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的作用

2020-06-26方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运用语文教学分析

方南

摘  要:记得第一次上《鸿门宴》这篇文章,在给孩子们上完这一课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孩子们对这一课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完了整堂课?为什么在结束这一课时,学生们却显现出强烈的意犹未尽的失落感?带着这个疑问,我和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然而他们却告诉我一个同样的答案:喜欢听这个故事。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需将语文与历史知识交叉和渗透,找准它们的结合点,既符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求,也符合新时期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取向。基于此,以下对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历史知识;语文教学;运用;分析

语文是有历史渊源的,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都能够在历史上追根溯源,文学本身就是由历史贯穿始终的。文学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更是一个较为形象的诠释,因此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上,包含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学作品。《左传》《史记》《战国策》等等都是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历史中包含文学,文学中包含历史。教学中历史和语文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知识是互通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地把握好语文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运用历史知识去研究语文教学。具体来说,我认为历史知识在语文课堂上的渗透,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话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鸿门宴》的过程中,由于本身是文言文而且篇幅也比较长,这样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困倦感,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学生不仅仅了解了文章的脉络,还能够对探索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有更多的感知。《鸿门宴》和著名楚汉战争历史事件、刘邦项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学生在查阅中便会产生浓厚兴趣。在课堂上,进一步把鲜活的人物个性展示给学生,项羽的刚愎自用;范增的老谋深算;刘邦的狡诈虚伪,樊哙的忠勇无威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关于楚汉战争有哪些了解,对其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評价等等,这样再继续后面的文言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情感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学习这些内容,就必须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否则,学生就无法理解文本,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古诗词,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就是要求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理解诗作,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如,学习屈原的《离骚》,就需了解战国时诸侯国之间进行着“合纵”“连横”的斗争,屈原因小人陷害,最终被楚王疏远并被流放的史实;鉴赏杜甫的《春望》《登高》时,就应该了解“安史之乱”;再如,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就应该明白,因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投降派把持朝政,打击持“收复失地,对金用兵”主张的辛弃疾,作者抗金复国的愿望无法实现而产生了激愤之情。学习这些诗文时,不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们是无法真正理解诗文的意思,更谈不上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一切鉴赏都是空洞、苍白的。学生了解了这些,就能“忧作者所忧,恨作者所恨”,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平日里学生抱怨,作文中无话可说,其实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不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无写作之“米”,怎能做出美味可口的“美食”呢?因此要突破写作难点,就应该引导学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做美味的原料。

比如,写爱国,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有投笔从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的班超;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杜甫;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以国事为重,临危不屈,前赴后继,这些人的故事不是作文的好素材吗?

还比如,在论自强时,有卧薪尝胆,屈人之下,终灭吴国的勾践;有惨遭宫刑,忍辱负重,仍成《史记》的司马迁;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雄心壮志的曹操等等。

历史知识就像是一座大厦的根基,语文水平则是这座大厦的顶端,根基越深厚,那么顶端也就延伸的更高。不了解历史知识,学起语文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文史要紧密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应充分认识到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把新课改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孙鹏.浅谈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1期.

[2]杨白玉.如何正确处理历史课中的语文知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

猜你喜欢

运用语文教学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