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物流发展现状探析

2020-06-27林洁陈堰

大经贸 2020年4期
关键词:跨境物流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

林洁 陈堰

【摘 要】 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实现了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通,使物流行业迈向了新的发展台阶。本文将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跨境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盟自由贸易区 跨境物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步伐加快,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经济发展与政治合作中,东盟都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多年来持续开展东盟各国的国际贸易与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贸易基本情况

中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早,2008以来,跨境电商交易额逐年攀升,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了10万亿元。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主要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中国与东盟地缘关系接近,自古便有贸易往来。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东盟不断加强战略沟通,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推动双方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双边合作已成为亚太地区成功合作的重要典范。截止2019年,东盟已经上升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74万亿元,增长11.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6%。无论是服务贸易还是货物贸易,其发展趋势都非常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跨境物流也获得长足发展,中国-东盟跨境物流行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物流发展的问题

(一) 东盟电商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中国-东盟交易规模的扩展

东盟国家的收入差距比较大,新加坡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其他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偏低,经济发展限制了电商发展的脚步。据有关数据显示,东盟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营收中,印尼2018年营收达到8591百万美元,2022年预计达到16475百万美元,增速近50%,是位列第二的泰国的近三倍。在中国—东盟跨境电商零售贸易中,泰国乳胶枕、香米,新加坡的保健品,马来西亚的饼干、速溶咖啡,菲律宾的芒果干,越南的速溶咖啡等商品在中国较受欢迎。在国别领域,2016年有124个泰国品牌在天猫国际平台上销售,总成交额同比增长152%,是商品销售额排名最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同时,其他部分东盟国家尚未构建科学的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发展硬件基础还相对较差,互联网普及范围有限,相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技术也匮乏,跨境贸易额较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东盟国际贸易交易规模的扩展,阻碍了贸易额和跨境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相对薄弱,导致物流成本较高

就目前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近年虽然发展了跨境物流,但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跨境物流的资源配置还需优化。从事跨境物流的企业中中小企业的占比较大,其有限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能力无法为跨境物流提供长效的资金支持,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明显不足。而与其他国内物流相比,跨境物流成本比较高,业务一般通过航空邮寄方式完成,商品的物流成本明显增加,导致产品竞争力被削弱。另外,因国际贸易中通关手续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商品的运输速度,影响了商品的运输效率和流转速度,无法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客户等待的时间越长,可能导致客户对物流的不满程度更高,致使退货率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贸易的正常交易量提升。

(三)跨境支付问题较多,影响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产值提升

跨境电商支付是跨境贸易中直接涉及资金、最为重要的步骤,其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而中国―东盟现有的跨境电商支付平台,依然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平台服务过程中,客户与商户的支付信息可能因系统故障而产生丢失的情况,导致支付不成功甚至支付资金丢失等状况,缺乏跨境支付的安全性。而同时,在东盟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系统的使用率较低。如泰国,尽管在电商平台购物的人群达到了1100万,且在近3-5年中也将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但这些网购者的70%以上选择货到付款或柜台现付,使用网银的不到20%,第三方支付系统等更不到10%。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消费者存在跨境支付平台使用习惯不一致问题(东盟国家在跨境电商平台,使用PayPal的消费者占大多数,而中国则多为使用支付宝或微信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导致了在进行跨境电商交易时,支付方式的不统一,造成支付困难,降低了支付的效率。其次,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消费能力存在差异,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网络普及范围较小,人们对网络支付不甚了解,阻碍了跨境贸易的顺利开展,自然也会影响到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产值的提升。

(四)跨境物流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业务效率提升较慢

從整体上来看,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跨境物流发展的时间不长,跨境物流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近几年跨境物流行业繁荣发展,专业人才供不应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将超过150万,东盟各国的电商物流从业人才需求缺口也将明显加大。只有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才能为跨境电商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阿里研究院对国内三百多家企业展开调查,发现超过80%的跨境贸易企业存物流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在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企业调研中也发现,大多数相关跨境物流从业者所掌握的基本物流理论知识有余,实践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跨境物流业务的顺利开展。不少跨境物流员工缺少基本的应用英语能力,对东盟各国的地方语言和文化、风俗、交易习惯也知之甚少,无法与客户进行无障碍交流,导致物流业务工作完成效率较低。

三、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东盟国家的电商产业扶持

中国电子商务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已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新引擎。继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的合作是近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东盟电商发展滞后的问题,有几点建议:第一,中国应积极与东盟国家建立互通关系,帮助东盟国家开展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中国应为东盟国家提供信息化人才和技术支持,不断提高东盟国家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第三,中国可指导东盟国家从产业链入手,完善国家产业链条,推动电子商务和跨境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第四,中国应该深入对接跨境电商及物流发展战略,发掘新的合作动力,规划新的合作愿景,锁定新的合作成果,做大互利合作的“蛋糕”,为彼此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能。

猜你喜欢

跨境物流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