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书如择友

2020-06-22易中天

阅读(书香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读点鉴赏力博览群书

易中天

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視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

所以,读书如择友,这要有所选择。但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知心朋友一样。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

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好歹和通常所谓的雅俗不是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为专家学者流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

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偏狭。想想看吧,山间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一个读书人,如能有此胸襟,大约也就不怕“选错行”或“选错郎”了。

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即便弄得“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没什么不好。但无论老少,最好还是博览群书,什么都读一点。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之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温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当然,最好是,每个时期都有新朋友,却也有几个可以终身交往的老朋友。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晚年,能有几本心爱的书为伴,而且常读常新,该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

那可真是“幸甚至哉”!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

猜你喜欢

读点鉴赏力博览群书
寻找400位400字美文高手
寻找400位400字美文高手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点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美术鉴赏力和提升审美观
好词聚焦
想要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