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选关键词,把握古典散文的“核”

2020-06-22刘茂山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苏武散文词语

刘茂山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古典散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思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推理作品结构,分析人物身份,体会作品思想,探究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结合关键词分析能让学生找到阅读散文的“抓手”,让学生有的放矢,把握散文的内核。

关键词:教学法;古典散文;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B-0054-02

关键词教学法指的是,在课文中选择一些重要的词语,将其作为阅读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分析这些字词的基础上解读作品,理解文本主题,掌握作品的写作手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古典散文,其语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古汉语书面语。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阅读这些散文只要理解内容,了解文言文语法特点即可,但是这样的学习并未触及古典散文的内核。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住作品中的关键词,尝试从作品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写作手法、情感流露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古代散文。

一、反推故事情节,梳理结构

小说往往有清晰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在阅读的时候容易把握故事情节,但是不少叙事类散文的情节发展不够明显,没有跌宕起伏的感觉,也缺乏矛盾性,这使得学生的阅读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到具有情节性的关键词语,并用这些词语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借以梳理文章的结构。

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宴”自然是整篇文章的关键词,整篇文章所写的就是宴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宴”这个关键词,思考在宴会前、宴会中和宴会后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其中体现了怎样的矛盾关系,是否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学生尝试围绕这个关键词分析故事情节,并整理文章的结构。有学生认为:“在宴会前,项羽想要利用这个机会除掉刘邦,而刘邦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是在谋士的建议下,还是大胆地前去。”还有学生分析了宴会中发生的事情:“在宴会上,双方明争暗斗,展现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但是项羽却临时变卦,‘默然不应,失去了刺杀刘邦的最好机会。最后刘邦得到机会逃走了。”再分析最后的结果,学生找到了“立诛”这样的关键词,刘邦回去后立刻杀死了曹无伤,展现出果断的行事风格。在分析文章的情节后,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结构,更对人物形象有了新的认识。

二、关注人物身份,推测命运

不少古典散文作品中都会介绍人物形象,在这类作品中,展现故事情节并不是文章的核心,展现人物形象才是关键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身份,尝试思考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推理其命运。因此,在选择关键词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展现人物身份的词语,引导学生探究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在学习《苏武传》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困惑:“我觉得苏武的行为很值得敬佩,他的精神也很感人。但是,苏武为何会带着牺牲的信念答应出使匈奴呢?苏武又为何会有如此执著的信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和苏武身份有关的关键词,学生找到了“以父任”这样的关键词。“‘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这表示苏武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是因为父亲的关系才当官的,并非靠着自己的才能而得到认可。所以我觉得苏武一定十分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所以他才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道路。”此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武的形象,并揣测其命运,要鼓励其找出能展现苏武性格,体现其人生选择的关键词。学生依次找到了“仗汉节、牧羊、伏剑、自刎、肝脑涂地、杀身自效”等词语。学生发现:“苏武是一个有坚定意志力的人,不管对方是诱惑还是威胁,他都能勇敢面对,并坚持自己的信念。”结合关键词,学生对苏武这个形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分析展现人物的关键词,能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此时,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介绍时代背景的辅助阅读资料,配合展开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感受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力量。

三、选取过渡点,体会思想

在古典散文中还有不少写景的游记类作品,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要鼓励他们抓住“景”和“情”这两方面的关键词,探究“景”和“情”之间的关系,品味其中的思想。学生发现,这类文章虽然表面看似写景为主,但是其关键词却往往指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又会有所提高。

《兰亭集序》是一篇精彩的写景文。这篇文章不仅写景,而且还写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若能结合关键词进行分析,学生就能更好地搞清楚“景”和“情”的过渡点,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抓住关键性过渡词“俯仰一世”进行分析,思考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首先分析了文章中写到的景物,作者在“暮春”和“少年”聚会,而此时他其实已经五十多了,从这里能看出作者希望自己能依然年少。在暮春和少年聚会自然能让他生出对人生的感慨,因此才有了“俯仰一世”的感怀之语。此后作者发表了对于人生的看法,认为:“将生和死等同起来是‘虚诞的,将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妄作。”就这样,在自然界的美景中,作者却感受到了悲哀之情,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

四、根据写作手法,落脚感慨

不少古典散文中都有议论的成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议论的艺术,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慨。在学习中要结合议论的写作手法,找到作品中的关键词,并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中与之关联的其他词语,思考它们相互之间如何彼此呼应,展现出论点和论据相互呼应的特点。

在学习《六国论》时,要抓住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先找到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学生认为“弊在赂秦也”一句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分析的关键词就是“赂秦”。此后鼓励学生结合“赂秦”进行分析,看看作者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发现,作者此后的论述都围绕“赂秦”展开,从两方面入手写了赂秦的国家和不赂秦的国家,分别阐述了它们因为什么而灭亡。在文章的落脚处,作者又发表了自己的感慨,而这个感慨也始终围绕“赂秦”展开。作者将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认为北宋王朝如果一味妥协,那么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灭亡。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发表了感慨,尖锐地揭露了现实,让文章的结尾变得更有力量。学生发现,作者的论述很有条理性,始终围绕关键词展开,具有层次感。

五、体悟作者情感,整体把握

在阅读中,学生还会读到不少抒情类散文,此时要尝试抓住展现作者情感的关键性词语,思考其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又用哪些笔墨具体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尤其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彼此矛盾的情感,分析作者的情绪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在学习《陈情表》时,要鼓励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它们是“孤弱、进退狼狈”,鼓励学生结合这两个词语分析,看看作者怎样展现这两点,体现出自己内心的矛盾情感。学生发现“孤弱”展现了李密和祖母的状态。李密“孤苦伶仃”,只有祖母爱护自己,而如今祖母“常在床褥”,需要自己照顾。因为这样的现实,使得作者处于“进退狼狈”的状态中。如果“进”的话,那么祖母就没有人照顾,处于“气息奄奄”的状态,自己无法尽孝;但是如果“退”的话,自己就无法尽忠,变得“有负圣恩”了。学生发现,作者通过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生活状态,烘托了内心的矛盾,很好地体现了真实的情感,故此这篇文章才显得那么感人。

在利用关键词教学法展开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正确的选词原则。在选词的时候要找到能串联全文的关键性词语,这样才能让学生挖掘出文本深处的思想内涵。此外,还要注意选词的特殊性原则,注意结合古代散文的文体特殊性选择那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语。若能合理选择关键词,则学生的阅读会更加透彻,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散文的特点。

参考文献:

张瑞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6).

猜你喜欢

苏武散文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苏武庙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找词语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一枚词语一门静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