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文性阅读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0-06-28李洁妤

新一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李洁妤

摘 要: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把“互文性”理论引入到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构建“互文性”名著阅读教学体系,进行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从而更透彻的理解文本是当前名著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喜欢的多是快餐文化和图文阅读。

据调查不少同学课后常看的是图片画面多文字少的读物,如《知音漫客》等;文字较多的也是读些言情武打玄幻之类的通俗读物,而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几乎无兴趣阅读。

(二)学生阅读名著的方式和体验粗浅,不知如何下手。

学生喜欢读的多是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中外名著。多数学生阅读名著时,着重于对情节、人物的囫囵了解,不会主动提出疑问;一般没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能联系背景、作者进行思考的学生只是少数;能够把读过的名著进行关联的更是少。

(三)大多数学生阅读名著是为考试,10%左右的同学课外名著阅读近乎为零。

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阅读能力和方法,进行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从而更透彻的理解文本是当前名著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互文性阅读能够促使学生多方关联思考。

二、互文性在名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什么是互文性阅读

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中提出“互文性”(Inter-texuality)这一概念,“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

(二)互文性阅读的价值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与互文性阅读的理念不谋而合。

搭建互文性阅读的网络框架,一是互文对读往往是从一个文本中读出其他的文本来,有利于发现文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有利于了解文本的精神线索、文化脉络,从而正确地解读文本。二是帮助学生多维度审视作品,挖掘文本的多重意义,引导学生探寻作品隐秘的意义,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三是文本具有唤醒读者经验的功能,互文阅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阅读最大快感,并在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自然地激起写作欲望与兴趣。四是有助于实现“教学双赢”,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使教师的学科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互文性阅读在名著教學中的运用策略

(一)背景资料的应用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正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2]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行阅读教学,也可以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引入相关背景资料,构成互文性文本群。

如《西游记》是我国明代万历时期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它在中国小说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强烈的讽刺因素是《西游记》的重要构成部分,讽刺揶喻当时之世态,但学生阅读时对于孙悟空的英勇,猪八戒的搞笑都有很深印象,唯独讽刺不能理解。

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天宫、地府、西天的事情,发现:判官崔珏因为生前是“先皇帝驾前之臣”,更因收到当朝宰相魏征的求情,而他与魏征又是“八拜之交,相知甚厚”(十一回)所以就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延年二十,还魂阳世。乌鸡国那个狮猁怪,就因为他“官吏情熟”,与神佛阎王有亲,所以乌鸡国王“无门投告”,有冤难伸(第三十七回)。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西天“极乐世界”,就因为“不曾备得人事”,阿傩、伽叶二尊者便“掯财作弊”,不肯“白手传经”。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都献出去(第九十八回)。在孙悟空告到如来处,如来还说《西游记》对现实的揭露、对统治者的讽刺更为生动有力。作品里所描写的天上人间,实际上都没有一块干净的乐土,天宫和地府,看上去似乎十分神圣威严,但在威严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腐败和丑恶。

再让学生归纳分类《西游记》中妖怪的来历和下场,我们不难发现:凡是与神仙们有点关系的,在最后关头都被救走了,这可以以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做代表;相反的自然界中下界生长的妖怪,自然只能是被棒打消灭了,这以白骨精为代表。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当时社会那种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的黑暗腐败现象的反映,以及对他们无情的讽刺。

三让学生分类书中各国国王的行为和结果,自然发现:人间帝王或崇信道教或沉迷女色;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在阅读时,可以联系明熹宗朱由校的史料,学生自然能从书中所写看出人间那些昏庸贪婪、作威作福的封建帝王和官僚的丑恶面目。

(二)文本相互参照的运用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3]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互文性解读方式,将文本读厚,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相近文本或相异文本,搭建互文性阅读的网络框架,在不同文本的相互映照下,显露出课文隐秘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解读体验,合理转化为文本教学策略。

如学习《西游记》“大闹天宫”,不少学生认为孙悟空是一个高傲、不守规则、自以为是的猴子,原因和学生的认知及当前影视作品对《西游记》的刻画有很大关系。如何改变这一认知,在教学中引入《水浒传》的内容,从林冲逼上梁山的经过,再结合孙悟空的“闹龙宫”“闹地府”“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也就容易明白这是必然的结果,是玉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黑暗腐朽统治的必然结果。也能明白孙悟空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拿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如学习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狗猫鼠》和《》中可以看出一个“横眉冷对”的狷介之人,但是引入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就能看到鲁迅先生慈眉善目、随性洒脱的一面,再联系阿累的《一面》,更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對进步青年的关心爱护,这种文本之间相互参照,又让学生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立体化”认识和了解。

(三)现代化媒体技术的精用

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必要时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构建多形式的互文本,达到互文性解读文本的目的。引入歌曲、动画、网页等形式的互文本,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因此,构建互文性阅读教学,还可以精用现代媒体技术,构建多形式的文本群。

如在学习《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救了星期五后与之交谈的一节:鲁宾逊指着星期五说“FRIDAY”,再指着自己说“master”,并在小说结尾时任命自己为此岛的国王。我就同时播放了《格列佛游记》的小人国一节,格列佛来到小人国,任小人们把他上绑。再抛出:如果是鲁宾逊来到小人国,会有什么不同的事情发生?学生第一反应就是:鲁宾逊会占领小人国,把小人国变成自己的领地。那么鲁宾逊作为一个追求财富、勇于冒险的新兴资产者的形象也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总之,语文课堂构建互文性阅读教学对改进阅读方式、深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互文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想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构建互文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能力选取合适的文本。在利用互文本对目标文本进行解读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多元解读的边界,防止对文本作“过度阐释”,甚至是错误的阐释。

参考文献:

[1]王瑾.互文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美]米勒,重申解构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