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思考

2020-06-21孙明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渗透策略德育

孙明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学生在感受语文学科魅力的同时,内化德育思想,进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真正地为学生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夯实根基。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健全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自我意识、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而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是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并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工作,运用更全面、更多元、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德育内容与现代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创新化、高效化,从而在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工作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因此,所有的教育内容都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才能真正使学生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强化技能。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未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很难从中获取有效的德育信息,更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德育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德育工作未能引起教师重视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教育功能和特色,而将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是体现语文特色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只关注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最终没有使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三)未采取有效的德育工作措施

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转化能力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就要采取全面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的教育手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但在目前的德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往往延续单纯的说教模式,“单通道”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长期在该模式中被动获取德育信息就会很容易产生倦怠思想或抵触心理,最终使小学语文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探究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带领学生体验未知领域、探索未知空间的最好的老师,而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灵活、富有生命感的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根据教育内容和信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而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空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德育信息,真正实现双向推动。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巨人的花园》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情境”的引导作用。在课前,教师要先将与该堂课程内容相符合的图像、音频、动画等多种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其制作成多媒體导入教案,在课堂中分阶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课上,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以简短的语言概述自己心中花园的样子,并为学生播放第一阶段的视频,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花园”。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寻找花园的变化,并为其播放第二阶段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以上两段视频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花园变化的原因和从中获取的道理。在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讨论,并仔细聆听学生的讨论内容,但不过分评价和干涉其中的遗漏部分和偏差部分,更不能以负面和消极的态度对其评判。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持续播放“寒风呼啸”的音频,使学生始终处于寒冷、荒凉的冬日氛围中。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则要引导各小组成员阐述最终的讨论结果,在某一小组进行表述时,教师要针对表述内容提出对应问题,小组成员则要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和探究,必要时可寻求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最后,教师要综合学生的阐述结果,为学生播放“巨人”再次开放花园后的变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巨人”因为分享和帮助所感知到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深化德育内容。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趣味的氛围中与文本中人物建立起情感的联结,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文本知识、感知文本内涵,进而真正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二)丰富学习渠道,强化自主意识

小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思维跳跃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可牢牢抓住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丰富视野,从而逐步形成自主探究语文学科知识和德育信息的良好意识。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詹天佑》内容时,教师就可将德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在课前,教师先将游戏活动的主题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如“爱国情怀”“为国奉献”“建设祖国”等,让学生从该主题出发寻找与本文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并将其与相关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进行整合,作为辅助交流信息分享给其他同学。在课上,教师可带领学生初步认知该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并由此开展“课外阅读分享大赛”。教师先引导一名同学讲述和展示自己带来的新鲜资讯,并将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在黑板上。在该同学讲述完成后,持有同一观点的学生可适当补充和填补,使思维导图细节更加丰富。接着,教师再引导第二名同学以同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信息,在两名同学均完成课外知识分享后,其余同学则以“观众评审团”的身份,根据两位“参赛者”的讲述效果留取一名同学继续参与比赛,并接受下一位“参赛者”的挑战,以此类推。最后,教师要给予留到最后的同学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并以该同学的分享内容为线索,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信息,使学生深化爱国、敬国、建国精神,从而逐步建立起更饱满、更健全的人格。

(三)重视学生个性,落实差异引导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感知能力都会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引导措施,使各个学生都能够满足自身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并始终处于向前、向上发展的趋势。

比如,针对学习和思考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就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时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情况,一旦该层次的学生出现非正向发展趋势,教师就要及时与其共同探索该阶段阻碍语文学习和德育学习的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其稳扎稳打地向上突破。针对学习和思考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更关注学生的综合水平,在该层次学生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深层内容,并分析该内容与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大爱、大义精神,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中的德育价值。

綜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渗透德育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多元发展,进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故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效整合措施,将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充分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掌握学科知识、健全自身人格、提升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班淑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7,(18).

[2]鲁秀芬.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6,(23).

[3]何昕凡.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才智,2020,(8).

[4]赵艳辉.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5]赵颖颖.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7).

[6]郭力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1).

[7]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8]张巧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当代家庭教育,2020,(3).

[9]徐卉.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启迪与智慧(下),2020,(2).

[10]常世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渗透策略德育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