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生”共融视角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探析

2020-06-24刘社堂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共融三生项目区

摘 要:在“生产-生活-生态”共融视角下,从生产改善、生活提质、生态优化3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模型对榆阳区岔河则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探索建立指标权重,结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提出相关模糊综合型效益评价体系,计算出项目实施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道路交通、水利灌排、林网农电等工程建设,对于“三生”共融具有一定效益。结果表明,生产改善指标(IPI)值0.934,生活提质指标(LQI)0.835,生态优化指标(EOI)0.817,综合效益评价值(CEI)87.2分,为优良效益、属优秀级别,与项目竣工验收结果吻合,说明模型在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生”共融;“生产-生态-生活”;土地整治;层次分析法(AHP);综合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 S2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108-05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Life”

——Taking Chaheze Project in Yuyang of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Shetang

(Northwest Branch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integration (mainly focus on product improvement,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and life improvement), the AHP model is used to analyse and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the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of Chaheze, Yuyang District.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weight, combined with quantifying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which the relevant indistinct comprehensive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It is calculated that the land smoothing, soil improvement,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and oth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PI is 0.934, the LQI is 0.835, the EOI is 0.817, and the CEI is 87.2, it is rank as the excellent level.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roject completion acceptance are consist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model has value in the evaluation of land remediation effect.

Key words: “Three Life”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Production - life-ecology”; Land improvement; AHP;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在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改善国土空间生态环境,提高生产质量和村民生活品质,是新时代向“生产-生活-生态”共融角度转型探索的新方向,也是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土地整治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运用工程手段对土地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是科学准确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提升土地整治对自然资源利用以及促进三农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陕西榆阳区岔河则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土地综合整治是否实现“生命共同体”为目标,运用AHP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构建“三生共融”视角下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为推动土地整治目标达成,实现乡村振兴以及绿色发展进行探索研究。

1 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概况

1.1 榆阳岔河则村项目区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北部,距市區36km,总面积182.15hm2。地类为其他草地,属典型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冬季短。项目原始区日照丰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较为明显,主要受沙化和野生动植物及半河流沙丘的影响,农牧业生产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常年无人到此[1]。

1.2 土地整治工程项目 作为陕西省国家级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岔河则村项目以生态文明概念为基础,创造性开展综合性土地整治模式,项目实施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道路交通、水利灌排、林网农电等工程,共完成185hm2土地平整任务,动用土方量285.7万m3;对平整后土地进行客土(砒砂岩)覆盖,拉运客土盖沙的改土方案,覆土厚度为12cm,覆客土17.5万m3;项目区修建5m宽主田间路2100m,4m宽煤矸石面层田间路9083m,2m宽生产路2235m;开凿机井18眼配建井台18个、蓄水池4座,地埋管道5899m,修建80m3蓄水池,配套中心支轴式喷灌机4套;种植防风护林杨树57800棵、沙漠柳树11043棵,促进了农业、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2]。

2 运用AHP分析方法评价土地整治效益

2.1 评价分析方法选择-AHP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2.2 结合“三生”共融构建AHP评价模型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相关要素权重的方法,结合“三生”共融主要目的和效益目标,以生产、生活、生态3大标准为基础,构建由A-目标层、B-准则层、C-方案层组成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利用依据实际情况建立的模糊度评价指标的多阶段模型,对土地整治示范工程进行综合效果评价[3]。

2.3 评价权重及“三生”各项重点指标说明

2.3.1 准则层权重设定 (1)把A-目标层总分设定为100分,总权重确定为1.00。(2)在理清“三生”共融相互关系基础上,以是否实现生命共同体协同发展,作为评价土地整治效益的影响力因素作为权重系数确定依据,参考自然资源与规划、新时代农业农村建设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调查机构、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相关方面专家和实践工作者意见,将B-准则层的评价权重设定为:生产改善B1权重:0.42,B2生活提质权重:0.33,生态优化B3权重:0.25。

2.3.2 方案层的定量定性及指标确定 (1)生产改善指标(IPI)。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增加,主要体现在生产功能的提高。影响农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土地开发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程度是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率,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而灌溉排水、农业机械化、农地轮作等综合考虑是新时期农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2)生活提质指标(LQI)。作为改善居民生活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加生活设施完整性等项目建设的主要指标,包括:生产转化、生活满意度、土地权属管理控制(安置)等调解和解等内容。(3)生态优化指标(EOI)。参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具体规定,环境质量指数的使用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程度,项目区绿色植被面积的增减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植被面积的增加。农业用地开发和生物多样性指标表明,项目建设是否有助于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4]。

由于生活满意度、景观美化度、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等进行完全量化评价难以操作等实际,相关指标选取适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相结合的原则,以区域自然环境改善为基础,获得数据、信息和资料。

2.3.3 确定评价指标 实践中,运用AHP方法,结合采用背对背征询成员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德尔菲法”,根据11位土地整治相关人员(自然资源部门2人、农林水环部门各1人、土地整治专家3人、项目实施2人、区域干群代表各1人)的意见,构建各项指标因子判断矩阵,求解指标权重,并举行一致性检验[5]。(1)建立判断矩阵。根据聚类因子体系图,将同一层中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而言两两进行比较,对每一层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一定的判断,采用1~9的比率进行两两相对比较,按1~9比例标度对指标重要程度赋值。(2)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对应特征值。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即先取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权重向量,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3)一致性检验。由于同时比较事项多于9个时,分析判断的结果会出现偏差,可引入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与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比值,来检验评判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及时科学客观地调整判断矩阵最初取值,直至满意。

3 建立“三生共融”效益模糊评价综合模型

3.1 结合土地工程实际建立评价因素集 根据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现场核查、资料提取、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项目整治涉及的生产、生活、生态各项指标进行评判,将易于量化的决心数据计算,将相关模糊判定及不易定量的因素予以定量化。

3.1.1 建立定量型指标评价因素集(指标集) 相关因素指标核算如下:(1)生产:新增耕地率,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值,新增和改善机耕面积所占比率,沟渠密度提高值、田间道路通达改善值,项目区农业产值增加值,农地流转率;(2)生活:农户收入变化,现有农户较前产业形态(二、三产业转型等)比例变化,相关服务也收入,文旅融合后带来新收入情况;(3)生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变化,植被覆盖提高率、耕地连片提高率,生境质量指数提高值。该类指标分值核算参照表1“指标确定方式方法”中有关内容,结合项目原始值与指标现实状况直接计算得出。

3.1.2 建立定性指标评语集 对指标分别给予优、良、中、一般、差的5个评价对应等级,根据客观评判依据(针对性勾选),分别给予90、80、70、60、50(百分值)上下不超过5分的量化赋分:(1)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提高率,作业便利化提高程度;(2)生活:景观休闲等生活水平提升满意度,公共设施服务提供满意率,权属纠纷以及(流转)收益度满意率;(3)生態:景观美化度,生物多样性类型提升度,生态空间类型多样性提升度。举例: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得分0.95,很满意0.85,基本满意0.75,满意度增加不明显(小于预期)0.65,满意程度无变化0.5分;生物多样性提升度:显著增加0.9,看到增加0.8,稍微增加0.7,增加不大0.6,没有增加0.45。

3.1.3 依据评价指标隶属度整理计算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判结果,进行模糊映射,评价结果通过隶属矩阵表示,每个元素代表相应指标的评判结果。

3.2 土地整治效益等级评定 根据土地整治工程实践,参照自然资源、农业、水保、林草、城建、规划等相关标准,将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差4个等级,即评价分值≥ 85(含)分为优秀,70~85(不含)分为良好、60~70(不含)分为中等、60分(不含)以下为差。评价分值越高,代表项目区各项功能越完善,区域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景。

4 榆阳岔河则项目区实证分析与评价

4.1 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4.1.1 生产改善效益指标 项目在土地空间利用整体布局上,以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化精细型路、沟、林、渠规划设计为主,实施了马铃薯、玉米生产及农产品分装储存生产加工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等工程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其主要衡量指标通过新增和改善机耕面积占比率、沟田间渠密度提高值、田间道路通达度改善值等有效呈现[5]。项目建成新增了优质高效基本农田耕地,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土地状况,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以马铃薯、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0。项目区建成了榆阳区第1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规模化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同时引种优质高产商品薯、专用薯,对促进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指标得分(标准值):项目新增耕地182.13hm2,占整治区总面积98.3%;耕地质量等级由13级提升到11级,提升2个等级;灌排保证率95%以上;机耕连片率达到94%;项目年均收入1436万元,亩均收入5256元,扣除建设期动态投资及年均生产性投入因素,年均净收入485万元,亩均增收1776元;整治后土地去除公共设施部分全部流转,流转率达到94%。

4.1.2 生活提质效益 项目联接紧邻国道,由村庄干路和支路为依托串起各个景观节点,形成季节性(春、夏、秋)观光游览轴,结合地域和项目区特殊地理环境,在项目区东南一隅2公顷土地上特色种植了薰衣草、板蓝根、紫花苜蓿等药用观赏植物,以及藜麦、糜子、绿豆、红花荞麦等沙漠特色植物,配合农业作业。喷灌圈为350m的灌溉作业,不断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加之花开时节人流的涌入,项目区凭借自然景观特征,形成了“相约花海、十里芬芳”的沙漠南缘特色田园风光。同时,部分荒草地块被改造建设为登高瞭望台、欧洲风情大风车、烧烤区等生态景观工程,成为功能复合型空间,农田不再只是传统的农民生产耕作空间,也成为城乡民享受自然的悠闲游憩空间,保障了项目区和人流和物流,提升了人群幸福指数,为新时代“山水林田湖草”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内涵。

指标得分(标准值):农户收入年均增加246.53万元/项目部利益人口694人=3552元,占人均年净收入的比重达到48.3%;农户(劳动力人口)有66%的人口从事加工业、商贸流通业或在外务工,生产转型率提升45个百分点;群众对生活满意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76%;土地权属纠纷全面解决,跳出率超过95%。

4.1.3 生态优化效益 项目区应用工程、生物措施实现综合治理,优化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抑制了土地沙化。项目建设后栽植杨树、柳树、沙棘等,增加了林草地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能有效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弱噪音、净化空气,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项目区田地集中连片,耕地集中连片度超过95%,增强了土壤斑块团聚性。连接整治并疏浚清理围绕项目北侧的1条清水河,确保4季有水不断流,项目南侧建成长约2.5km宽约10m的绿化林网,并保留了5个较大沙丘原貌(在其上和周围栽植沙漠植物防护),成为河流、林网生态保育区的主要生态屏障。配合田间道路区建成了动物脱逃斜坡和田间小动物保育等形式的沟渠,在改善农村沟渠路设施的同时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以利于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的生态良性发育。

指标得分(标准值):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8%;旱涝灾害抵御率达79%,对夏季深度旱灾天气的深度治理还需加强;地块景观优化率92%;林草覆盖率达88%;生物多样化得到改善,提升度有所增加,得分75%。

4.2 “三生”共融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4.2.1 评价等级为优秀 榆阳岔河则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在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综合效益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整治成效为Ⅱ级,综合效益指数CEI为87.2分,整治效益较好,评价等级为优秀,说明该项目的实施较为成功[6]。根据项目区验收报告,本研究构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吻合度高度一致。

4.2.2 具有综合效益 项目区土地整治显示了“生产-生活-生态”共融模式具有的综合整体效益,发挥了“1+1+1>3”的作用,符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对指导科学开展“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修复整治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5 讨论与建议

(1)“三生”共融理念为新时代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评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从评价结果看,榆阳岔河则项目区应继续加强引导农田的生态建设,继续重视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空间稳定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土地生态环境水平,进一步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新型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方向改善前进[7]。

(2)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引入重要指标的层次分类,生成可視化的评估结果,但在指标权重向量的计算和决策中仍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根据对“策略性”指标的研究,选定的指标没有量化,但对相关评价结果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相关指标的相容性或一致性会影响评价结果,今后可通过监测研究和后续探索加以改进。

6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土地整治项目体现了“三生”共融,是“三农”和自然资源行业响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和有益探索。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布局、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创新投资建设方式,构建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格局,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目标[8]。

参考文献

[1]盛晓磊.榆阳区岔河则乡土地开发项目设计与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

[2]李宗武.榆林风沙草滩地区土地整治问题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6.

[3]刘名冲,刘瑞卿,张路路,等.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3,(5):1047-1052.

[4]雷娜,韩霁昌,王欢元,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5(10):76-79.

[5]汤俊红,陈艳华,范胜利,等.三生视角下生态太原性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以建阳区小湖镇项目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12(1):68-74.

[6]刘鹏.基于“三生”协调的农地综合整治效应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17.

[7]蔡进.耕地资源贫困与农村多维贫困测度及耦合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8]刘社堂.土地整治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探讨——以陕西定边县郑寨子村项目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203-206.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刘社堂(1969—),男,陕西宝鸡人,硕士,高级经济师,从事土地工程、自然资源经济、项目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20-04-22

猜你喜欢

共融三生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文言文教学——让“文”与“言”共融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