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2020-06-23李会芳齐兆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新课程

李会芳 齐兆春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师生双方间的相互承认,意味着师生在互动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平等。

关键词:新课程 互动方式 理论研究

新的学期,我有幸参加了一位老师的送课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春天来了,这次送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最大的是通过学习对我思想上的冲击。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送课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听课学习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能够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课,能看到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使我对新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师生互动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本次活动教者通过春天来了这个主题给学生上了一节美工课,通过实际操作吸引了学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作业评价、课堂设计、课程开发等过程,都让我对师生的互动有所感悟,激发了我对新课程实施中互动方式的探究欲望。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

1.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含义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师生双方间的相互承认,意味着师生在互动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平等。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常常用一种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喜欢学生写作文都用同样的格式和结构,上课举手要用同样的姿势,解题要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缺乏个性,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在教育中不仅没受到关怀,而且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2.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分类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师生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

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

师组互动——即教师互动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

二、教学中师生互动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考虑,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

教师和学生是师生互动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互动主体,彼此必须做到和相互尊重。特别是教师,要努力摒弃“教师权威”等因素所形成的优势地位,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也就是说,在认知上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学生;在情感上,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情感要求,要尊重他们做出的行为选择,更要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

2.教师要精心备课,鼓励学生提问,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教师要注意钻研教学法,注意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并把它们融会贯通于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安排每堂课。在课堂中,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同时把自己的激情释放出来,这样才能吸引感染学生,他们也才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行动起来,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3.教师要注意形象,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学生极强的评价能力和追求美的热情,要求教师以适中的讲课速度,幽默风趣的言谈、表情和动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气氛,使长期处于渴望求知的兴奋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应使授课方式日渐完善。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语言互动策略

语言是师生交往、互动的方式。语言互动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相见,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在单向传播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明文规定的形式对班级进行显性控制。教师宁愿让全班学生保持沉默,也不让学生组际进行语言交流,因为无交流比组际言语交流更容易控制,在这种课堂情境中,教师充当“演讲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沉默的羔羊”,只能被动地吸收信息。课堂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这种语言交流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而且还应该在教师和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探索知识的世界。

2.情感交流策略

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許多功能,它们在教学中发挥一系列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过程不仅是言语的知识信息的表达、倾听、领会、理解的过程,更是交往者彼此受言语负载的情绪、情感的熏染、人格感化的过程。交往者的精神世界在对话和理解中接受洗礼和启迪,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交往时的言语方式、面部表情、体姿变化、视线接触等,都能使学生获得有关自我在教师心目中的价值,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方面的无数信息。

3.情景设置策略

互动教学讲究教的艺术,精心设置,创设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形式,既要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突出本节课的独特性,既要体现趣味性,又要体现科学性。这样,可由教师课前设计好问题,也可在课堂中激疑,或让学生提出问题,营造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

4.改进评价策略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预定的、明确的,注重学习结果。在教学开始之前,预先预定好目标,然后通过学科和教材的形式,再根据目标所设计要求,“克隆”到学生身上。分数成为强化这种“克隆式”评价的催化剂,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灌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并在学习结束时给学生打个分数,以证明其中有了多少知识,这样的评价方式直接地造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总之,每一节成功的课,都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不要使合作流于形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民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生成一种学生畅所欲言,人人都敢说、人人都会说、人人都善说的课堂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