图1 照壁采光原理

1.2 挖色照壁分类与寓意

挖色镇的照壁,一是村落大照壁,属于公共建筑范畴,代表着整个村落的形象和气度,大多建在村中主要街道的入口处,建筑形式多样化,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防止村内吉兆外泄,希冀全村人文运昌隆,兴旺发达;二是阻挡村外邪气进入村内,确保人寿年丰,六畜兴旺。例如挖色高兴村村口处能看见一座面朝洱海的建筑,是八角门楼和“三滴水形式照壁”相结合的建筑,上面除了写有“高兴”二字作为村口地标的大字以外还有墨色手绘山水图,白族话叫做“子虚毫”翻译过来叫做“泄水阁”。这个建筑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当地土壤多是由多面山体冲积形成,比较散,造成了旧时候挖色常受到山体滑坡或者是积水成灾排水不通畅的现象,人们为了保佑村子不被积水所扰,排水通畅,镇住村子所建造的一个建筑,如今村子经过扶贫焕然一新,这翻新的泄水阁也依然屹立在村口。

二是在入口天井处的“座山照壁”,正大门和所对山墙在入口处形成独立小空间,山墙作为照壁,这样与建筑一体,不再单独建,这也起到节省财力和隐蔽的作用,民间也有说法是不能让家中财气朝外跑,这种照壁多出现在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的普通人家。

三是主房对面要有一堵围墙作为照壁形式是“一字平照壁”和“三滴水照壁”,建筑在院落天井的西方或者南方。若以北房为主房,照壁就建在南方,若以西房为主房,照壁就建在东方。这样布置,起到早晚反射阳光的作用,增加院内及正房的光照,也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增强、丰富空间层次感的效果。一字平照壁(见图2)多是仕宦家族,可以体现其社会地位,但现今洱海边旅游业蓬勃发展也使得美观复杂的三滴水照壁(见图3)更受普通人家的欢迎。

图2 简朴的一字照壁

图3 三滴水照壁

四是木制小照壁,大门一进来,建有木板制作的小照壁,木板上一般请名家写上“寿”或“福”字,有也有挡住外面邪气的说法,这种多出现于喜好简约人家或是清贫人家。

2 照壁的装饰艺术

2.1 装饰手法

照壁的装饰经过长期发展与文化混溶,又结合了民族喜好创新得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并且集合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诸多装饰手法。在白族人家中几乎是家家都有,装饰精致风雅,又是在最显眼的位置,关乎一家人的体面,这就能够说明照壁在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非同一般的地位。

由于照壁都是宅子的体面,处于门外或者门内入口处,位置最显眼,它的装饰外观无疑是最直观展现建筑整体风格的方式。在装饰手法上大多采用泥塑、石刻、彩绘、镶嵌砖等方式。自古以来白族尚白、崇白,视白色为吉祥,在照壁装饰中也遵循了这一点,墙面加以粉白达到增强反射光照和墙面的耐久性能;照壁在中间书以四言题字或镶嵌大理石屏,体现一家的精气神,说画龙点睛之笔不为过;照壁墙角墙裙或接口处刷灰勾缝,呈现青砖样式,四周则用薄砖镶嵌分出框档或是以彩绘形式勾勒出几何图框,除此之外泥塑浮雕也用于边框装饰;框中再以镶嵌大理石、题诗词、水墨画山水、彩绘、泥塑浮雕风景花卉等多种形式填充,呈现强大的视觉冲击,增添活力,也有出现留白给人留以想象发挥空间。这种种繁琐工艺、不遗余力的装饰都将“青砖黛瓦、粉墙画壁”的装饰规律体现的淋漓尽致。三滴水照壁与一字平照壁装饰区域对比见图4,图中左右分别为两种常见照壁的立面装饰区域分布的局部对比。

图4 三滴水照壁与一字平照壁装饰区域对比图

形象、色彩、寓意这三种表现手法在照壁中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得以体现并不同程度发挥着作用。照壁装饰具体形态可以说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内涵与个性的形式与语言表达,它可以在时间沉淀中讲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内容,也可以从照壁装饰中体现某一白族建筑的装饰主题是表现家族历史或精神传承还是纯粹的抽象装饰或追求形式美感;照壁色彩方面则是墙面以白色为基调,着色以青绿为主,显得素雅清淡,照壁上的斗拱以青、绿、金、红为主给人以愉悦之感;由于宗教、历史与民俗的影响,寓意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照壁的精神文化,比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祥云的吉祥平安如意等。

2.2 装饰题材

在照壁装饰中,题材内容广泛、丰富,从仙道佛神到花鸟鱼虫数不胜数,主要包括以竹、莲花、梅花等为代表的植物花卉类;以喜鹊、鹤等为代表的动物类;以瀑布,小桥流水为代表山水风景类;以历史人物,家族人物为代表人物类;以吉祥纹,云纹为主的几何纹样类;以汉字图案为代表的文字类。这些装饰题材构成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独特的艺术语言系统,也体现了白族的文化内涵和白族人民的审美价值观。

植物题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自然界的植物花卉,如梅花、水仙、莲花、菊花、兰花等能表达其身上体现的气节;另一种是抽象的植物纹样,这类图案象征这吉祥、神圣、纯洁,如最常见的莲花图案,在白族建筑装饰中应用比较广泛,除了山墙的运用,照壁周边的角也常用莲花图案装饰,意在高洁清廉、吉祥如意。

动物题材主要是具象化的动物形象,如鸡、鹤、蝙蝠、喜鹊、鱼、龟、鹰、鹿等包括传说神异的龙、凤。受汉文化的影响,传统吉祥纹样龙、凤的形象在白族民居装饰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在照壁装饰中也有运用,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风景题材多存在于照壁副位(照壁两边),多是由高山瀑布(见图5),小桥流水,田园风光这几种组成,为了寄托主人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物题材也分为两种:一是记录性质的真实人物,多以家中有特殊事迹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这种题材极少出现在普通人家;再一种是虚构人物,类似“三星高照”中的福星禄星寿星,象征幸福富裕长寿,“八仙”中的各位仙人,都各有所长,来象征家主对某一门技艺的追求。

几何纹样题材在照壁装饰艺术应用中起到辅助作用,通过抽象化的艺术加工手法将几何线条进行韵律式的旋转变形,使线条图式化、几何纹化,形成具有装饰意味的线条或片段纹样。在装饰中比较常用的几何纹样有吉祥纹、云纹、雷纹、回纹、万字纹等,多用于照壁中边框的勾勒或是框档的辅助线。文字类题材在照壁主墙面上运用最广的便是四言题书,还有少部分出现在照壁两边的诗句(见图6),历史记录等。

图5 照壁边侧的水墨山水

图6 题字在照壁中的运用

通过了解在白族照壁上题的字,便可以知道这家人的姓氏,比如:“清白传家”为杨姓,“琴鹤家声”为赵姓,“青莲遗风”、“邺架流香”为李姓,“濂溪世第”为周姓,“瑞雪三槐”为王姓等,这些白族民居照壁上四言题书反映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让外人感受到家主重视文化修养,注重知识教育的传统美德。

3 照壁文化内涵

照壁装饰作为一种民族地域文化的载体,在有限的墙体面积中,采用了众多繁琐的工艺、丰富的材料及各种精致的造型图案,浓缩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主题与特点。以形象、色彩、集中、概括、寓意等手法以体现装饰艺术在白族传统建筑中的应用,不仅创造出了具代表性的具体形象,还体现了强烈的意象之美。对大自然的崇拜,凝聚民族精髓,沉淀出隐喻的符号以寄托人们美好愿望。在照壁下建一花坛,种一株石榴树,寓意多子多孙,或栽上几颗青竹,寓意主人高风亮节,宽宏待人;或是种上花卉,使之成为一个风雅小憩的地方,托物寄思等等都体现了广泛的民俗性、情趣性与蕴含哲理的艺术性。照壁装饰,彰显着主人家诗书传家遗风,也体现着白族人家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更使居民的庭内外展示了一种高雅的文化风尚和正统的文化价值追求。

4 结 语

照壁装饰文化是白族建筑文化所凝聚的结晶,照壁的装饰艺术浓缩了白族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与民族情怀,在时代发展与更替中,它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习惯,并且慢慢成为白族文化的载体。照壁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传承了大理白族的建筑装饰优异的技艺,又能够将白族人民强烈的寄寓思想与建筑表达达到和谐统一的高度。

[ID:009668]

猜你喜欢

照壁白族民居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民居智库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民居摄影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中国云南大理白族女子头饰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