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助起机构设计研究

2020-06-28侯亚辰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7期
关键词:座椅机构老年人

侯亚辰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优化,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也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17 年,全球范围内60 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约为9.62 亿人。据推算,2050 年,60 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将增长为两倍之多,2100 年此数量将增长至少3 倍,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年轻群体的增长速度。当人步入老年期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有所下降,特别是老年人下肢的肌肉力量的减弱,增大了老人由坐到站立过程的困难。如果老年人患有关节类疾病,更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加重他们在起坐过程中的负担。另外,老年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很多老年人面临偏瘫等下肢功能性运动障碍的问题,还有很多老年人虽拥有行走能力但却因起坐困难而无法正常生活。起坐问题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如果有外部机构可以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撑,便可以大大减轻关节的压力,不但可以帮助老年人正常起坐,还可以降低老年人起身时因不平衡而引起的摔倒的风险。

1 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企业都着力于研究拥有助起功能的座椅,目前,市面上的助起座椅主要可分为电动助起座椅和普通助起座椅两大类。电动助起座椅在推杆的作用下辅助老人由坐姿到站姿的过程,还可以减轻老人坐下的负担,但此种座椅价格往往比较昂贵,而且存在许多缺点。目前,已有的电动助起机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且不易于折叠,摆放在家中较为笨重。普通助起座椅是通过弹簧提供动力,开关打开后弹簧就会给人一个向上的推力,当人压在上面坐下的同时,座椅会进行复位,从而辅助老人的站起和坐下。普通助起座椅价格较低、控制简单、结构较小,但相对于电动助起座椅稳定性较差。

除以上问题,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助起座椅还存在许多不足。市面上的助起座椅几乎都没有考虑过椅背部分的结构。座椅升起帮助老人起身时,如果椅背与坐垫的角度不变,将阻碍老人站起时身体的直立,老人的身体不平衡,极易发生摔倒现象,但如果合理设计角度的变化,椅背部分不但不会影响老人起身,还会提供给老人一个有效的辅助支撑力,帮助老人起身更加容易。此外,市面上的助起座椅大多数只是简单的定轴转动,没有考虑到人起身时身体前移这一因素,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用者会出现站起困难、重心不稳等现象。而且国内外研究的助起功能往往应用在智能轮椅上,多用于残疾人的站立训练,价格昂贵,无法在大众范围内普及。有研究显示,对于没有下肢残疾的老年人来说,长时间使用轮椅不仅会出现身体疲劳、腰疼等不适现象,甚至可能导致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衰退更严重,因此,设计一款新型老年人助起设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 机构设计与分析

2.1 机构与尺寸设计

助起设备的机构简图如图1 所示。其中L21=30mm,L22=15mm,L31=5mm,L32=25mm,S4=45mm,L5=14mm, L61=15mm,L62=45m,共同组成助起机构,此机构由6 个连杆和2 个滑块组成了8 个旋转副、2 个移动副、和2 个螺旋副,原动件为滑块A,由一个直线电机驱动,机构自由度为F=3×7-2×10=1。L7、L8、L1与机架L0组成剪式升降机构,用于微调助起机构与地面的初始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其中,L7、L8与L9之间为螺旋副连接,且两个螺旋副旋向相反,L7、L8与L1为滑动副连接,当L1为原动件时,由于螺旋结构的自锁性,机构自锁,自由度为0。

图1 机构示意图

机构坐深是指坐垫表面最前端到椅背与坐垫末端相交线之间的距离,坐深的设计影响腰部的放松和臀部的支撑。如果坐深的设计不合适,腰部与椅背不易贴合,久坐会产生腰部疲劳。

图2 为国标“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B10000-1992”中的人体坐姿图。

图2 人体坐姿图

根据GB5703-85《人体测量方法》中的研究,人在28~30 岁时身高达到最大值,35 ~40 岁逐渐出现衰减趋势。根据老年人身高的降低率,杨楠在《老年多功能电动轮椅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中近似推算出的中国老年人身体部分测量尺寸如表1。

表1 中国老年人(60 岁以上)身体测量部分尺寸(单位:mm)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助起机构坐深尺寸选取为420mm。选取机构在初始状态下L2与L3之间的夹角为142°,此时,F 点距AB 所在平面的水平距离为185mm。因不同个体的小腿加足高长度不一,为更好地适应不同个体,L7、L8、L0与L1组成的剪式升降机构,可微调助起机构的距离地面的初始高度,其初始高度H=H2-185mm,其中,H2为小腿加足高,不同用户可根据个体身高差异,转动L0调节座椅初始高度。

2.2 机构的运动计算

对上部助起机构单独进行运动学分析,当下部剪式升降机构固定时,L1可以视为固定于机架上,对结构进行简化得到图3。

图3 助起机构简图

如图3 所示,用解析法计算助起机构的运动位置:

改写成直角坐标的形式:

继续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加速度矩阵:

可以得到速度矩阵(6)、(7)和加速度矩阵(8)、(9)

3 机构的运动仿真

按照机构的尺寸信息建立出各个构件,并在各个构件之间定义如图1 所示的连接关系,在Adams 里建立了二维仿真模型。给原动件输入一定的运动规律,便可对模型进行运动学或动力学分析,从而检验机构设计的合理性。机构运动过程如图4 所示。

图4 机构运动过程

利用模型可输出各个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力的变化情况曲线,从而可对机构进行必要的优化和验证。设原动件运动速度恒定,当机构在时间范围内运行时,得到C 点在X 和Y 方向的位移及坐垫S4与水平轴的夹角随原动件A 位移的变化曲线,如图5 所示。

图5 C 点位移及S4 与水平轴的夹角变化曲线

根据叶明在实验中得到的人在站起过程中,上身躯干和小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化,结合人体小腿长度的平均值,可以计算得到人在站起过程中膝盖位移的取值范围。根据检验,此机构运行过程中膝盖位移大小的变化在范围内,靠背运动变化规律与人体坐起时运动规律较为拟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机构运行过程中,坐垫S4与水平轴的夹角变化斜率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可知,辅助设备的仰角变化过程平稳,无快速加速和减速等过程,辅助坐起时冲击小,老人在使用时不会产生不适感,符合设计所预期的效果。

4 结语

助起机构可降低老人坐起时关节压力,减小摔倒风险,提高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本设计通过多连杆滑块机构组合,以一个电动推杆作为原动件,实现对老人的辅助坐起。通过软件对机构进行仿真分析,直观地了解机构的运动信息,便于进行分析和优化,并从平稳性和人体工程学两方面进行验证与评价。助起机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平稳性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本文已经初步完成原理分析与仿真,但是,结构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提高有待在加工实物后进行改善。就目前老年人和护理等市场需求而言,该设计具有很大意义与前景。

猜你喜欢

座椅机构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