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探讨

2020-06-21万利尹元福冯学莲

现代企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突发性审计工作

万利 尹元福 冯学莲

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对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审计工作尚未能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今年国家对于新冠状病毒疫情过后划拨了大量物资,国内外对于武汉疫情捐款捐物。对于如何管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物资和资金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和责任,也是对于国家正面形象的维护和政府公信力加强是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如何做好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审计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来了意见和建议。

一、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重要性

北京时间1月31日03时30分,WHO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疫情发生后,国家拨付空前数量的救灾款物、国内外捐赠巨大的捐赠款惠及到众多受灾群众受灾群众。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财税政策、缓解小微企业在当下环境复工复产融资难融资贵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会上表示,在资金保障方面,截至2月6日下午5点,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支出28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安排170.9亿元,主要包括:疫情防控专项补助57亿元,含对重点疫区湖北省补助的18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资金99.5亿元;对科研、物资储备等经费也足额作了安排。 审计机关需要对救灾款物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进行审计控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实施效果的审计。如果发生审计责任不清,指导和引导不力就会发生,湖北省红十字会称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捐款退回;“武汉红十字会售卖寿光蔬菜”等引发社会舆情,影响到灾区人民群众抗争灾情的决心以及灾后生产、生活的稳定,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以及党和国家形象的塑造。突发性公共审计工作要求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发挥救灾资金、物资的使用效益,推动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本文研究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对提高我国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的预防不作为、乱作为功能大有益处。

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问题分析

1.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准则也缺乏明确的规定。目前出台了一些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审计的法律法规可以参照,如《审计机关对社会捐赠资金审计实施办法》、《政策信息公开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应急救灾物资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不够规范与完善,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与参考性,而且这些法律法规与新的时事政策脱节,进而导致审计的实际操作得不到规范、受限制。同时,在审计准则方面,审计准则影响着审计的目标、定位、方法等重要因素,审计准则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审计的目标与定位的模糊,特别是针对具有特殊性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明确的审计目标与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以汶川地震应急救灾物资审计为例,诸如《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救灾捐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是在紧急应对灾情时出台,由此就可以看出我国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确实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审计主体较单一。就重大突发性灾害救灾款物审计实施来讲,审计主体的构成是审计实施组织构架当中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总是突如其来,而且灾情一般都相当严重,不仅政府拨款救灾金额巨大,而且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数额也是可观的,应急救灾物资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的时间都很紧迫,同时灾害波及的范围极广、事关重大,使得审计的任务重、范围广、时间紧急、战线长,这些对审计的组织管理、审计的技术及方式方法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国家审计是我国现有的救灾审计主体,但是国家审计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单独高效地完成这项巨大的审计工程,同时也闲置了如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这样的资源,使得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得审计资源没能合理有效地利用。

2.审计方式、方法落后。在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审计案例中,运用跟踪审计的仅有像年防治“非典”专项资金、“汶川地震”救灾物资及灾后恢复重建为数不多的案例。除此以外,其余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即使开展了应急救灾物资的审计工作,但也仅注重事后审计,采用常规的传统审计方法,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匹配。如果着重将事后审计运用于时效性强、影响范围较大、公共性强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当中,那么事后审计的滞后性恰好與应急物资审计的及时性形成鲜明的反差,这一缺陷将会被无限放大,而且事后审计会造成违规违纪的后果己经形成,损失浪费己成既定事实、无法挽回的现象,最终会使得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3.审计技术相对较落后。国际上应急救灾物资审计系统综合性更强,审计方式及技术更加多样化与高科技化。国际上将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及全球数据库技术作为突发性事件应急物资的审计工作辅助信息。

4.审计资源匮乏。因受编制限制的客观审计环境影响导致国家审计部门缺少业务骨干, 并且审计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与高精度、高强度特性,国家临时交办的项目多,导致审计任务相当繁重。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涉及到相当多的部门、单位,牵扯的范围广泛,审计工作困难,应对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时审计业务骨干的缺口较大,审计资源明显匮乏。

三、做好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工作的建议

1.健全审计制度,落实细则,明确责任。制度先行是应对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工作的重要要求。尽快出台针对我国公共危机审计现状,明确危机审计的职责与权限,加紧出台公共危机审计相关实施细则。各级审计机关根据规定积极开展危机预防的审计工作、危机处理的审计工作以及危机善后的审计工作等安排。推进公共危机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 ,做到审计工作的应审必审、审则必严、严肃问责,充分发挥公共危机审计工作对财务不规范行为的抵御功能。

2.革新传统审计方法,提前介入审计,全过程进入。重视公共危机事前审计环节,明确事前审计内容。重视公共危机预防审计,明确事前审计所包含的内容。加强公共危机审计事前监督, 审计机关需要积极发现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缺失与制度不完善,感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判断,提出可行性建议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充分体现危机审计的预防功能。

3.我国需要与国际接轨,革新审计的技术方法。手工审计逐渐向人工智能审计进行转变,同时加强审计的信息化,构建完整旳数据信息库,提高审计效率。

4.建立人才储备常态化机制。建立审计机关、审计系统的人才发展路径。建立人才体系纳入将各类审计业务骨干, 构建人才储备机制纳入各类专业人才,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对人才库各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同时定期组建相关专家组,参加突发性公共事项的应急审计工作的演练。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桂边境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资本化运营扶贫研究(19BSH064 );2017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年度项目:生态资本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扶贫研究(2017YBSH053);2016年 重 庆 市 教 委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类 研 究 项 目:生 态 资 本 化 与 渝 东北 生 态 涵 养 区 扶 贫 对 策 研 究 (16KGH092 );三峡库区特困地区多维贫困与政策创新研究(KFJJ2017064);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第46批)]

(作者单位: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突发性审计工作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