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声合唱《花儿与少年》的音乐特点与排练反思

2020-06-28汪海云

新一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童声合唱艺术处理民族风格

汪海云

摘 要:《花儿与少年》是童声合唱中的一首经典作品,本文通过对这首合唱的具体分析和艺术实践,从声音、节奏、强弱以及声部层次等提出自己在艺术处理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童声合唱;艺术处理;民族风格

一、作品介绍

《花儿与少年》原先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青海民歌, 音乐欢快, 旋律简单易唱, 带有典型的歌舞性质。后来经鹤梅改词, 胡增荣改编合唱后, 歌词更加简洁, 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尤其是童声二部合唱更是童声合唱中的经典之作。

二、作品的整体结构及音乐特点

童声合唱《花儿与少年》全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4/4拍, 中速 (每分钟84拍) , d羽六声调式, 旋律欢快优美。声部特点是高音声部演唱旋律, 而低音声部做伴唱和模仿;第二部分是4+4两个平行乐句, 旋律围绕着G音进行, 形成g商五声调式。旋律也与第一部分不同, 在织体上两个声部做同节奏和声式进行, 低音声部在旋律上呈现支声复调的特点;第三部分是整个音乐变化最大的一部分, 主要体现在节拍的改变, 三拍子的旋律优美而富于歌唱性, 四个三小节乐句, 调式为d羽五声调式, 两个声部仍然采用同节奏的和声式进行;合唱的最后一部分音乐又回到欢快的四拍子, 使第一段音乐的变化再现, 二声部织体形式也有较大的变化, 同节奏和声式织体与不同节奏的对位织体交织进行, 使音乐更加的丰富, 情绪也更加的高涨。

三、作品处理的艺术处理

(一)声音的处理

合唱作为多声部音乐, 首先强调的是各声部之间协和, 声音的统一。声音的和谐要求声音上要突出共性而不是个性。在这首合唱中声音的训练首先是要统一唱法, 用加强“直声”的声音训练可以使合唱队的声音得到很好的融合度, 另外为了体现这首歌曲声音上民族性的特征, 在直声的训练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位置泛音”的要求,使声音位置稍靠前, 从而得到一种具有穿透力的明亮声音, 这样不仅突出中国传统民歌声音的审美取向, 同时又具有很好的融合度。

(二)节奏处理

良好的节奏是合唱各声部统一的基础, 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横向节奏,这首合唱主要的节奏特点是均分节奏:xxxx, 它的变化形式:“x xx”“x·x”和“x x”,这些节奏在练习时可先从慢速无音高的节奏练起, 开始可用衬词la、lu、lo等进行练习, 之后可以加入歌词进行无音高练习。音高的练习应先从调式音阶练起, 先让学生熟悉音乐的五声旋律风格, 建立起初步的调式感, 再结合这首歌的具体旋律由至快进行练习。最终要求合唱队员发出节奏明晰、音色统一的整齐音响;节奏的第二个方面是纵向节奏的统一, 在这首歌曲中除了二声部节奏的配合之外, 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歌词发声节奏的统一, 只要是语言中的声母和韵母, 它们不但是语言表达清晰及语言风格的要求, 也是在纵向上声音整齐划一的重要保证。比如歌曲第二部分二声部同节奏部分的歌词节奏处理, 声母到韵母的节奏快慢、轻重要依据风格及旋律特点来做统一要求, 这样才能保障歌唱语言节奏的统一。

(三)速度和强弱的处理

这首合唱的速度基本保持每分钟84拍, 但在第二部分结束时拍子由4/4拍转为6/8拍时速度的转换, 即由原来的一分钟84个四分音符转换为一分钟84个八分音符, 指挥在排练时要把握好节拍律动和速度的同步转换。在合唱力度强弱的处理上, 整首合唱突出活泼轻快的音乐风格, 在总体上强弱不宜有太大的对比, 但在细节上要求根据节拍律动及音调等来合理安排。双拍子强调强弱交替的律动, 声音要有弹性, 但发音一定要“俏”, 而在6/8拍时要突出旋律的起伏感, 重拍要把聲音给抓住, 这里可以打整拍来强调连贯性。此外, 根据歌曲的音调来处理细节的力度变化, 比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句“春季里呀么到了这, 迎春花儿开”中的“迎”字, 就适合做成渐强的声音处理, 这样不仅丰富了声音的表现力, 又突出了民歌的一些特点, 但一定要注意不可夸张, 表现要有控制。同样的处理还有像第一段结尾处低声部的滑音和第四段结尾的“嘿”等。

(四)声部层次的处理

《花儿与少年》的第一部分中, 高声部旋律采用承接的音乐发展手法, 音乐连贯发展, 旋律围绕着主音和下属音进行, 这是合唱的第一个层次。低声部主要的节奏衬托以及旋律上的补充是第二个层次;合唱的第二段是同节奏的二声部合唱, 旋律仍在高声部, 下方声部是在和声上起加厚作用, 有时候是和声音程, 有时候是支声。在排练时在注重两个声部旋律性的同时, 要注意旋律声部的清晰和二声部的时分时合的特点;合唱的第三部分是整个合唱最为抒情的一部分, 也是与其它乐段对比性最强的部分, 共有四个乐句, 上方声部仍然承担着歌曲的旋律, 旋律为五声特点, 而低音声部则是在和声上的加厚, 旋律并非完全的五声特点, 所以在排练时应强调它与上方声部的融合性和平衡, 着重突出整个音乐风格的民族性;最后一部分是整首合唱情绪相对最热烈的部分, 也是整个合唱中相对稍难处理的一段, 主要体现在两个声部的复调织体形式, 及要将主要旋律突出, 由要将次要的旋律线条清晰的呈现出来。除此之外结尾处的音高相对童声来说音区很高 (尽管时间很短) , 要求合唱队员在演唱时要保持积极的高位置, 并掺入一定的假声, 避免声音的挤、紧、白、喊等不良声音的出现。

总之, “童声合唱对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发散思维和创造力都有很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童声合唱艺术处理民族风格
从“合”到“和”:奏响童声合唱的天籁之音
论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处理
群文活动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浅谈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童声合唱教学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
简谈咏叹调《啊!人们都叫我咪咪》的人物形象与艺术处理
民族风格服装中民族元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