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0-06-23史婷婷窦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小学

史婷婷 窦霞

摘 要:科学课程能够让学生提高对于大自然的认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 科学教学 观察能力

引言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生未来发展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对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势在必行。小学科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在小学科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认为小学科学教学不够重要,因此对小学科学的师资力量配备不够重视,同时小学科学教师往往没有过硬的技术知识和教学能力。具体来说,许多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创设标准的教学情境,无法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探究学习。这些教师对于情境的设计不具备逻辑性,无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学习和思考。此外,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适当的指导,教师如果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指导,就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探究式教学本身具备开放性,对于基础知识和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探究式教学会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提升,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跟不上课程进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方面做出努力[1]。

2.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缺乏体验性

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和学习的教材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如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甚至家长的工作背景和家庭环境都可以作为教材使用。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也肯定会应用到这些教学资源,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去感受、去实践,那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感受是空洞的,缺乏体验感[2]。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1.善于啟发,培养观察的兴趣

在校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醒学生对于大自然内部相关知识学习和观察的欲望,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的通过科学课堂感受和体会到观察知识的乐趣,学生只有在观察的过程之中,才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也能够逐渐观察到更多具有乐趣和特点的知识内容,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阶段,还是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点进入快乐的科学知识观察旅程[3]。

例如:在学习《土壤与生命》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土壤是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见的东西,每天上学都需要踩着土地走到学校,而这样一个比较普通,也是非常常见的物品,到底需要对它观察什么呢?土壤到底有哪些观察的必要?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入为主地认为,土壤并没有观察的必要。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真正地走到校园的草坪和花坛之中,让学生知道简单平凡的土壤,却能培育出小花和青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课堂产生足够的兴趣。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赛,每个人选择一块土地,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比较哪一个同学的植物能够长得更好,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土壤和观察土壤,也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2.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互动协作与表达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在当前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之间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随时互动交流,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一对多”的指导和问题解答。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小学科学任课教师可以了解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中存在的疑难点,有针对性的制作一些解答微课,供同学们下载学习,便于同学们课后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印象。加强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将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融入教学体系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4]。

3.融入生活元素

科学其实是比较生活化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是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让学生通过生活来认识身边的科学知识,远比在课本上认识要生动得多,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不仅仅是书本上出现的这些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会有科学或者是不科学的事情发生,学生缺少的只是一双能够发现科学的眼睛,学生若明白了这一点,科学知识就能突飞猛进。例如,在学习“种类繁多的动物”时,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并提高学生对动物相关知识的探索兴趣。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观察自己比较喜欢的小动物,或者是让爸爸妈妈带着去动物园见识更多的动物,以此丰富对于动物的认知。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分享关于动物的知识,借助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认知,当学生对动物的知识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后,教师再让他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相对有限,在分类时,教师重在渗透方法和激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5]。

4.巧妙借助游戏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学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都喜欢做游戏,因为在游戏中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接触、交流,收获一个快乐的学习时光。教师将游戏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最大的意义在于打消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恐惧感,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获得科学知识,发现科学的奥秘,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在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以此为其后期的成长和进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69-70.

[2]邱海燕.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甘肃教育,2019,(14):95.

[3]韩旭.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68.

[4]武仲万.小学科学教学中关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24):24-25.

[5]卢伟平.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53.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小学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