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种粮大户的快车道

2020-06-28唐秋

农家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种田工厂化流水线

“清明前后,正是春播育秧的好时节,我们采用的是水稻工厂化育秧模式,一天所育的秧苗就能供应约300亩农田的栽种需要,而且育出来的秧苗根足、苗壮,成活率高,基本上满足了兴安县的秧苗需求。”春耕时节,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地种粮大户唐新全正带领着社员们育秧。在唐新全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一套现代化的育秧设备和控温大棚让当地粮食种植走上了“快车道”。

近年来,唐新全通过大面积流转农村土地种植水稻,不仅自己成为了“种粮大户”,还通过合作社带领当地的村民及贫困户增加了收入,成了当地的一位“红人”。

运用现代化机械设备,育秧+种植“事半功倍”

“现在我们合作社工厂化的育秧流水线一天所育的秧苗效率是过去人工育秧的15倍。”唐新全说,2020年春播,合作社为当地村民3000亩左右的农田育秧,通过机械化操作,仅用15个工人10天就完成了。

在合作社内的育秧流水线上,7名工人互相配合,从营养土加工、水稻种子处理再到自动撒种、浇水、盖土,所有步骤都在有序进行。在水稻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旁边,是合作社的温室育秧大棚,大棚内的铁架上摆满了等待发芽的“种盘”,有的盘子里已经冒出尖尖的嫩芽。唐新全介绍,大棚面积有412平方米,需要6台空调同时运转,大棚内温度昼夜保持在25℃。

“机械化育秧正是我种粮的诀窍之一。早春气候多变,在田里育秧风险大,如遇上恶劣天气,育秧失败,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唐新全说,但是工厂化育秧,恒温恒湿,设备好、技术新,有专人管理,育出来的秧苗根足、苗壮,成活率高,还可以根据气候条件调整播种时间。此外,机械化育秧完全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的一家一户育秧这种麻烦而质量不高的方式。在育秧过程中所使用的营养土也属于“无污染”的肥料,在整个育秧阶段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我们不仅在育秧上采用高科技手段,而且在之后的种植、收割上都进行机械化设备操作,一方面能更科学地控制粮食生产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效率。”唐新全说,合作社的大型设备还可以提供出租服务,也能得到一笔收益。

早在2011年,唐新全就获得了全国种粮大户的荣誉,还把国务院奖给他的“东方红”拖拉机开回了家。2013年,他成立了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示范基地有大型拖拉机7台、大型收割机6台、插秧机7台、直播机3台、其他机械23台。从2014年开始,唐新全的合作社新建了工厂化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及产品加工中心等,实现水稻生产耕、种、收、烘干、加工等主要环节机械化。

工人正把经过加工的营养土“送”上流水线。

从卖种到自己种

“我之前做了9年的种子销售生意。事业开展得还算是不错,也在县城里买了新房。”1981年出生的唐新全有闯劲、有想法。

“因为种子生意只在上半年比较忙碌,下半年则十分清闲,一开始我就琢磨找点别的事情来做。后来,我发现乡镇里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土地闲置。”唐新全说,这个情况让他萌生了一个“种田”的想法。

唐新全说,家里祖辈都种田,但种植面积仅仅几亩地,产量也仅够一家人的口粮。在自己的理解中,不能再按传统的老路子种田。要种就种大的,搞规模化种植。唐新全心里有一个很强烈的念头,那就是种田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2009年,唐新全承包了50亩水田种植超级稻。2010年,他加大了机械化生产程度,种田面积扩大到300亩,当年收入达18万元。

“这样的收入,是众多靠种田为生的乡亲想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所以我对种田的信心和决心从未动摇过。”唐新全说。2011年他更是拿出全部积蓄增加投入,流转崔家乡高泽村、湘漓镇江口村土地共560亩田地搞种植。随后的几年中,唐新全“大手笔”不断,如今种粮面积已增至1000多亩。

靠着种粮,唐新全的事业越做越大。2019年,合作社的500多亩稻田纯收入是100多万元。2020年,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多亩,估计纯收入将达到200万元。

改变传统生产“面貌”

“合作社里几乎每天都有十几个村民来做工,我们会按照市场价给他们计工资,而且还会让他们有足够时间照顾家里。2020年,在合作社聘请的工人当中,还有5户是本地的贫困户。”唐新全说。

随着“种粮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唐新全的合作社培育出来的秧苗几乎可以满足兴安县全县的需求,而且随着生产规模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唐新全的合作社还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每到农忙的时候,合作社需雇请的人手达200多人。

崔家乡岩背村张玉珍一家因病致贫,家中还有两个孩子读书,仅靠夫妻两人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经过唐新全的邀请,张玉珍从2014年起一直在合作社工作至今。

“我是合作社的老员工了,这6年在这里打工很稳定,每个月至少有1000多元的收入。每天忙完家里的事,只要走十几分钟的路就可以到合作社上班,工作很轻松,生活也有了保障。”张玉珍说。

唐新全的合作社服务范围涉及兴安县及相邻几县,辐射带动了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此外,他为当地不少村民就近务工提供了便利,不仅个人致富了,还带动了不少乡亲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规模化种植能让农民发家致富,而且在种植中加入机械元素也是当今发展的必然,只有打破农业发展固有的局面,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思路,才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继续靠山吃山。”唐新全说,他希望在今后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中,能有更多人成为种粮大户,或者能够有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唐秋)?

猜你喜欢

种田工厂化流水线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手机在线浇水、施肥 5G种田就像在玩『开心农场』
养蚕不喂桑,栽桑不采叶 重庆工厂化养蚕蕴藏黑科技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要点及防病方案
流水线
基于PLC的饮料灌装流水线设计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流水线
中国农村真的“无人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