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麦22在阜南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06-24张燚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摘 要:为探讨小麦品种淮麦22在阜南县种植的最适宜播期及播种密度,于2019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10月10~20日播种,淮麦22全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达到7215.76~7837.45㎏/hm2;播种密度以基本苗300万~360万株/hm2为最佳,产量达到7325.98~7456.13㎏/hm2。

关键词:淮麦22;种植表现;栽培技术;阜南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100-02

阜南县地处安徽省阜阳市境内,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光照充足,兼具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优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小麦是阜南县的主要作物,近几年的栽植面积稳定在8万hm2左右,为当地粮食的安全生產起到了积极作用。小麦产量除了受到品种遗传因素、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播期、栽植密度等栽培措施的影响,不同的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1]。如过早播种、过高的种植密度,均可导致小麦群体密度过高、降低茎秆质量,增加小麦植株倒伏几率[2]。

淮麦22属于中晚熟、半冬性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扬麦158为亲本选育而来,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07005)。近几年淮麦22在阜南县栽植,表现出抗倒能力较强、品质优良、熟期适中、产量高等优势。为进一步探索淮麦22在阜南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笔者以播期、播种密度2个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指标开展了比较试验,旨在探索协调的产量构成要素,实现小麦高产稳产[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阜南县王大湖农场内进行。当地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2℃左右。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地势平坦,交通条件便利。前茬作物为玉米(平均产量约7.5t/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淮麦22为半冬性品种,来源于当地种子公司。试验中施用的氮磷钾肥来源于当地农资市场。

1.3 试验设计

1.3.1 播期试验 播期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2019年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11月20日。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20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5m2(3m×5m)。各处理播种密度保持一致,基本苗控制在240万株/hm2。

1.3.2 播种密度试验 设5个处理,即基本苗分别为225万、300万、360万、435万、510万株/hm2。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20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5m2(3m×5m)。各处理播期均为2019年10月12日。

1.4 试验方法 试验中除了试验设计的内容不一致以外,其他田间管理保持一致。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40、120、150㎏/hm2,播种前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别在播种前、越冬始期、拔节孕穗期按照5∶1∶4的比例分开施入[4-5]。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试验期间,调查各处理的生育进程,记录各处理出苗时间,最后统计全生育期情况[2]。成熟期在每个小区内的代表行间随机取50个单茎统计穗粒数、千粒重,并随机选择2个1m2面积内的小麦植株统计有效穗数,最后4次重复取平均值,折算成单位面积穗数;各小区分开收获,脱粒晒干后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淮麦22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的播种时间对淮麦22的出苗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延迟,小麦出苗时间有所延长。10月10日播种的处理在播种后到出苗只需要6d,而11月20日播种的处理出苗需要12d,10月20、10月30日、11月10日播种的处理播种到出苗的时间分别为8、9、10d。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达到一定的有效积温,而随着播种时间的延长,日均温降低,日有效积温也相应减少,导致小麦出苗时间延长。不同的播期对淮麦22全生育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长,淮麦22全生育期逐渐缩短,10月10日播种与11月20日播种的处理全生育期相差22d。

由表1可知,不同播期处理下淮麦22的产量结构、产量均有所不同。有效穗数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逐渐降低,穗粒数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10月20日时达到最大,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整体来说10月20日之前播种的处理产量结构比较合理,实际产量比较高(7000㎏/hm2以上),10月20日之后播种的处理产量明显降低,11月20日播种的小麦产量仅为5042.51㎏/hm2,比10月10、20日播种的产量分别降低35.66%、30.12%,降幅非常明显。由此可知阜南县淮麦22种植的适宜播期范围在10月10~20日。

2.2 不同播种密度对淮麦22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播种密度对淮麦22的出苗时间和全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出苗时间均为播种后7d,全生育期均在233~234d;播种密度对淮麦22的产量结构、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效穗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穗粒数逐渐降低,千粒重、实际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最后实际产量以播种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最高,达到7456.13㎏/hm2,其次是36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7325.98㎏/hm2,其余播种密度的处理产量在6124.16~6678.32㎏/hm2。由此可知淮麦22在阜南县种植适宜的播种密度为基本苗300万~360万株/hm2。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播期下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光照、温度条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及营养物质的运输等,最终改变生长发育进程、影响成产结构及产量[3-4]。播种密度的控制也是小麦栽培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密度可以确保群体协调,促进小麦植株个体发育[2]。本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小麦的出苗时间及全生育期,而播种密度的影响不明显;播期、播种密度与淮麦22的产量结构及产量密切相关,10月20日之前播种的处理产量结构比较合理、实际产量比较高;播种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实际产量最高,达到7456.13㎏/hm2,其次是36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7325.98㎏/hm2。

参考文献

[1]杨卫君,贾永红,石书兵,等.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6(7):913-918.

[2]马卉,李成,熊扣华,等.淮麦22新品种在建湖县种植表现及利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1):41.

[3]吕宏飞,王祝彩,解晓林,等.小麦新品种“淮麦31”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4):42.

[4]孙朋,徐士清,黄军仁,等.小麦新品种淮麦33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12):110-111.

[5]李必忠.淮麦31在淮北地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4(2):34. (责编:徐世红)

作者简介:张燚(1975—),男,安徽阜南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0-05-16

猜你喜欢

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超级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深两优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