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聊,现代社会的深层修养

2020-06-23刘肖瑶

南风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功绩弗洛流行病

刘肖瑶

《倦怠社会》

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哲学家韩炳哲更愿意用“功绩时代”一词来形容,当下,个人的功劳成绩,已然成为证明个人价值的不二法则。

韩裔德国思想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在《倦怠社会》里要讲的不是倦怠,相反,是亢奋。他认为,“深度无聊”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一种状态,但只有在“深度无聊”中,我们才能学会沉思,用更持久的专注力、更从容的目光去审视生活。

功绩时代给人们带来的过度亢奋对生活意义本身进行了消解。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盛行,人越发专注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一方面,过度思考反逼思维匮乏、精神困乏。人们靠兴奋剂活着,一刻不停息地追赶,却没有人有空给自己一点空间,审视自己的时间。用本雅明的形容来说:“由休息和时间构筑的梦之鸟的巢穴在现代社会日渐消失。没有了放松和休息,我们失去了倾听的能力,也不再拥有倾听的群体。”“倾听的能力”恰恰以沉思的专注力为基础,而过度积极的主体无法抵达这一领域。

另一方面,对功绩的过度追逐、过分强调“自我实现”滋生出紧张和焦虑。在这个“无用”即“茍活”的个人化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口号被滥用了。手头握有的时间如果不能用出去,便是无效的、无用的,在“上进”“奋斗”等社会文化的渲染下,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而是自身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工作始终是个人价值的证明,劳动光荣,闲滞可耻。

过度强调自我压榨、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后果,是自恋人格的膨胀。沉溺于自我世界,个人主义被病态地放大。不仅是工作,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绩效化”,甚至以高速率为指标。目的性极强的人际关系,把人类应有的感情特质消磨了。被“弥赛亚式希望”悬挂着的人们,犹如追赶胡萝卜的驴,在螺旋一样不停转动的社会寻觅、迷失。

韩炳哲没有探索人与社会的因果,而是审慎地叙述了观点:应警惕过度消耗的生存模式,适当接纳无聊状态,以免自己陷入真空的虚无—一种无限接近死亡的行尸走肉状态。

《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

[英] 马克·霍尼斯鲍姆

谷晓阳/李曈 译

中信出版社

2020年5月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曾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可以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然而,我们错了。大流感、艾滋病、埃博拉、SARS、新冠,病毒随时会回来。这本书再现了10场袭击全球威胁全人类的流行病,人类与致命病菌共存博弈的百年史诗,现代瘟疫史的经验与教训。

《走出唯一真理观》

陈嘉映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年5月

这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在陈先生看来,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

《好的经济学: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行动方案》

[美]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 著

张缘/蒋宗强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4月

在这本书中,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班纳吉和迪弗洛以明晰优雅的笔触阐述了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移民问题、收入差距、全球化困局、技术颠覆、经济增长放缓、气候变化加速等问题提出了富有创新和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功绩弗洛流行病
Why I Give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弗洛普西的小兔子的故事
预防流行病和传染病
宠物狗弗洛比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国共两党抗战功绩之比较
一类Holling-Tanner生态流行病系统的周期解
李大钊推动冯玉祥策应北伐的历史功绩
古田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