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塘河流域反向自流配水可行性探讨

2020-06-22洪荣华郑秀倩钱学诚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钱塘江水量运河

洪荣华,郑秀倩,钱学诚

(杭州市河道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4)

从2000年起,杭州市利用原有的水利和交通设施,实施河道配水。实践证明河道配水是在短期内改善河道水环境相当有效的手段。2007年3月建成了三堡引水工程,充分利用钱塘江优质水源,加大引配水力度,大幅增加了主城区配水量,运河、上塘河的水质有了显著改善。

1 上塘河流域配水现状

1.1 配水线路

当前,上塘河干流配水线路为:先将钱塘江的水通过三堡引水工程引入运河,然后通过德胜坝翻水站从运河引水,经上塘河—和睦港由七堡配水泵站排入钱塘江,形成上塘河水域河网水体的大循环。配水的水流方向是钱塘江进再由钱塘江出。配水的目的是促进河网有效的水体流动,稀释上塘河流域的污染浓度,提高河网自净能力,恢复该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丽。[1]

1.2 配水环境

2000年以前,上塘河、运河(杭州段)、和睦港(从德胜坝翻水站到七堡配水泵站段)的水质又黑又臭,毫无生机。近20年来,周边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小工厂和养殖场搬迁一空,撤村建居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和规模空前绝后,截污纳管做到了无死角,同时,流域内的河道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如今,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生机盎然,河道两岸边的游步道、亲水平台等成为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到处可见垂钓者的身影,运河水质明显提升,河道水环境日益改善[2]。

1.3 2019年配水情况

1.3.1 配水量

2019年从三堡引水工程引入运河的配水量为3.798 3亿 m3,德胜坝翻水站向上塘河的配水量为1.317 5亿 m3,七堡配水泵站向钱塘江排放了2.789 2亿 m3,另外还有江干区及备塘河二级提升泵站的部分配水量,数据来源(见表1)。

表1 2019年德胜坝、备塘河、七堡和运河三堡引、配水统计表 万m3

1.3.2 配水资金投入

德胜坝翻水站、备塘河翻水站、七堡配水泵站3个泵站2018年全年运行电费501万元、运行管理费366万元,三堡配水运行管理费88万元,再加维修保养等费用,1年资金投入近1 000万元。

2 科学合理的上塘河流域配水方式

2.1 适时实施反向配水

合理的配水涉及下游人民的用水安全,根据《2019年5月河道水质监测结果的通报》(杭治水办〔2019〕76号),余杭区乔司、星桥、南苑、崇贤等有7条河道列入橙色预警名单,我们要把优质的水资源调配给下游河道(运河流域),特别是解决乔司和临平片区等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旦发现上塘河流域的水质劣于下游和运河流域的水质时,应及时停止或者可以反向配水。比如大雨过后,城市的“洗澡水”会把面源污染、下水管道中的淤结物、污水等一起统统带进了河道,导致河道水质迅速下降。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采用紧急反向配水预案,将七堡配水泵站转向,把配水转换成排水,及时地把上塘河的水外排至钱塘江,同时利用三堡排涝泵站地把运河的水外排至钱塘江,只有及时地把污染源控制在本区域内,不让劣质水流入下游河道,才能做到双重保险,才能使上塘河流域以及运河流域的水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2.2 科学监测,实现更有效配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现有的水质监测站点数量、布置、监测项目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需求,难以客观反映本地区水体的水质状况,尤其是供水水源地和干流。因此,可利用现代远程水质监测设备、通讯网络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室根据监测到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后,发出是否配水、配水的流向和配水量的大小等指令。这样,不仅做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而且能实现科学有效配水。

2.3 严格分析,达到更精准配水

根据上塘河流域自身生态修复能力来制定配水量的多少,做到精准配水。如配水量过小,会导致水体流动性差,稀释程度不够,致使氨氮、总磷等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偏高,造成整体水质下降;如配水量过大,河道水流过快,则水中杂质无法沉淀,如果流速加快到一定值时,会使河床底层沉积物随着水流翻滚,导致水的浊度升高,能见度下降。

同时配水还应该考虑到下游河道承载能力,以及资源节约等问题。精准配水主要应充分发挥上塘河河面宽、河道深等优势,让自身净化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然后再与适当的配水量相结合[3]。比如西湖配水量为每个月1 000万 m3,相当于一个月更换一次,千岛湖的农夫山泉也是就靠湖水深、时间长、慢慢沉淀自净出来的。我们现在给上塘河流域配水,大约3 d左右更换一次,是否需要现在那么多的配水量,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探讨。

3 上塘河反向自流配水的条件

3.1 流域水质大幅提升

反向自流配水的首要条件是流域水质大幅提升。根据《2019年5月河道水质监测结果的通报》(杭治水办〔2019〕76号),涉及上塘河流域范围的河道,江干区有22条,其中Ⅱ水质1条、Ⅲ类9条、Ⅳ类7条、Ⅴ类3条,另有两条在施工中;下城区有6条,水质都为Ⅲ类。从以上数据分析,上塘河经和睦港至七堡配水泵站,河道水质基本上保持在Ⅲ—Ⅳ类之间,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4]

3.2 阶梯式水位差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根据2018年七堡配水泵站、德胜坝翻水站水位观测点的记录数据(以中午12点为准),七堡翻水站出水口水位观测点(钱塘江),全年最高水位5.41 m,最低水位3.15 m,平均水位4.23 m;七堡泵站内河(和睦港)水位观测点,全年最高水位4.23 m,最低水位2.85 m,全年平均水位3.10 m;德胜坝翻水站取水口上水位观测点(运河),全年最高水位2.44 m,最低水位1.16 m,平均水位1.55 m;2018年月平均水位坐标折线图(见图1),2018年4月份日平均水位坐标折线图(见图2),2018年4月15日24小时水位坐标折线图(见图3)。从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钱塘江与运河二者阶梯式平均水位差在2 m以上。钱塘江水系与运河水系形成较大水位差,有着较好地自流坡降效果,为自流式配水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

图1 2018年中午12点月平均水位坐标线

图2 2018年4月份中午12点日平均水位坐标折线图

图3 2018年4月15日24水位坐标折线图系列1(钱塘江)系列2(和睦港)系列3(运河)

3.3 七堡取水口水质优于德胜坝取水口水质

从三堡水质监测的数据与七堡的监测数据来看,两处取水口的水质相差无几,水质相对较好。[5]德胜坝取水口因过往船只过多,每天多达几百艘,大多数船只都超过500 t级,且河道淤积严重,故德胜坝取水口非常浑浊,同时,由于京杭运河杭州市区段为市区水位最低的水系,还有其他河道水系、市政管网等排放到运河的沉积物排放到运河,水质下降更为严重[6]。经对比分析七堡外江水质明显优于德胜坝取水口的水质。

3.4 七堡反向自流配水的配水量能得到较大提升

德胜坝翻水站站装机容量16.5 m3/s,最大配水量11 m3/s,无法满足大范围的配水需求。但是,七堡自流配水的各项条件具备,如设备、设施和管理人员一应齐全,无需再次投入,且七堡自排闸口门大(宽7.5 m、高3.7 m),闸门上下游水位差相对较大,有着大流量调水、配水的能力(30~60 m3/s)。同时和睦港和上塘河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整治,河道流畅,也能够为大流量调水、配水提供有效的保障。

4 反向自流配水的意义和目的

4.1 为运河流域以及太湖流域配水开辟了新渠道

首先,七堡反向自流配水的配水量大,可以达到德胜坝配水量的2~4倍,这样的配水量能够解决当前乔司、星桥、南苑、临平、崇贤和塘栖等余杭区东片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也能够让余杭区东片区域的河网流动起来,使其内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自身修复,使其区域内的水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能确保施家桥和德胜坝两个主要口门有一定数量自流量,以及姚家坝、善贤坝、南应加河等小口门的自流量,有效保持上塘河流域整个河网水的流动性,使河道水质再提升。[7]

其次,为太湖流域配水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太湖流域面积3.69万 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2亿 m3,该流域人口较为集中,这里又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常年人均水资源不到500 m3。而钱塘江流域面积5.555 8万 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89亿 m3。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是太湖流域水资源总量的2.4倍。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比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相对要丰富,钱塘江流域的人口密集度也低于太湖流域,合理的水资源跨流域调配,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长三角协调发展做贡献。[8]

4.2 自流配水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社会需求

水逆流而上既违反自然流态的规律(水往低处流),同时又消耗大量资源和劳动力(2018年配水运行管理等费用接近1 000万元),这不符合当今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如果在七堡自排闸门上将钱塘江的优质水源引入上塘河流域,以自流而下的形式配水,每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资金,同时也还能为余杭区东片区域节约泵站配水的运行管理费等。

5 结语

科学合理的配水,惠及人与自然,利国利民。转变一下观念、换一种思路,把多年不变的配水方式,向变量、变向、精准、科学等灵活性、多元化配水方式转变,最重要的是能让优质水源从七堡口门进入上塘河流域以及运河流域,使上塘河流域与运河流域的水质再上一个新台阶。既能减少人力和物力等支出,也能节约开支,同时为国家建设绿色、低碳、节能等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做贡献。最后还需一提的是,反向自流配水是一种新的配水方式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可以采用新的自流配水方式,可以与现有的配水方式交替使用的方式。

猜你喜欢

钱塘江水量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钱塘江观潮
《中国运河志》简介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
如泰运河谣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