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格林兄弟,踏上童话之路

2020-06-21凌音

女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格林童话小红帽广场

凌音

我们总用“童话世界”来形容美好且不真实的场景,务实的德国人却以格林兄弟的生平与創作为线索,创建了一条“童话之路”。

童话之路从德国格林兄弟的故乡哈瑙起,蜿蜒向北至《不来梅城市乐手》的发生地不来梅,这条绵延600公里的公路,犹如一条纵览格林兄弟一生的轴线,所有读过《格林童话》的人,到了这里都会触发奇妙的遐思。

在哈瑙与施泰瑙,“遇见”格林兄弟

1785年及翌年,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相继出生在哈瑙(Hanau)一个中产家庭里,因他们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1896年,当地政府在距格林兄弟祖屋不远的市中心集市广场建起了格林兄弟纪念碑;1975年,德国政府把格林兄弟出生、成长、求学及收集民间故事的地点,连成了一条格林“童话之路”。

我们从法兰克福启程,驾驶30公里,按图所骥找到了哈瑙集市广场。仰望格林兄弟纪念碑,弟弟威廉手捧图书正襟危坐,哥哥雅科布站在他的身边。兄弟俩携手数十年,从民间收集口头传说,再以优美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想象,为孩子们描述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

施泰瑙(Steinau)距离哈瑙半小时车程,基增格河水静静流淌,文艺复兴样式的古城堡巍峨端庄,阳光从古树枝桠间倾洒,街道上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时光仿佛穿越到1791年春天,格林兄弟全家从哈瑙搬迁至此,兄弟俩在施泰瑙度过了愉快的幼年时光。

二百多年过去,这座宁静的小城仍保留着格林兄弟居住时的风貌。“格林兄弟大街”是条位于古城中心的羊肠小道,起点的左侧是坐落于法院旧址的“格林兄弟纪念馆”,因格林兄弟的父亲在法院工作,一家人就生活在这座以坚固石头为地基的半木结构的房子里,不知道门口的那棵老椴树,是否曾陪伴兄弟俩度过幼年时光。

阿尔斯菲尔德仍有“小红帽”在散步

驶离施泰瑙的公路渐行渐窄,穿行在古村落间,我们仿佛看到格林兄弟童年时与父母来郊区共度周末时光。他们喜欢听啄木鸟在树干上捉虫的“笃笃”声,也爱听百灵鸟在林间歌唱,这些童年记忆中的声音,后来都出现在《格林童话》里。

我们来到被誉为“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阿尔斯菲尔德(Alsfeld)时,正赶上周末大集。以1512年建造的市政厅大楼广场为中心,鲜花集市、婚礼堂、玩具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里特海瑟大街等地聚集了高涨的人气。一位老奶奶操作着手动纺车,现场演绎从羊毛到毛线的神奇转换;一位老爷爷制作的彩色气球吸引着众多孩子的目光;本地人与游客穿梭在风味各异的餐车之间;连狗狗也跑来凑热闹,不停地摇晃着尾巴……

我看到一位头戴小红帽、手提小竹篮的美少女走来,活脱脱是“小红帽”再现!童话里小姑娘的红色天鹅绒帽子是她奶奶亲手缝制的,距离阿尔斯菲尔德不远的修瓦姆城曾以制帽业闻名,小红帽是当地未婚女子的传统服饰。格林兄弟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小红帽》,阿尔斯菲尔德便被誉为“小红帽的故乡”。

距市政厅大楼不远的“童话屋”是童话迷的必访之处,吱吱作响的狭窄木楼梯把我带入了奇妙梦幻的世界:茂密的森林、精巧的木屋、英俊的王子、美丽的公主、英勇正直的猎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仿佛从《格林童话》里走出,唤回了大家童年的梦境。

从马尔堡至卡塞尔,《狼和七只小山羊》

不得不说,马尔堡大学城(Marburg)在诸多德国旅行攻略里都被忽略了。抵达马尔堡,我们停好车前往出口,没想到与出口接驳的竟是一座晶莹剔透的玻璃廊桥,落地窗外是起伏的山峦与葱郁的树林,令人仿佛置身水晶宫。走出廊桥,直抵老城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广场小巧玲珑,方方正正,四周环绕着精致的半木制洋房,一条条小路呈辐射状向四面延伸,指引游客们前往广场西边的Barfusser大街或东边的市集小巷,那里遍布咖啡馆和啤酒馆。

我们沿小径缓缓向上攀登,一群学生骑着单车疾驰而过,把我的思绪带到了1802年。当年的格林兄弟也是踏着这石板路,沿着起伏的山坡来到马尔堡大学,起初他们学习法学专业,后来与历史学教授萨维尼、浪漫派诗人布伦塔诺等人结识,在前辈的鼓励下,开启了收集童话故事的征程……一阵悠扬的钟声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止步回望,玲珑山城尽收眼底。

从马尔堡再次启程,途经沃尔夫哈根(Wolfhagen)时稍作停留,因为我要去老市集广场的童话喷泉旁寻找那只著名的大灰狼。在第七只幸运的小山羊身旁,立着同真狼般大小的野狼铜像,鼓鼓的肚子就像童话故事里讲述的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大石头,不过这大灰狼的造型非但不可恶,反倒有点萌。

格林兄弟从马尔堡大学毕业后定居卡塞尔(Kassel)。兄弟俩不知疲倦地奔走于一个个村庄与城镇间,向田间地头的农夫与照看小孩子的老妪讨教,把那些遗落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片断,一字字地记录下来。他们就像沙里淘金的矿工,历经无数日夜,终于沥炼出金子般的文学遗产。格林兄弟将收集来的200多个民间故事整理编撰,于1812年在卡塞尔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卡塞尔也因此成为“格林童话世界之都”。

参观卡塞尔的“格林童话展览馆”,了解了格林兄弟居住的卡塞尔曾是名盛一时的黑森王国(HESSEN)的首都,那时德国诸侯四起、小国林立,成就了城邦与城堡的传奇,信手拈来处处都是王子与公主的精彩故事。

哥廷根与《牧鹅姑娘》

显然,伫立在哥廷根(Goeeingen)集市广场中央喷泉水池旁的“牧鹅姑娘”,已经从童话故事里含冤昭雪的公主,变身为大学生们心中永恒的偶像。坊间传说,若想要顺利通过答辩,一定要爬上喷水台,亲吻牧鹅姑娘铜像的脸颊。虽然不知道传说起源于哪里,但大学生们却深信不疑,就这样,牧鹅姑娘莉塞尔接受了众多大学生的世界之吻。

以集市广场为中心,半径400米的圆形区域,是小城哥廷根的核心地段,被称为步行者的天堂。我们抵达时恰逢周末,这里更是聚集了十足的人气。几位仿佛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老奶奶身着白衫红裙,红色的围巾与面前蛋糕上诱人的红草莓遥相呼应;流浪艺人的杂耍吸引着孩子们聚在周围;学生酒馆、CD店以及沿街摆设的旧书摊,彰显出这座大学城的独特风情。我们在一家小店里买了份熏烤比目鱼,鱼肉鲜嫩无比,特殊的烟熏味沁入心脾。

哥廷根以哥廷根大学闻名,哥廷根大学建于1734年,拥有40位诺贝尔奖得主,格林兄弟1829年至1837年在此执教,并著有《德意志神话学》。哥廷根与马尔堡、海德堡、蒂宾根并列为德国四大学生城。

哈默尔恩的魔笛手与不来梅乐手

在哈默尔恩(Hamelin)博物馆的小剧场里,我们观看了一场“无人表演”——仅以机械传动装置和声音光效还原“花衣吹笛人”的传说。故事发生在13世纪,身穿花衣的笛子手在备受鼠患困扰的哈默尔恩小镇吹奏了一首神奇的乐曲后,老鼠们都乖乖地跑到威悉河自溺而亡,但小镇居民却失信于对魔笛手的承诺,于是,神秘的笛声再次吹响,全镇所有的孩子都离开家门,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听见父母们绝望的呼喊。

漫步充满中世纪风情的主街,依然被“老鼠”围绕,随处可见老鼠雕塑,甚至下水道的铜制井盖上也有它们的身影。《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此取材,是因为毗邻威悉河的哈默尔恩曾拥有数量众多的面粉磨坊,自然老鼠特别多!

走进古城东街的“捕鼠人之家(Rattenf?ngerhaus)”餐厅,目光所及皆是魔笛手与老鼠形象。这座老房子始建于1602年,自1900年起以“捕鼠人之家”命名,因為当地人在古旧的房梁上发现了如下铭文:“公元1284年6月26日,130名出生在哈默尔恩的孩子,被一个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吹笛人带出城外,永远消失了。”店家推荐的主打菜“老鼠尾巴料理”已远近闻名40余年,虽说食材是猪肉,但烹饪成老鼠尾巴的样子让我不敢尝试,只点了保守的德式西餐果腹。

结账时,店员神秘地叮嘱我们,餐厅后面的阴暗街巷“Bungelosen Str”被称为“禁乐街道”,就是传说中魔笛手将孩子们拐走的地方,即便是一位真正的笛子演奏家,酒足饭饱之后也不要在此献艺,会挨揍!

童话之路的终点不来梅(Bremen),城市地标是一只鸡、一只猫、一只狗、一头驴以叠罗汉式姿态排列的铜像,来源于童话故事《不来梅城市乐手》。我们在与这支动物乐队合影时,有人兴奋地冲我们边比划边喊“摸驴蹄子,摸驴蹄子,它会给你带来好运”,我低头一看,驴子的两只前蹄果然锃光瓦亮。

猜你喜欢

格林童话小红帽广场
人工智能写童话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过期”的《格林童话》
把小红帽吐出来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假如我能穿越到书中
小红帽
广场办公
寻找小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