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0-06-21张芹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策略研究

张芹

摘 要:各种复杂因素,导致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师理念与行动滞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成绩不佳等问题。要分析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就应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策略研究

笔者是一名从教二十五年的小学数学教师,从教于农村小学,每学期,所有年级的全区期终数学调研成绩大多不理想。因此,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某区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以期找出影响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并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深度追问: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探析

(一)基于教师的问题分析

1. 学科定位:教学“实用性”思维。

目前,乡村小学还存在考核制度、评价制度与新教学理念不相符的问题。许多乡村小学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来评价教师,还有的学校将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受这种导向的影响,乡村的小学数学教师们“加班加点”坚持在课堂“奉献”。他们火拼的是“盯盘补”,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暇顾及,生怕“慢教育”误了学生的成绩,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实绩”。所以,课堂教学几十年不变。还有一些乡村小学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要外聘一些编外的教师,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只热衷于“课外辅导”,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上心。还有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提高的动力,比如快要退休的老教师。

2.考核评价:目标“功利性”思维。

乡村小学每学期校内、区内的期末调研活动,使很多教师对教育迷失了方向。由于学校不科学的教师考核机制,出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忙“题海战术”的现象。学生为分数所累,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强制性教学,使少年儿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成负担,使儿童厌学,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

3.教学手段:形式 “固化性”思维。

很多小学生通常对教师充满崇拜之情,教师及时、合理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影响。在乡村小学,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五分之一的学困生。他们听不懂课堂教学的内容,加之教师每天的工作量不能给予他们及时、耐心的辅导和真诚的鼓励,他们的作业难以按时完成,导致成绩不理想,这很容易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有些教师总是把自己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投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了,反之,只要学习成绩差就什么都差了。如果两个成绩相差很大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教师处理两个人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这会对学困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对其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

(二)基于学生的问题分析

1.乡村的特殊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学习。

(1)过度溺爱孩子。

乡村小学里留守儿童较多,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往往由老人承担,父母缺乏对孩子学习上的关注和生活上的关爱。由于祖辈的文化普遍不高,他们对孙辈只会在生活上呵护、纵容、溺爱,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更缺少在思想上进行良好的教育引导。孩子任性惯了,慢慢“玩”劣成性了。

(2)对孩子期望过高。

很多乡村学生的家长由于受自身没有知识的困扰,因而会把孩子的学习作为重要关注点。他们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养成教育。家长往往为孩子设定较高的学业目标,并将此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标尺,不顾孩子学习能力与心理承压能力,不断加重孩子的负担。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孩子慢慢地开始厌学,自然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3)缺少父母关爱。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某鄉村小学每班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相对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生活中遇到问题很少与人沟通,又不能及时在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持,在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便容易气馁。在农村,还有一些家长常常当着子女的面大吵大闹,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

2.乡村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影响孩子的学习。

当前,有些乡村家长认为知识不重要,甚至认为金钱至上。他们挣钱意识强,教育孩子意识差,整天只顾向“钱”看,而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有些家长受社会上负能量的误导,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子女。这些都是影响孩子学业提升的消极因素。

二、实践突围:核心素养下,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升路径

当前,形成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教师自身的认识与专业水平,其次就是受乡村家庭环境和消极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有许多学生厌学;学生的知识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不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切实关心数学教师群体,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基于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的现状,学校领导要经常关心这个不同类型的群体,通过及时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化解心结。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真正参与到新课程的改革中,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教科研氛围,真抓实干,不断提升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即“情境性”,以素养立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活动情境的有效创建。教师必须结合受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和已有素养进行综合考量教学情境。创设基于学情的直观形象而又富于启迪的数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和建构,使数学的张力和美感彰显出来,有效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激发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催生学习的原生力

教师要积极地为孩子创设展现特长的舞台,唤醒孩子积极上进的意识,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让他们感到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及时鼓励。通过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激发孩子努力向上的内驱力,从而催生他们学习的原生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如游戏活动、操作活动、竞赛活动、练习活动等多元学习方式,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乐学情绪

现行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有一定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如学生较为喜欢的游戏和故事等。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快乐因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兴趣点,展开情境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于生动的活动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结合教学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积极建构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推进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育人价值。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构筑有高度、有品质、有灵魂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J].数学教学通讯,2018,(31).

[2]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3]殷俊峰.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

[4]赵延西.基于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5]袁雄玲.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3).

[6]王常兰,贾瑞文.浅析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7]邓剑.浅谈新课改下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

[8]张彩红.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下),2019,(8).

[9]付瑶.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综合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26).

[10]王艾.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深度教学的实践[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題时习会”论文集[C].2019.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乡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信息技术走进乡村小学数学课堂
浅谈“想象模拟”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