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2020-06-23李亦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差异性计算机信息技术

李亦琼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农村学校的初中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在信息技术水平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所区别,在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 差异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给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中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以及问题。要想使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应用,教育工作者仍然要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存在的原因

1.学校条件原因

在农村的初中学校里信息技术课上学校没有足够多的电脑供学生使用,计算机室也只有一两个,每个计算机室中的电脑数目也不多。但是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人数较多,电脑数目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即使在一部分学校里的电脑数目与学生人数相匹配,但是电脑设备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导致一些软件无法安装,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减少。

2.教师原因

在农村的初中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教授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并不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还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代为教授。在信息化不断普及的状态下,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大多数学校都相继开设,但是农村学校中信息课程的开展受到各种问题的阻碍,因此会让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育。学校里仍然是依据学生的成绩以及中考升学率对老师进行评价。这样就会使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热情,讲解的内容也不十分规范,对学生的管理十分疏散,可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产生懈怠心理[1]。

3.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一样,因此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存在着差异。一些家长可能会对学生的信息量有所要求,因此这些学生可能对信息技术方面有所了解,让他们能够熟练地对电脑进行基本操作,对老师课件的准备有所帮助,甚至是能够在参与学校活动时可以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的PPT。而另一些家长则与之相反,他们本身就对信息技术方面了解甚少,更不会存在培养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意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会打游戏,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一无所知,甚至于少数学生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

二、缩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

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上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一些学生与左邻右舍的同学进行聊天,一些学生在下面看小说,要不就是忙自己的事情,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毫不关心。当到了实际操作时,一些学生什么都不会,另一些学生趁着老师不注意时就会自己玩游戏,还有少部分的学生甚至利用信息技术课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如果想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学习的自觉性有所提高,就一定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学习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有所改善。

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对于教材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必须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老师可以在上课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精彩的画面,提高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将旅行过程中的照片制作成一本电子相册;在经过录制剪辑后播放一段精彩的篮球比赛视频;或者是利用电脑展示一些设计良好、制作精美的黑板报等。告诉学生这些照片、视频以及图片都是自己制作的,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学习也能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让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激发[2]。

老师在课堂上要认真讲解,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让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有所提高。所以,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应该从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着手。在课堂学习中,老师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极力阻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的课堂讲解中。

2.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课堂的学习,对于任务中的难点内容老师要反复强调,让学生意识到掌握知识以及理解运用重点内容的重要性。首先出示任务——制作几张关于元旦的PPT,内容包括元旦的来历、习俗以及有关元旦的诗词。

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素材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如果老师在巡视时发现部分学生有操作错误的情况出现,可以让操作正确的学生对全班同学进行演示,演示的时候再次为学生讲解图片的插入以及调整过程,然后让学生再次进行操作,尝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协助解答,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操作过程。

3.及时做出课堂评价,保证教学效果

对于初中生的学习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有时一句鼓励的话会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所以,老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结束时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估,然后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描述自己的设计想法以及意图,阐述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难题的方法,自己运用了哪些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一步让同学对作品做出一定的评价,评价可以包括作品中的优点以及需要自己改进的地方,最后对作品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一定的肯定,让他们受到鼓舞,提出作品中存在的优缺点并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有所掌握。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性有所掌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正确的态度,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进程的课堂讲解。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蔚.初中信息技术课分成分组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6,(23):21.

[2]胡晓.中学信息技术科分成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09):03.

猜你喜欢

差异性计算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