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研究

2020-06-24胡溦孙长城杨庆吴建峰张凤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生态环境重庆市

胡溦 孙长城 杨庆 吴建峰 张凤太

摘 要:为科学探究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建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耦合模型,测算重庆市2008—2017年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耦合度在研究期内处于拮抗阶段,且已逐步走向磨合期;(3)生态环境系统是影响耦合协调程度的关键因素,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呈正相关。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规合一”的旅游规划、进行“三位一体”旅游开发等是重庆市今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旅游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变特征;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151-07

Study on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ongqing City

Hu Wei1 et al.

(1School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cientifically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is article takes Chongqing as a research area, and establishes a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troduces a coordinated coupling model, and estimates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Chongqing from 2008 to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2008—2017, Chongqing's tourism and eco-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2) The coupling degree was in an antagonistic phas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it has gradually moved toward the running-in period; (3)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affects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The key factor i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multiple regulations in one" tourism planning, and "three-in-one"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Chongqi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ourism;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Chongqing City

作为资源依托型和环境依托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一方面,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时刻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提高质效为主线,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从政策层面对旅游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因此,研究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指导价值。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模型方法对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从研究区域尺度来看,主要集中在国家、区域(如长江经济带等)、省域、城市(群)以及地区(地级市)等,如:程慧等从全国尺度分析我国整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以及地域分异规律[1];向丽等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2];王迪云从湖南省的现状分析,对湖南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和矛盾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措施[3];李淑娟等以青岛市为例,构建了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滨海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开展研究[4];叢小丽等[5]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程度,对其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从研究角度来看,Almeida[6]研究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大多数国内学者则是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各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以及经济系统之间共生互动、耦合发展的关系,如向丽[2]、郑秋霞等[7]、舒小林等[8]。从研究方法来看,许妍谢[9]、江海旭等[10]、王亚菲等[11]等大多选择建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物理学上的容量耦合概念以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算;能值理论[12]、生态足迹分析[13]等模型与方法也先后被引入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中。

由此可见,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引入了大量的模型和量化方法,多尺度、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分析,虽然起步比国外要晚,但起点较高,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研究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而对于西部典型旅游城市的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以典型旅游城市重庆市为对象,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指标体系,借助物理学的容量耦合协调模型计算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重庆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优良的双赢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地区,总面积82400km2,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9500.27亿元,年末常住人口3075.16万人,城镇化率64.1%;绿化覆盖面积74237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3m2。国际权威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于2017年发布报告显示: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旅游城市中,重庆位居榜首。此外,重庆还被国际权威旅行杂志《Frommer,s》和《孤独星球》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行地”。2019年重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2%,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已处于领先位置。与此同时,重庆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日趋严重。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都是较为复杂的系统,为保证选取的指标既能全面的代表各自系统的特性,又能体现出两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本研究根据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结合樊无双[14]、汤姿[15]、张帅[3]等研究成果中所涉及的指标的使用频率,并充分考虑重庆市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综合性、易取得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定性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初步建立了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2个系统,旅游业系统分为发展规模、旅游供给和经济效益3个层面,选取国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自然保护区数等12个具体指标来描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生态环境系统则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角度选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环保投资占GDP比重等12项具体指标来反映重庆市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各指标间原始数据的量级和量纲不同,为了方便比较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需要使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解决由于量级量纲的不同带来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α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Xij]为指标原始数据,[max(Xij)、min(Xij)]分别代表各系统各指标各序列参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主观赋权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得出的权数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使研究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存在一定误差。客观赋权法主要通过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或各指标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此,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对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进行评价时,本研究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方法如下:

式中,[Wi]代表第i项指标的权重,[Vi]代表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σi]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xi]为第i项指标的平均数。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2.3 综合发展评价指数 一般系统论是一种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或者系统思想来研究系统整体与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一般理论与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由上文分析知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耦合作用,根据一般系统论的系统演化思想,可建立两者的动态平衡模型[16]。同时旅游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内部都包含多个要素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属于复杂系统,因此这2个系统被假设为非线性系统。耦合系统的演化方程可表示为:

2.4 耦合度模型 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耦合原意是用来描述2个及2个以上的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现象[17]。利用物理学的容量耦合模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C表示耦合度,STi 和SEi分别表示第i年的旅游业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

参照程慧等[4]的研究,可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划分为4个等级,标准和类型如表2所示。

2.5 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由于耦合度只能反映旅游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影响程度,并不能很好的突出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因此,在根据容量耦合模型得知两者耦合度的情况下引出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其公式为[4]:

式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指数,C表示耦合度指数,T表示综合发展指数,a、b为待定系数。因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中只存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2个元素,且两者在整个系统中重要程度相同,因此取a=b=0.5。

据先前研究[7],耦合协调度可分为7个等级,如表4所示。

2.6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以2008—2017年为时间区间,为保证研究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均来自《重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部分缺失的数据已根据重庆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数据等补全或使用相邻年份值采用插值法补齐。

3 结果与分析

3.1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特征 利用(9)~(10)式,计算重庆市2008—2017年旅游业发展指数ST与生态环境发展指数SE,其结果见表3、图1。由表3、图1可知:(1)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线来看,2008—2017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状态(0.395上升至0.730)。其中,2008—2011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呈上升趋势,其余年份稍显下降。这主要得益于《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7]第7号)的公布,对重庆市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规范。并且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重庆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治理技术进一步改善,使得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得到了提升。在此期间,重庆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这些都为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上升到新的高度,而过于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必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的波动变化,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关乎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2)从旅游业发展角度来看,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指数线2008—2017年大体呈上涨趋势(0.049上升至0.829),且上涨速度快,发展水平已处于较高地位。其中2008—2012年间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上升速度极快,2013—2015年间发展速度较为平缓波动较小,2016—2017年間旅游业发展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主要得益于重庆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划,如:《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在此期间,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景区数量等快速增长,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和GDP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政府层面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要求是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打造旅游强市的政策保证。(3)从整体上看,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在2008—2017年间呈整体上升趋势。其间,2008—2011年间STSE,即旅游业发展指数超过生态环境发展指数,这说明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快速提升,而生态环境水平出现下降趋势,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或开始出现胁迫。其中,2014年ST、SE大致相等,即重庆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大致与生态环境发展指数持平。

3.2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化特征 利用表3所得数据以及公式(11)~(15)可计算出2008—2017年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及协调发展度情况,其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的结果以及根据耦合度度量标准可知,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指数自2009年以来发展趋势平稳,协调度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处在拮抗阶段,即C位于(0.3,0.5]之间。其中只有2008年两者耦合度最低,低于全体样本期耦合度的平均值(0.479),而之后9年间的耦合度均大于平均值,且无限靠近磨合期阶段,变化幅度趋于稳定状态。以上结果均表明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各因素的协调作用效果不明显,两者的耦合度不容乐观,仍属于较低水平的耦合,且区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效果日趋显著。究其原因,重庆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状态,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一味地对旅游业进行粗放型的快速发展,保量而不保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系统自身极易造成破坏,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整个研究期而言,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仍处于上升阶段(0.313上升至0.499),这说明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不断得到提升,这不仅表明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还体现旅游业的发展可促进生态环境系统保护。

3.3 耦合协调发展度 根据图2的结果以及根据协调度度量标准可知,2008—2017年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0.263上升至0.624),经历了由发展不平衡到转型发展最终协调发展的阶段,整个样本期除2013年和2015年协调度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大于耦合度变化幅度,总体水平正往良好的方向发展。2008—2010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状况较差,低于全体样本期协调度的平均值(0.497),按照协调度等级评定标准皆属于失调衰退型。2008年协调度最低,仅为0.263,属于中度失调衰退型。究其原因,2008年重庆市旅游业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最低,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且尚不完善,ST远大于SE,2个系统本身的综合发展水平低,使其耦合协调性差。2012—2016年均属于转型发展过程的勉强协调发展阶段,其中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间耦合度稍有下降趋势,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受两者综合发展指数SE、ST在此期间呈减少趋势影响。并且此期间内,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在不断地提升,最终2017年上升至研究期内最高协调度,即初级协调发展阶段。以上均显示,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不高,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其往良好态势发展。近年来重庆市旅游业逐步进入完善成熟阶段,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绿色旅游等一系列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以及大众对旅游与环境协同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两者的耦合效果得到提高,同时两者自身的综合发展水平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进而推动耦合协调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研究借助容量耦合模型、耦合协调动态模型对重庆市旅游业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以及演变趋势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指数与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在2008—2017年间总体呈上涨趋势,其中旅游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上涨幅度较大,两者大小的对比以2012年为转折点。以上均表明重庆市旅游业系统发展已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但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还有待提升。(2)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在研究期内主要处于拮抗阶段,两者的耦合度有待提高,但耦合度已经逐步向磨合期接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未来耦合度指数会朝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3)2008—2017年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由中度协调衰退向初级协调发展的过程。同时,结合ST、SE测算结果来看,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两者耦协调程度上具有重要影响,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指数高则协调程度越好,反之则越低。

4.2 建议 重庆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现已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但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仍处于波动发展状态。从旅游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程度研究来看,截至2017年,重慶市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程度已达到初级协调发展水平,但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两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使其保持稳定上升阶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已处于较高发展阶段,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金投入、旅游政策引导方面都有较为稳定的保障,因此,今后重庆市旅游产业应朝优质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例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文化内涵的发掘,增添文化气息,推动旅游产业向文化、生态、旅游“三位一体”发展。同时,可以根据已有的旅游资源连带开发周围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片区,以更好地发挥联动效益。开发功能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时,做到“多规合一”,强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乡发展规划、林地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等。抓住“一带一路”这个“走出去”的大平台,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的支点作用,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2)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虽处于上升阶段,但发展过程中波动起伏,因此,重庆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于旅游经济来说尤为突出。例如,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惩罚力度、加强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将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社会融资;对于工业企业应合理控制“三废”的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把控对清洁生产的专项投资;对于个人而言,应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接受环保教育等。

(3)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随旅游业与生态环境2个系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保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良好的协调性,是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持良好协调性的关键在于发展生态旅游。对于生态旅游,首先应加大对生态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以保障企业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链;其次,应注重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以优质福利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再次,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条例,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以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3 讨论 由于本研究涉及时间仅为2008—2017年,统计数据均来自统计年鉴,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获取仍存在一定困难,所以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能延长研究时间线,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相关数据,以重庆市各区县的数据进行空间维度的分析,研究结果会更清晰明确地反映出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1]程慧,徐琼,郭尧琦.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9,39(07):233-240.

[2]向丽.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分异研究[J].生态经济,2017,33(04):115-120.

[3]王迪云.论湖南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07,(3):522-524.

[4]李淑娟,王彤.滨海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43-49.

[5]丛小丽,黄悦,刘继生.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3):496-505.

[6]Almeida C A,Quintar S,Patricia González,et al.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and tourist activitie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Potrero de los Funes River (San Luis-Argentina)[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Assessment,2007,133(1-3):459-465.

[7]郑秋霞,匡耀求,黄宁生.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2):108-113.

[8]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等.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3):82-90.

[9]许妍谢.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江苏商论,2018(06):61-64.

[10]江海旭,钟敬秋.河南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时空分异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9):92-99.

[11]王亚菲,瓦哈甫哈力克,王芳,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关系量化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02):1-7.

[12]党小虎,刘国彬,赵晓光.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过程及可持续性分析[J].生态学报,2008,28(12):6321-6333.

[13]徐秀美,郑言.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拉萨乡村旅游地生态补偿标准——以次角林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4):218-224.

[14]樊無双.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研究——以重庆石柱县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6.

[15]汤姿.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的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03):358-360,365.

[16]江红莉,何建敏.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J].软科学,2010,24(03):63-68.

[17]刘超,付德志.基于可调功效函数容量耦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1):45-48.

[18]汪中华,邹婧喆.内蒙古草原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05):138-142.

(责编:张宏民)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GL02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YJCZH241);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基金(KJQN201901129);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5]2121号)。

作者简介:胡溦(1999—),女,湖南岳阳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0-04-20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生态环境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